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實在易》~ 卷七 (6)

回本書目錄

卷七 (6)

1. 傷食

平胃散,治脾胃不調,心腹痞滿,吞酸噯腐,瀉痢,瘴瘧,不服水土等症。

蒼朮(三錢,炒),陳皮,厚朴(各二錢,炒),炙草(一錢)

加生薑五片,水煎服。

瓜蒂散,宿食在上脘,用此吐之,所謂「在上者,因而越之也。」

瓜蒂(炒),赤豆(煮,等分)

上為細末,以豉七合,煮汁和散一匕服。一法溫漿水調服一錢匕,取吐為度。

三一承氣湯(見上瘟疫)

白話文:

[消化不良]

使用「平胃散」來治療因脾胃功能失調所導致的症狀,如心腹部有飽脹感、消化不良、胃酸逆流、胃部腐敗食物的氣味、腹瀉、熱帶瘧疾,以及因水土不服引起的身體不適。

藥方成分包括:炒過的白朮三錢、陳皮二錢、炒過的厚朴二錢,以及炙甘草一錢。加入五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瓜蒂散」則適用於食物滯留在上腹部的情況,使用此藥能促使患者嘔吐,以清除上腹部的食物,這就是所謂的「對於停留在上部的問題,我們要讓它超越出去」。

藥方成分為:炒過的瓜蒂和煮過的紅豆,兩者份量相等。將其研磨成細粉,再以七合的豆豉煮汁混合一匙藥粉服用。另一種方法是用溫熱的米漿水調和一匙藥粉服用,直到引發嘔吐為止。

「三一承氣湯」的詳細內容請參閱有關瘟疫的部分。

2. 傷酒

葛花解酲湯,治酒病嘔逆,心煩,胸滿不食,小便不利。

青皮(三分),木香(五分),橘紅,人參,豬苓,茯苓(各一錢半),神麯,澤瀉,乾薑,白朮(各二錢),白蔻仁,砂仁,葛花(各五錢)

上為極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服,但得微汗,則酒病去矣。

羅謙甫云:「夫酒者,大熱有毒,氣味俱陽,乃無形之物也。若傷之,止當發散,使汗出則愈,最妙法也。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濕,何酒病之有。」今之治此者,乃用酒癥丸大熱之劑下之,又用牽牛,大黃下之,是無形元氣病,反傷有形陰血,乖誤甚矣。

五苓散(方見吐瀉加減,詳本論)

白話文:

【傷酒】

這是一帖名為「葛花解酲湯」的藥方,適用於因過量飲酒導致的嘔吐、心煩、胸悶、食慾不振及小便不通暢的情況。

藥方包含:青皮(3分)、木香(5分)、橘紅、人參、豬苓、茯苓(各1錢半)、神麯、澤瀉、乾薑、白朮(各2錢)、白蔻仁、砂仁、葛花(各5錢)。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每次服用約3錢,以開水調和服用,只要微微出汗,酒醉的症狀就能得到緩解。

羅謙甫曾說:「酒精性質大熱且具毒性,屬純陽之氣,是無形的物質。若不慎過量飲酒,應採取發汗的方式來治療,讓身體出汗即可痊癒,這是最佳的治療方法。其次,就是促進小便排泄,透過上下兩路來消除體內濕氣,如此就不會有酒醉的問題了。」然而,現在大多數治療酒醉的方法,卻是使用酒癥丸等性質大熱的藥物進行攻下,或是利用牽牛子、大黃等藥物來催吐,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傷害了有形的陰血,對於無形的元氣病並無益處,實在是個很大的誤區。

另外,還有一種稱為「五苓散」的藥方(詳細內容可參考吐瀉加減的論述)。

3. 久服地黃暴脫

通脈四逆湯(見傷寒),朮附湯(見自汗)

白話文:

標題:[長期服用地黃導致突然虛弱]

內容: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可以考慮使用兩種藥方。一種是「通脈四逆湯」,這種藥方在治療傷寒時會用到;另一種是「朮附湯」,這通常用於治療自汗症狀。

4. 室女閉經

歸脾湯(見症沖加減,詳本論),當歸龍薈丸(見脅痛)

白話文:

【少女停經】

對於這種情況,可以考慮使用"歸脾湯"進行治療,但需根據實際症狀來增減藥物成分,具體用法請參閱相關醫學理論。若伴有脅痛的症狀,則建議使用"當歸龍薈丸"。

以上兩種藥方的應用,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5. 祟病

卻邪湯(方見本論)

痧症治法(詳本論)

白話文:

【驅除疾病】

使用卻邪湯來治療疾病(此處可以參考我們先前討論過的療法和配方)

對於痧症的處理方式(詳細的治療方法可以參照我們之前深入討論過的內容)

6. 虛症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