慶恕

《醫學摘粹》~ 雜病證方歌括 (2)

回本書目錄

雜病證方歌括 (2)

1. 寒疫

〔寒疫提綱〕,邪閉皮毛疫屬寒,身疼無汗總難安,病如在表宜溫散,入里陰陽再細看。

〔太陽經〕

紫蘇湯

(證附),寒疫初經入太陽,惡寒發熱要參詳,更兼頭痛須何法,芍杏蘇防並草姜。

紫蘇地黃證

太陽寒疫外邪傳,血熱時當未衄前,鼻燥口乾浮脈見,宜先清裡是真詮。

紫蘇地黃湯

姜甘蘇杏合丹皮,芍地防風大棗施,發表更兼清內熱,未經鼻衄豫先醫。

蘇桂姜辛證

寒疫仍然在太陽,外邪未解辨宜詳,內停水飲須何法,表裡兼攻是妙方。

蘇桂姜辛湯

桂枝蘇葉合乾薑,補氣和營草芍良,夏味細辛能降逆,表寒里水有專方。

白虎加元麥湯

(方見溫疫,病證治法與溫疫同),人參白虎加元麥湯(同上)

〔陽明經〕

紫蘇葛根升麻湯

(證附),病入陽明泄利加,方傳蘇葛共升麻,再增白芍兼甘草,內外全醫效可誇。

蘇葉葛根半夏湯

(證附),陽明嘔吐食無存,蘇葉煎湯並葛根,芍夏生薑甘草入,立方神效妙難言。

調胃承氣加麥冬元參湯

(三方俱見溫疫證治同)

小承氣加麥冬元參湯

大承氣加麥冬元參湯

〔少陽經〕

小柴胡湯

(方見傷寒,證治與溫疫同)

黃芩湯

(證附),少陽泄瀉病初成,胸脅旋驚痞滿生,棗芍芩甘方可用,專除熱利法彌精。

黃芩半夏生薑湯

(證附),少陽嘔吐力難支,胸脅仍然痞滿時,須用黃芩兼芍藥,姜甘棗夏喜同施。

大柴胡證

(方見傷寒),少陽寒疫未能痊,邪氣已將胃腑傳,表裡病形均屬實,兼攻兼散法宜全。

柴胡桂枝幹薑湯,(證附),少陽將入太陰宮,泄利仍兼痞滿攻,姜牡芩蔞惟治里,桂柴解表草和中。

柴胡桂姜半夏湯

(證附),太陰將入吐難休,胸脅仍然痞滿留,姜用生干兼桂牡,柴芩夏草合栝蔞。

〔太陰經〕

苓參厚朴湯

(證附),寒疫傳經入太陰,須知腹滿病彌深,法宜厚朴兼甘草,更用姜苓半夏參。

苓參椒附湯

(證附),寒疫旋驚入太陰,腹中每覺痛難禁,苓甘粳米全宜用,附子川椒芍並參。

苓參半夏湯

(證附),太陰嘔吐用何方,不外苓參半夏湯,甘草和中宜併入,驅寒降逆賴生薑。

茯苓四逆加石脂湯

(證附),甘草參苓並石脂,乾薑附子喜兼施,太陰泄利原能治,補助真陽效更奇。

〔少陰經〕

茯苓四逆加半夏湯

(證附),少陰吐泄厥兼生,姜附回陽要並行,半夏降沖苓去濕,參甘益氣補脾精。

〔厥陰經〕

茯苓參甘姜附歸脂湯

(證附),厥陰厥利病危時,姜附回陽助桂枝,參草補中歸養血,斂腸扶胃用苓脂。

參甘歸芍麥冬栝蔞湯

(證附),厥陰消渴熱生時,歸芍滋陰喜並施,蔞麥清邪功甚速,參甘助氣效偏奇。

白話文:

【寒疫】

【寒疫總綱】:當邪氣封閉在皮膚和毛髮間,屬於寒疫的情況下,身體會感到疼痛且不出汗,這讓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如果疾病還在表面階段,應採用溫熱散寒的方式治療;一旦進入體內,就要細心區分陰陽的變化。

【太陽經】

紫蘇湯:在寒疫剛開始影響太陽經的時候,患者會感到寒冷和發燒,我們需要仔細分析病情。若同時出現頭痛,該怎麼辦呢?我們可以使用芍藥、杏仁、紫蘇、防風、甘草和生薑來配製藥方。

紫蘇地黃證:太陽經的寒疫是由外邪引起的,當血液過熱,但尚未出現鼻出血的情況下,如果出現鼻子乾燥、口乾和浮脈等症狀,我們應該首先清理體內的熱度。

紫蘇地黃湯:將生薑、甘草、紫蘇、杏仁、牡丹皮、芍藥、地黃、防風和大棗結合在一起,既可發散表邪,又能清除體內的熱度,尤其適用於尚未發生鼻出血的早期治療。

蘇桂姜辛證:寒疫依然停留在太陽經,外邪未被完全清除,我們需要詳細辨識病情。如果體內積水,該如何處理?我們可以使用表裡兼治的方法,這是一個絕妙的治療方案。

蘇桂姜辛湯:將桂枝、紫蘇葉、乾薑、甘草、芍藥、五味子和細辛組合起來,既能補氣和營養,又能降逆,特別適用於表寒和內水的治療。

白虎加元麥湯:人參、白虎湯加上元麥湯,這三種藥物組合在一起,對於寒疫的治療有著與溫疫相似的效果。

【陽明經】

紫蘇葛根升麻湯:當寒疫進入陽明經,引起腹瀉時,我們可以使用紫蘇、葛根和升麻來調理。再加上白芍和甘草,這種配方對內外兼治有著很好的效果。

蘇葉葛根半夏湯:對於陽明經的嘔吐和食慾不振,我們可以使用紫蘇葉、葛根、芍藥、半夏、生薑和甘草來配製藥方,這種配方具有神奇的效果。

調胃承氣加麥冬元參湯:此方與溫疫的治療方法相同,可見於溫疫的治療。

小承氣加麥冬元參湯

大承氣加麥冬元參湯

【少陽經】

小柴胡湯:這個藥方同樣適用於傷寒,其治療原理與溫疫相同。

黃芩湯:對於少陽經的腹瀉,胸脅部的緊張和脹滿,我們可以使用大棗、芍藥、黃芩和甘草來配製藥方,這種配方專門用於去除熱瀉。

黃芩半夏生薑湯:對於少陽經的嘔吐,胸脅部的緊張和脹滿,我們可以使用黃芩、芍藥、生薑、甘草和大棗來配製藥方,這種配方對於控制嘔吐非常有效。

大柴胡證:當少陽經的寒疫未能痊癒,邪氣已經影響到胃腑,表裡都存在實證的情況下,我們需要採用兼攻兼散的治療方法。

柴胡桂枝幹薑湯:當少陽經的寒疫即將影響太陰經,腹瀉和脹滿仍然存在的情況下,我們可以使用生薑、牡蠣、黃芩、桔梗來調理內裡,而桂枝和柴胡可以解除表寒,甘草則有助於調節中焦。

柴胡桂姜半夏湯:當太陰經的寒疫即將影響到嘔吐,胸脅部的脹滿仍然存在的情況下,我們可以使用生薑、乾薑、桂枝、牡蠣、柴胡、黃芩、半夏和甘草來配製藥方。

【太陰經】

苓參厚朴湯:當寒疫影響太陰經,腹部的脹滿感會加深,我們可以使用厚朴、甘草、茯苓、半夏和人參來配製藥方。

苓參椒附湯:當寒疫突然影響太陰經,腹部疼痛難忍的情況下,我們可以使用茯苓、甘草、粳米、附子、花椒、芍藥和人參來配製藥方。

苓參半夏湯:對於太陰經的嘔吐,我們可以使用茯苓、人參、半夏、甘草和生薑來配製藥方,這種配方能驅除寒氣,降逆止吐。

茯苓四逆加石脂湯:將茯苓、人參、甘草、石脂、乾薑和附子結合在一起,這種配方能有效治療太陰經的腹瀉,並且補充真陽,效果更加顯著。

【少陰經】

茯苓四逆加半夏湯:當少陰經的嘔吐、腹瀉和四肢厥冷同時出現時,我們可以使用乾薑和附子來回復陽氣,半夏能降逆止衝,茯苓能去濕,人參和甘草能補氣養脾。

【厥陰經】

茯苓參甘姜附歸脂湯:當厥陰經的腹瀉和四肢厥冷情況嚴重,我們可以使用乾薑、附子來回復陽氣,桂枝能幫助回陽,人參和甘草能補中氣,當歸能養血,茯苓和豬苓能收縮腸道和扶胃。

參甘歸芍麥冬栝蔞湯:當厥陰經的口渴和熱象出現時,我們可以使用當歸和芍藥來滋養陰分,栝蔞和麥冬能清熱,人參和甘草能補氣,這種配方效果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