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字經》~ 卷之一 (5)
卷之一 (5)
1. 隔食反胃第八
隔食病,津液干,方書名膈者,以病在膈上是也。又名隔者,以食物不下而阻隔也。津液乾枯為隔食病源。
胃脘閉,穀食難,胃脘乾枯閉小,水飲可行,食物難下。
時賢法,左歸餐,趙養葵用大劑六味湯主之。高鼓峰仿趙養葵之法以六味加生地、當歸主之。楊乘六用左歸飲去茯苓,加當歸、生地。以左歸飲中有甘草引入陽明,開展胃陰。去茯苓者,恐其旁流入坎,不如專顧陽明之速效也。
胃陰展,賁門寬,如膏如脂,疊積胃底,即胃陰也。久隔之人,則胃陰亡矣。高鼓峰云:治隔一陽明盡之,陽明者胃也。但使胃陰充拓,在上之賁門寬展,則食物入;在下之幽門、闌門滋潤,則二便不閉,而隔症愈矣。
啟膈飲,理一般,啟膈飲亦是和胃養陰之意。但此方泄肺氣之郁,彼方救腎水之枯,一陰一陽,宜擇用之。
推至理,衝脈干,張石頑云:膈咽之間,交通之氣不得降者,皆衝脈上行,逆氣所作也。
大半夏,加蜜安,衝脈不治,取之陽明。仲景以半夏降衝脈之逆,即以白蜜潤陽明之燥,加人參以生既亡之津液,用甘瀾水以降逆上之水液。古聖之經方,惟仲景知用之。
金匱秘,仔細看,《金匱》明明用半夏,後人諸書,皆以半夏為戒。毀聖之說,倡自何人?君子惡之!
若反胃,實可嘆,食得入而良久反出,名為反胃。
朝暮吐,分別看,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與隔食症宜分別而藥之。
乏火化,屬虛寒,王太僕云: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無火也。此症屬中焦、下焦火衰無疑。
吳萸飲,獨附丸,妙在吳萸鎮厥陰逆氣,配入甘溫,令震坤合德,土木不害。生附子以百沸湯俟溫,浸去鹽,日換湯三次。三日外去皮,放地上,四面以磚圍,外以炭火燒一時,則附子盡裂,乘熱投以薑汁,又如法制之。大抵一斤附子配一斤薑汁,以薑汁干為度,研末蜜丸。以粟米稀粥,送下二錢。
六君類,俱神丹,六君子湯加姜附及附子理中湯之類。
白話文:
[隔食反胃第八]
隔食病症源自體內津液乾涸。古人將此病稱爲"膈",因爲病症主要發生在膈膜之上。又稱之爲"隔",是因爲食物無法順利通過,造成阻隔。
胃部緊閉,穀物難以吞嚥。胃部因乾涸而收縮變小,雖然水分仍能通過,但是固體食物卻難以進入。
現代醫家推崇使用左歸飲。趙養葵主張使用大量六味湯來治療。高鼓峯則模仿趙養葵的方法,以六味湯加上生地和當歸來治療。楊乘六則使用左歸飲去掉茯苓,再加入當歸和生地。左歸飲中的甘草可以引導陽明經絡,幫助胃陰展開。去掉茯苓是爲了防止其影響到其他部位,專注在陽明經絡上會更有效果。
胃陰展開,賁門自然寬暢。胃陰就像油脂一樣,層層堆疊在胃底。長期患有隔食病的人,胃陰會消失。高鼓峯說,治療隔食病,只需盡全力調養陽明經絡,也就是胃部。只要胃陰充足,賁門就會寬暢,食物就能進入。同時,幽門和闌門也會滋潤,避免便祕,從而治癒隔食病。
啓膈飲,有相同的原理。啓膈飲也有和胃養陰的效果。但這個藥方主要是疏解肺氣的抑鬱,而另一個藥方則是滋養腎水的乾涸。一個陰性,一個陽性,應視情況選擇使用。
根據理論推斷,衝脈乾涸。張石頑說,喉嚨和食道之間,如果氣流不能下降,都是由於衝脈上行,逆氣造成的。
大半夏,加上蜂蜜可以穩定。衝脈問題,應該從陽明經絡着手。張仲景使用半夏來抑制衝脈的逆流,並且用蜂蜜來滋潤陽明經絡的乾燥。加入人參來補充流失的津液,使用甘瀾水來降低逆流的水分。這是古代聖人的經典配方,只有張仲景懂得如何使用。
《金匱要略》,仔細閱讀。《金匱要略》明確使用半夏,但後世的醫書都把半夏視爲禁忌。毀謗聖人說法,到底出自何人之口?君子都厭惡這種行爲!
如果出現反胃症狀,實在令人惋惜。食物能夠進入,但過一段時間又會反吐出來,這就是反胃。
早晚嘔吐,需要區分對待。早晨吃的食物晚上吐出,晚上吃的食物早晨吐出,與隔食症狀不同,需要區別用藥。
缺乏火化,屬於虛寒症狀。王太僕說,食物無法進入,說明體內有火。食物進入後又反吐出來,說明體內無火。這個病症,毫無疑問是中焦和下焦的火衰。
吳茱萸飲,獨附丸,其妙處在於吳茱萸可以鎮壓厥陰逆氣,配合甘溫藥物,讓震坤合德,土木不會相互傷害。生附子需用沸水浸泡至溫,每日更換三次,三天後去皮,放在地上,四周用磚圍住,外部用炭火烤制一小時,直到附子完全裂開,趁熱倒入薑汁,再按此方法處理。大概一斤附子配一斤薑汁,直到薑汁乾涸爲止,研磨成粉,加蜂蜜製成丸。服用時用稀飯送服兩錢。
六君子湯類,都是神丹妙藥。包括六君子湯加上姜附以及附子理中湯等。
2. 氣喘第九
喘促症,治分門,氣急而上奔,宜分別而治之。
鹵莽輩,只貞元,貞元飲是治血虛而氣無所附,以此飲濟之、緩之。方中熟地、當歸之潤,所以濟之。甘草之甘,所以緩之。常服調養之劑,非急救之劑也。今醫遇元氣欲脫上奔之症,每用此飲,以速其危,良可浩嘆!
陰霾盛,龍雷奔,喘症多屬飲病。飲為陰邪,非離照當空,群陰焉能退避。若地黃之類,附和其陰,則陰霾沖逆肆空,飲邪滔天莫救,而龍雷之火,愈因以奔騰矣。
實喘者,痰飲援,喘症之實者,風寒不解,有痰飲而為之援,則咳嗽甚而喘症作矣。
葶藶飲,十棗湯,肺氣實而氣路閉塞為喘者,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咳嗽氣喘,心下停飲,兩脅滿痛者,以十棗湯主之。
青龍輩,撤其藩,此方解表,兼能利水,治內外合邪,以兩撤之。
虛喘者,補而溫,虛喘氣促,不能接續,脈虛細無力,溫補二字宜串看。有以溫為補者,有以補為溫者,切不可走於貞元一路,留滯痰涎也。
桂苓類,腎氣論,仲景云:氣短有微飲者,宜從小便去之,桂苓朮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平沖逆,泄奔豚,沖氣上逆,宜小半夏加茯苓湯以降之。奔豚症初起,臍下動氣,久則上逆衝心,宜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以安之。
真武劑,治其源,經云:其標在肺,其本在腎。真武湯為治喘之源也。
金水母,主諸坤,肺屬金而主上,腎屬水而主下,虛喘為天水不交之危候,治病當求其本。須知天水一氣,而位乎天水之中者,坤土也。況乎土為金母,金為水母,危篤之症,必以脾胃為主。
六君子,妙難言,六君子湯加五味、乾薑、北細辛,為治喘神劑。面腫加杏仁;面熱如醉加大黃。此法時師聞之,莫不驚駭,能讀《金匱》者,始知予言之不謬也。
他標劑,忘本根,唯黑錫丹鎮納元氣,為喘症必用之劑。此外如蘇子降氣湯、定喘湯及沉香黑鉛丹,皆是害人之劑。
白話文:
【氣喘第九】
對於喘促的病症,治療需分門別類。氣息急促上奔,應要區別病情來進行治療。
有些醫生只專注於使用貞元飲,但貞元飲主要是用來治療血虛而導致氣無所依附的情況。這個藥方中的熟地和當歸的滋潤效果可以補充氣血,甘草的甘甜可以緩解症狀。這是一個調理身體的藥方,並不是用於緊急救治的。然而,現今的醫生遇到元氣即將脫離,氣息上奔的情況,常常會用這種飲品,結果往往加速了病情的危險性,讓人感嘆不已!
當陰霾嚴重,就像龍雷奔騰一樣,喘息的病症多數與飲食有關。飲食過度會產生陰邪,除非陽光普照,否則陰邪怎麼可能退散。像地黃這類藥物,會增加陰邪,那麼陰霾就會更加肆虐,飲食過度產生的邪氣也會無法控制,而龍雷之火,也會因此更加猛烈。
對於實喘的情況,是由於痰飲引起的。實喘的患者,風寒未解,痰飲又助長了病情,咳嗽會更嚴重,喘息的情況也會隨之發生。
對於肺部氣路堵塞造成的喘息,可以使用葶藶大棗瀉肺湯。如果患者咳嗽喘息,胸口有積水,兩側肋骨疼痛,可以用十棗湯來治療。
對於虛喘的情況,應該使用補氣和溫暖的藥物。虛喘患者呼吸急促,脈搏虛弱,治療時應注重溫補。有的時候,溫暖就是一種補充,有時補充也可以帶來溫暖,千萬不要只是固守著貞元飲,讓痰涎滯留在體內。
對於腎氣不足的患者,張仲景說:如果患者呼吸短促且有輕微的飲食問題,應該從排尿來解決,可以用桂苓朮甘湯或腎氣丸來治療。
對於沖氣上逆的情況,可以使用小半夏加茯苓湯來降低沖氣。對於剛開始的奔豚症,如果臍下有動氣,久而久之會上逆衝擊心臟,可以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來安撫。
真武湯是治療喘息的根本原因。
肺部屬於金,主管上方,腎臟屬於水,主管下方。虛喘是天水不交的危急情況,治療疾病應當從根本入手。要知道天水是一體的,位於天水之間的是坤土。況且,土是金的母親,金是水的母親,在危急的病症中,必須以脾胃為主。
六君子湯加上五味子、乾薑、北細辛,是治療喘息的神奇藥方。如果面部浮腫,可以加入杏仁;如果面部發熱像喝醉酒一樣,可以加入大黃。這種方法,一般的醫生聽到都會感到驚訝,只有真正閱讀過《金匱》的人,才會知道我所說的沒有錯。
其他的一些藥方,往往忽略了根本的原因。只有黑錫丹能夠鎮定和納入元氣,是治療喘息必用的藥方。除此之外,像蘇子降氣湯、定喘湯和沉香黑鉛丹,都是有害人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