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字經》~ 附錄 (4)
附錄 (4)
1. 聞聲
肝怒聲呼心喜笑,脾為思念發為歌,
肺金憂慮形為哭,腎主呻吟恐亦多。
又法,氣衰言微者為虛,氣盛言厲者為實,語言首尾不相顧者神昏,狂言怒罵者實熱,痰聲漉漉者死,久病聞呃為胃絕。大抵語言聲音以不異於平時者吉,反者為凶。
白話文:
當肝臟功能亢進時,人會因怒氣而大聲呼喊;心臟健康、情緒愉快時,我們會笑出聲來;脾胃進行深思時,我們會以歌唱表達;肺部受金行影響而產生憂慮時,哭泣便成為一種表現;腎臟主管我們的呻吟,恐懼的情緒也會使呻吟增加。
另外,如果聲音微弱且說話無力,這通常是身體虛弱的表現;反之,若聲音洪亮且說話有力,則可能是實證(即身體某部位功能過於旺盛)的徵兆。若一個人說話前後矛盾,無法連貫,可能代表他的精神狀態混亂;那些狂妄叫囂、怒罵的人,可能有實熱的問題;如果喉嚨裡持續有痰的聲音,這是一個不好的徵兆;長期生病的人如果開始打嗝,這可能是胃功能衰竭的信號。
總的來說,一個人的語言和聲音如果與平時沒有太大差異,通常預示著良好的健康狀況;反之,若出現明顯變化,則可能暗示健康上的問題。
2. 問症
(出《景岳全書》。張心在增潤之)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
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
婦人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
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虔占驗。
白話文:
[問診]的部分內容如下:
首先詢問病人有無感到冷或發燒,再來是出汗的情況如何。 第三要問的是頭部和身體的狀況,第四則是排泄物的形狀與顏色。 第五要問的是飲食的習慣與胃口,第六則是胸部是否有不適。 第七要判斷是否有聽力障礙,第八則是口渴的頻率,這些都需要仔細分辨。 第九要問的是病人過去是否有其他疾病,第十則是要了解病因。 另外還需考量到病人服藥後的反應,是否出現預料之外的變化。 對於女性患者,必須進一步詢問月經週期的情況,包括週期長短、流量多寡、有無痛經等問題。 最後,對於兒童患者,還需關注他們是否患有常見的兒童疾病,如水痘、麻疹等,以進行更準確的診斷。
3. 切脈
微茫指下最難知,條緒尋來悟治絲(舊訣以浮、芤、滑、實、弦、緊、洪為七表,以沉、微、遲、緩、濡、伏、弱、澀為八里,以長、短、虛、促、結、代、牢、動、細為九道,李瀕湖、李士材加入數、革、散三脈,共二十七字,實難摸索。必得其頭緒如治絲者,始有條不紊)。
三部分持成定法(左寸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右寸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關外以候肝,內以候鬲。右關外以候胃,內以候脾。兩尺外以候腎,內以候腹。腹者,大小二腸、膀胱俱在其中。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小腹、腰股、膝脛中事也。
此照《內經》分配之法),八綱易見是良規(浮主表,沉主裡,二脈於指下輕重辨之,易見也。遲主寒,數主熱,二脈以息之至數分之,易見也。大主邪實,細主正虛,二脈以形之闊窄分之,易見也。長主素盛,短主素弱,二脈以部之長短分之,易見也。以此八脈為綱。其餘諸脈,辨其兼見可也,置而弗辨亦可也。
起四句,總提切脈之大法也)。胃資水穀人根本(脈屬肺而肺受氣於胃),土具沖和脈委蛇(不堅直而和緩也,脈得中土之生氣如此,此以察胃氣為第一要)。臟氣全憑生克驗(審臟氣之生克為第二要。如脾病畏弦,木剋土也。肺病畏洪,火剋金也。反是,則與臟氣無害)。
天時且向逆從窺(推天運之順逆為第三要。如春氣屬木脈宜弦,夏氣屬火脈宜洪之類。反是,則與天氣不應)。陽為浮數形偏亢(仲景以浮、大、動、滑、數為陽,凡脈之有力者俱是,陰則沉遲勢更卑(仲景以沉、澀、弱、弦、遲為陰,凡脈之無力者皆是。此又提出陰陽二字,以起下四句辨脈病之宜忌,為第四要)。
外感陰來非吉兆(外感之證,脈宜浮洪,而反細弱,則正不勝邪矣),內虛陽現實堪悲(脫血之後,脈宜靜細,而反洪大,則氣亦外脫矣)。諸凡偏勝皆成病(偏陽而洪大,偏陰而細弱,皆病脈也),忽變非常即弗醫(舊訣有雀啄、屋漏、魚翔、蝦游、彈石、解索、釜沸七怪之說,總因陰陽離決,忽現出反常之象)。
只此數言占必應,《脈經》鋪敘總支離(病之名有萬,而脈象不過數十種,且一病而數十種之脈無不可見,何能診脈而即知為何病耶?脈書欺人之語,最不可聽)。
白話文:
[診脈]
在手指下的脈象微細模糊,是最難以理解的,必須像理清紗線一樣,逐漸地找出頭緒,才能理解治療的方向。(古時候的訣竅把浮、芤、滑、實、弦、緊、洪列為七表,沉、微、遲、緩、濡、伏、弱、澀為八里,長、短、虛、促、結、代、牢、動、細為九道。後來李瀕湖、李士材又加入了數、革、散三脈,一共二十七種脈象,實際上是很難掌握的。只有當我們找到其中的頭緒,就像梳理紗線一樣,才能做到有條不紊。)
將手腕的三個部位來分別診斷已成為固定的法則。(左手寸脈外側用來診斷心臟的狀況,內側用來診斷膻中的情況。右手寸脈外側用來診斷肺部,內側用來診斷胸腔。左手關脈外側用來診斷肝臟,內側用來診斷膈膜。右手關脈外側用來診斷胃部,內側用來診斷脾臟。兩手尺脈外側用來診斷腎臟,內側用來診斷腹部。腹部包括了大腸、小腸和膀胱。前面的部分用來診斷前面的器官,後面的部分用來診斷後面的器官。上面的部分用來診斷胸部和喉嚨的情況,下面的部分用來診斷小腹、腰部、大腿和小腿的問題。)
這些都是根據《內經》的分配方法。八綱是容易看出的診斷原則。(浮脈表示表症,沉脈表示裏症,兩者在手指下的感覺輕重可以分辨,很容易看出。遲脈表示寒症,數脈表示熱症,兩者以呼吸的次數來區分,也很容易看出。大脈表示邪實,細脈表示正虛,兩者以脈搏的寬窄來區分,很容易看出。長脈表示素來健康,短脈表示素來虛弱,兩者以脈搏的長短來區分,也很容易看出。這八種脈象作為診斷的大綱。其他的脈象,如果出現混合脈象可以進一步分析,如果不出現混合脈象則不需要進一步分析。
開始的四句話,總結了診脈的基本原則。)胃的健康是人體的根本(脈象由肺主宰,而肺的氣源自胃)。脾胃具有平和中庸的特性,脈象呈現蜿蜒柔和(不像堅硬直線,而是和緩的。脈象得到中焦脾胃的生氣,就是這樣。這是判斷胃氣的第一要務)。臟腑的氣血完全依靠生克原理來驗證(審查臟腑的生克關係是第二要務。例如,脾臟疾病害怕弦脈,因為木剋土。肺臟疾病害怕洪脈,因為火剋金。反之,則對臟腑氣血沒有害處)。
天時的變化可以從脈象的順逆來窺視(推測天運的順逆是第三要務。例如,春季屬木,脈象應該是弦脈。夏季屬火,脈象應該是洪脈。反之,則與天氣不符合)。陽性脈象表現為浮、數,形態偏向亢奮(張仲景認為浮、大、動、滑、數為陽脈,所有有力的脈象都屬於陽脈。陰性脈象表現為沉、遲,形態更為低落(張仲景認為沉、澀、弱、弦、遲為陰脈,所有無力的脈象都屬於陰脈。這裡再次提出陰陽兩個字,引出下面四句話,辨別脈象和疾病的宜忌,是第四要務)。
外感疾病出現陰性脈象不是好兆頭(外感疾病,脈象應該是浮洪,反而出現細弱,那麼正氣就無法抵抗邪氣了)。內虛疾病出現陽性脈象令人悲傷(脫血後,脈象應該是靜細,反而出現洪大,那麼氣也會外脫)。所有的偏勝都會導致疾病(偏陽則洪大,偏陰則細弱,都是病脈)。突然出現異常脈象就無法治療(古訣中有雀啄、屋漏、魚翔、蝦遊、彈石、解索、釜沸七種怪脈的說法,總的來說是因為陰陽失調,突然出現反常的脈象)。
僅僅這些話語就能占卜疾病,一定會應驗,《脈經》的敘述總是支離破碎(疾病的名稱有萬千,而脈象不過幾十種,而且一種疾病可能出現幾十種脈象,如何能通過診脈就知道是什麼病呢?脈象書中欺騙人的話語,最不能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