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三字經》~ 卷之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

1. 眩暈第十五

眩暈症,皆屬肝,《內經》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肝風木,相火干,厥陰為風木之臟,厥陰風木為少陽相火所居。

風火動,兩動摶,風與火皆屬陽而主動,兩動相摶,則為旋轉。

頭旋轉,眼紛繁,此二句,寫眩暈之象也。

白話文:

眩暈症,皆屬肝

《內經》說: 各種風引起的頭昏眼花,都屬於肝臟的病變。

肝氣屬木,相火燥熱: 厥陰經是屬木的,也是風木之臟,而厥陰風木又是少陽相火居住的地方。

風火交動,旋轉成團: 風和火都屬於陽性,且容易動盪。當風火互相交動,就會形成旋轉的狀態。

頭部旋轉,眼前紛亂: 這兩句話描述的就是眩暈的症狀。

虛痰火,各分觀,仲景主痰飲。丹溪宗河間之說,謂無痰不眩,無火不暈。《內經》云:精虛則眩。又云:腎虛則頭重高搖,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諸說不同如此。

白話文:

虛痰火,各有表現

仲景認為主要是痰飲丹溪承襲河間的說法,提出** 沒有痰就不會眩暈,沒有火就不會頭暈**。

《黃帝內經》說:精氣虛了就會眩暈。又說:腎氣虛了就會頭重沉甸甸地搖晃腦髓不足了就會頭暈耳鳴。不同的說法各不相同。

究其指,總一般,究其殊途同歸之旨,木動則生風,風生而火發,故河間以風火立論也。風生必挾木勢而剋土,土病則聚液而成痰,故仲景以痰飲立論、丹溪以痰火立論也。究之腎為肝母,腎主藏精,精虛則腦空,腦空則旋轉而耳鳴。故《內經》以精虛及髓海不足立論也。言虛者言其病根,言實者言其病象,其實一以貫之也。

白話文:

認真探討其原因,雖然(各家學說)論述不一,但總體來說殊途同歸:木氣(肝氣)升發會產生風氣,風氣產生後就會引發火熱,因此河間醫派主張以風火作為立論基礎。風氣產生必定會依附於木氣的勢力而剋制土氣,土氣受損就會積聚體液形成痰液,因此仲景主張以痰飲作為立論基礎,而丹溪則主張以痰火作為立論基礎。深入探究,腎臟是肝臟的根本,腎臟主要功能是儲藏精氣,精氣虛虧則大腦供血不足,大腦供血不足則會出現頭暈耳鳴的症狀。因此《內經》主張以精氣虛虧和髓海不足作為立論基礎。所說的「虛」是指疾病的根本原因,「實」是指疾病表現出的徵象,其實它們都是從同一根源產生的。

痰火亢,大黃安,寸脈滑,按之益堅者,為上實。丹溪用大黃一味,酒炒三遍為末,茶調下一二錢。

白話文:

如果痰火旺盛,可以用大黃來治療。如果是寸脈滑動,按壓反而變得更堅硬的,表示上半身有實熱。明代醫家丹溪子會使用大黃一種藥材,以酒炒過三遍後研磨成粉末,用茶水調和後,服用一兩錢。

上虛甚,鹿茸餐,寸脈大,按之即散者,為上虛,宜鹿茸酒。鹿茸生於頭,取其以類相從,且入督脈而通於腦。每用半兩酒煎去滓,入麝香少許服。或用補中益氣湯及耆朮膏之類。此症如鉤藤、天麻、菊花之類,俱可為使。

欲下取,求其端,端,頭也,謂尋到源頭也。欲榮其上,必灌其根,古人有上病下取法。

白話文:

上半身虛弱嚴重時,可用鹿茸補藥。寸脈強而無力,按壓後立即消散,表示上半身虛弱,適合使用鹿茸酒。鹿茸生長在頭部,取其以類相從的原理,也能夠循督脈通達腦部。每次服用半兩鹿茸酒,煎煮後去除渣滓,加入少許麝香。或者服用補中益氣湯和耆朮膏等補藥。鉤藤、天麻、菊花等藥物都可以作為本症的佐藥使用。

左歸飲,正元丹,左歸飲加肉蓯蓉、川芎、細辛甚效,正元丹亦妙。

白話文:

左歸飲,正元丹

左歸飲:

這是一個滋補腎陰的藥方。

改良方法: 加入肉蓯蓉、川芎、細辛,效果會更好。

正元丹:

這也是一個補腎的藥方。

對於腎陰不足的情況,可以使用左歸飲。可以加入肉蓯蓉、川芎、細辛這些藥材,效果會更好。此外,正元丹也可以用來補腎。

2. 嘔噦吐第十六(呃逆附)

嘔吐噦,皆屬胃,嘔字從漚,漚者水也,口中出水而無食也。吐字從土,土者食也,口中吐食而無水也。嘔吐者,水與食並出也。噦者,口中有穢味也,又謂之乾嘔,口中有穢味,未有不幹嘔也。呃逆者,氣衝有聲,聲短而頻也。其病皆屬於胃。

白話文:

嘔吐、噁心都歸屬於胃的問題。嘔吐的「嘔」字,從「漚」字來,漚是水的意思,口中吐出水,但沒有食物。吐的「吐」字,從「土」字來,土是食物的意思,口中吐出食物,但沒有水。嘔吐就是水和食物一起吐出來。噁心是指口中出現難聞的氣味,也稱為乾嘔。口中出現難聞的氣味,沒有不乾嘔的。呃逆是指氣衝上來發出聲音,聲音短促而頻繁。這些疾病都屬於胃的問題。

二陳加,時醫貴,二陳湯倍生薑,安胃降逆藥也。寒加丁香、砂仁;若熱,加黃連、鮮竹茹、石斛之類。

白話文:

二陳湯在當代醫學中非常受推崇。二陳湯中倍量加入生薑,具有安胃降逆的功效。如果受寒則加入丁香和砂仁;如果發熱,則加入黃連、鮮竹茹、石斛等藥材。

玉函經,難彷彿,寒熱攻補,一定不移。

小柴胡,少陽謂,寒熱往來而嘔者,屬少陽也。

白話文:

玉函經中的內容難以模仿,對於寒熱的攻補方法,有固定的原則不變。

小柴胡湯主治少陽病,如果有時冷時熱並且噁心嘔吐的情況,這屬於少陽經的症狀。

吳茱萸,平酸味,吳茱萸湯治陽明食谷欲嘔者,又治少陰症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又治乾嘔吐涎沫者。此症嘔吐,多有酸味。

食已吐,胃熱沸,食已即吐,其人胃素有熱,食復入,兩熱相沖,不得停留。

白話文:

吳茱萸味酸,偏於平性。吳茱萸湯用於治療陽明胃熱,食後欲吐;也用於治療少陰病(寒證),表現為嘔吐、腹瀉、手足冰涼、煩躁不安、瀕臨死亡;還用於治療乾嘔,吐出涎沫。這些症狀的嘔吐物中,大多有酸味。

黃草湯,下其氣,大黃甘草湯治食已即吐。《金匱》云:欲吐者不可下之。又云:食已即吐者,大黃甘草湯下之。何也?曰:病在上而欲吐,宜因而越之。若逆之使下,則必憒亂益甚。若既吐矣,吐而不已,是有升無降,當逆折之。

食不入,火堪畏,王太僕云:食不得入,是有火也。

白話文:

黃草湯:通暢氣滯

大黃甘草湯是用於治療食物吃了之後就吐的情況。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說:想要吐的人不適合用瀉下的藥物。又說:吃了東西就吐的人,可以用大黃甘草湯瀉下。這是什麼道理呢?

因為疾病在上面(上焦),導致人想吐,應該順應這種情況,讓其通過嘔吐排出。如果逆其道而行,用瀉下的藥物,就會讓病情更加混亂、嚴重。但是如果已經吐了,而且一直吐不停,這表明氣機升降失調,只有升沒有降,此時就應該逆折其勢,用瀉下的藥物來通暢氣滯。

黃連湯,為經緯,喻嘉言用進退黃連湯,柯韻伯用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推之瀉心湯亦可借用,以此數湯為經緯。

白話文:

黃連湯是經緯線,意指黃連湯具備進退自如的功能。柯韻伯使用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來治療腹瀉,也可以借用這個思路。以此數種藥湯作為經緯交織,組成完整的治療方案。

若呃逆,代赭匯,代赭旋覆湯治噫氣,即治呃逆。若久病呃逆,為胃氣將絕,用人參一兩,乾薑、附子各三錢,丁香、柿蒂各一錢,可救十中之一。

白話文:

如果發生打嗝,可以用赤色的土和貝母入藥治療。

如果出現呃逆的聲音,可以用貝母和旋覆花治療,這也能治療打嗝。

如果打嗝持續很久,可能是胃氣將要衰竭,可以使用人參 1 兩、乾薑和附子各 3 錢、丁香和柿蒂各 1 錢,這樣可以挽救十分之一的人。

3. 癲狂癇第十七

重陽狂,重陰癲,《內經》云:重陽者狂,重陰者癲。

靜陰象,動陽宣,癲者笑哭無時,語言無序,其人常靜。狂者詈罵不避親疏,其人常動。

白話文:

重陽症的人會表現出狂躁,重陰症的人則會表現出癲狂。

癲症患者常常無緣無故地笑或哭,說話沒有條理,這類病人通常比較靜。狂症患者則會不分親疏地罵人,這類病人通常活動不止。

狂多實,痰宜蠲,蠲除頑痰,滾痰丸加烏梅、硃砂治之,生鐵落飲、當歸承氣湯亦妙。

白話文:

體內熱量過多,痰液過多。ควรขับไล除痰。將頑固的痰液去除,可以用滾痰丸加上烏梅、硃砂來治療。生鐵落飲、當歸承氣湯也很有效。

癲虛發,石補天,磁朱丸是煉石補天手法,駱氏《內經拾遺》用溫膽湯。

白話文:

癲癇發作時,用礦石來補充身體的虛弱。

磁朱丸是一種以煉石為原料的補虛方法,而駱氏的《內經拾遺》中則使用溫膽湯。

忽搐搦,癇病然,手足抽掣,猝倒無知,忽作忽止,病有間斷,故名曰癇。

五畜狀,吐痰涎,肺如犬吠,肝如羊嘶,心如馬鳴,脾如牛吼,腎如豬叫,每發必口角流涎。

白話文:

忽然間出現抽搐的症狀,就像癇病一樣,手腳抽動,突然倒地失去知覺,時而發作時而停止,因為這種病會間歇性地發作,所以稱之為癇病。

發作時呈現五種牲畜的模樣,並且會吐痰流口水,肺部的聲音像狗叫,肝臟的聲音像羊叫,心臟的聲音像馬叫,脾臟的聲音像牛叫,腎臟的聲音像豬叫,每次發作時一定會從嘴邊流出口水。

有生病,歷歲年,由母腹中受驚,積久失調,一觸而發。病起於有生之初,非年來之新病也。《內經拾遺》用溫膽湯,柯韻伯用磁朱丸。

白話文:

得病了,病史有好幾年了。從母腹中受驚嚇開始,積壓已久,調養失宜,導致病症發作。病的起源在出生之初,並不是近年纔出現的新病。《內經拾遺》一書中記載了溫膽湯,而柯韻伯大夫則使用磁朱丸來治療。

火氣亢,蘆薈平,火氣亢,必以大苦大寒之劑以降之,宜當歸蘆薈丸。

白話文:

如果火氣過盛,可用蘆薈來平息。火氣過盛時,一定要用大苦大寒的藥物來抑制,因此建議使用當歸蘆薈丸。

痰積痼,丹礬穿,丹礬丸能穿入心胞絡,導其痰涎從大便而出,然不如磁朱丸之妥當。

白話文:

痰液積聚已久,用丹礬穿刺。丹礬丸可以穿透心包絡,引導痰液通過大便排出體外。但是,磁朱丸的效果更為合適。

三症本,厥陰愆,以上治法,時醫習用而不效者,未知其本在於厥陰也。厥陰屬風木,與少陽相火同居。厥陰之氣逆,則諸氣皆逆。氣逆則火發,火發則風生。風生則挾木勢而害土,土病則聚液而成痰。痰成必歸迸入心,為以上諸症。

白話文:

這三種疾病的根源,在於厥陰的失常。現行的治療方法,醫生們經常使用但不見效,那是因為不知道問題的根源在於厥陰。

厥陰屬性為風木,與少陽相火並存。厥陰之氣逆亂,其他各氣也會逆亂。氣逆則火發,火發則生風。風生則挾帶著木的性質,侵害土,導致土受損,積聚體液而形成痰。痰形成後,必定會進入心臟,導致上述疾病。

體用變,標本遷,其本陰,其體熱。

伏所主,所因先,伏其所主,先其所因。

收散互,逆從連,或收或散,或逆或從,隨所利而行之。

和中氣,妙轉旋,調其中氣,使之和平。

白話文:

體質和功能會變化,病症的表面和根本會轉移,它的根本是陰,它的表現是熱。

潛伏的是主要因素,導致它的原因要先處理,先處理主要的潛伏因素,再處理導致它的原因。

收和散相互影響,逆和從連續作用,有時收斂有時散發,有時逆向有時順從,根據有利的方式來進行。

調和中氣,巧妙地使其轉化迴圈,調整中氣,使之中和平衡。

自伏所主至此,其小注俱《內經》本文。轉旋,言心手靈活也,其要旨在調其中氣二句。中氣者,土氣也。治肝不應,當取陽明,制其侮也。

悟到此,治立痊,症雖可治,而任之不專,亦無如之何矣。

白話文:

從伏天開始到現在,這些小註釋都出自《內經》正文。轉旋,指的是心和手的靈活,其主要的意義在於調和中氣這兩句話。中氣,就是土氣。治療肝臟失調,應該選擇陽明經,來制止它對其他臟腑的侵犯。

明白了這個道理,治療就會馬上見效。雖然症狀可以治療,但是如果不能專心致志,也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