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三字經》~ 卷之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3)

1. 附錄中風俗方殺人以示戒

俗傳中風方,風症以攻痰為大戒,凡人將死之頃,皆痰聲漉漉,不獨中風一症。元陽無主,一身之津血俱化為痰,欲攻盡其痰,是欲攻盡其津血也。故錄此以為戒。

膽南星(寒膩大傷胃氣,且能引痰入於心包、肝、膽以成痼疾。制一二次者力尚輕,若九制則為害愈酷。),枳殼(耗散元氣,痰盛得此,暫開少頃,旋而中氣大傷,痰涎如湧。),石菖蒲(能開心竅,心竅開則痰涎直入其中,永無出路。),半夏(此藥雖能降逆開結,但與膽星同用,未免助紂為虐。

),秦艽,羌活,天麻,羚角,防風,鉤藤鉤(以上六味雖風證所不忌,但無要藥以主持之,亦徒成糟粕無用之物。),天竺黃(真者難得,然亦治火痰之標品。),殭蠶(雖祛風之正藥,但力薄不足恃。),牛黃(雖為風痰之妙藥,然與膽南星、石菖蒲、枳殼同用,則反引痰入於心竅,驅之弗出矣。

),竹瀝(以薑汁和之,雖能驅經絡之痰,而與膽星等同用,不得中氣之輸布,反致寒中敗胃之患。),甘草(雖為元老之才,但與諸藥同用,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亦無如之何矣。)

以上諸品,或作一方,或分作二三方。患者誤服之,輕者致重,重者即死;即倖免於死,亦必變為癡呆及偏枯無用之人矣,戒之!

白話文:

一般民間流傳的中風治療方法,其實有個大誤區,那就是把清除痰液當做主要目標。要知道,人在臨終時,幾乎都會出現喉嚨痰聲,這並非只有中風病人才會有的現象。這是因為身體內的元氣已無法掌控全身的津液血液,這些體液都轉變為痰。如果我們強行清除所有痰液,等於是在破壞體內的津液血液。因此,我在此提出警示。

膽南星這種藥物,性質寒冷且易傷害胃氣,更可能讓痰進入心包、肝臟、膽囊,形成慢性疾病。即便只使用一兩次影響較輕,但如果多次使用,危害將更加嚴重。枳殼會消耗元氣,痰多的人服用後,雖可暫時舒緩,但很快會導致中氣大傷,痰液又會大量產生。石菖蒲雖能打開心竅,但一旦心竅開啟,痰液就會直接進入,再也無法排出。半夏能降逆氣解結,但與膽南星合用,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秦艽、羌活、天麻、羚羊角、防風、鉤藤鉤,這些藥物雖對風症無害,但若無關鍵藥物調節,也只能成為無用的廢棄物。天竺黃真貨難得,即便得到,也只是治療火痰的表面問題。僵蠶雖是抗風的正藥,但效力微弱,不足以依靠。牛黃雖是治療風痰的良藥,但與膽南星、石菖蒲、枳殼合用,反而會讓痰進入心竅,再也無法驅除。

竹瀝與薑汁混合,雖能驅除經絡中的痰,但與膽南星等藥合用,無法得到中氣的調和,反而可能造成胃部受寒的問題。甘草雖被視為元老級的藥材,但在與其他藥物合用時,好比小人得志,君子失勢,也無可奈何。

上述藥物,可能單獨使用,也可能分成兩三種方子使用。病人一旦誤服,病情輕的會加重,重的可能直接死亡;即便倖免於死,也會變成癡呆或半身不遂的無用之人,務必要警惕!

2. 虛勞方

歸脾湯,此方補養後天第一藥。治食少、不眠、怔忡,吐血下血,大便或溏或秘,妄夢健忘,七情所傷,遺精帶濁,及女子不月等證。

炙耆(三錢),人參,白朮(蒸),棗仁(炒黑),當歸身,龍眼肉,茯神(各二錢),木香(五分),炙草(一錢),遠志(五分,去心)

水三杯,煎八分,溫服。高鼓峰去木香,加白芍一錢五分,甚妙。咳嗽加麥冬二錢,五味七分。鬱氣加貝母二錢。脾虛發熱加丹皮、梔子。

六味地黃丸,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凡一切吐血、下血、咳嗽、不眠、骨蒸、遺精、淋濁,屬於陰虛者,無不統治之。

熟地(八兩),山茱肉(四兩),懷山藥(四兩),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

研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曬乾。每服三錢,淡鹽湯送下,一日兩服。加五味子,名都氣丸;加麥冬,名八仙長壽丸,治咳嗽。本方減兩為錢,水煎服,名六味地黃湯。

八味地黃丸,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治腰膝無力,飲食不進,腫脹疝瘕,陽痿遺精帶濁,屬於元陽虛者,無不統治之。

即六味丸加附子、肉桂各一兩。本方去附子,名七味丸,能引火歸源;本方去附子,加五味子,名加減八味丸,治大渴不止。本方加牛膝、車前子,名《濟生》腎氣丸,俗名《金匱》腎氣丸,治水腫喘促;本方減兩為錢,水煎服,名八味湯。

小建中湯,(仲景),此方為治虛癆第一方,今人不講久矣!凡癆證必有蒸熱,此方有薑桂以扶心陽,猶太陽一出,則爝火無光,即退熱法也。凡癆證必飲食日少,此方溫脾,即進食法也。凡癆證必咳嗽,此方補土以生金,即治嗽法也。凡癆證多屬腎虛,此方補脾以輸精及腎,所謂精生於穀也。今人不能讀仲景書,反敢侮謗聖法,徒知生脈、六味、八味、歸脾、補中,及款冬、貝母、玉竹、百合、蘇陳醬、地黃炭之類,互服至死,誠可痛恨!

生白芍(三錢),桂枝(一錢五分),炙草(一錢)

加生薑一錢五分,大棗二枚,水二杯,煎八分,入飴糖三錢五分,烊服。加黃耆二錢,名黃耆建中湯,治虛癆諸不足;飽悶者,去大棗加茯苓二錢;氣逆者,加半夏一錢五分;此方人參、當歸、白朮,俱隨宜加之。

炙甘草湯,(《金匱》),肺燥、肺痿、咽痛、脈代等證。

生地(四錢),桂枝木(一錢),阿膠(一錢五分),炙草(二錢),人參(一錢),麥冬(二錢五分),棗仁(原方火麻仁,一錢五分)

加生薑一錢,大棗二枚,水一杯,酒半杯,煎八分服。

清燥救肺湯,(喻嘉言),治燥氣鬱而成癆。

桑葉(經霜者去蒂,三錢),人參(一錢),石膏(二錢三分,研),杏仁(去皮尖,一錢二分),甘草(一錢二分),麥冬(一錢),枇杷葉(去毛蜜炙,一錢三分),黑芝麻(一錢五分,炒研)

白話文:

歸脾湯: 這個方子是補養身體的最好藥方。可以治療食慾不振、失眠、心悸、吐血、便血、大便時而稀溏時而便秘、容易做夢、健忘、情緒受傷、遺精、白帶異常,以及女性月經不調等問題。

藥方組成:炙黃耆(三錢)、人參、白朮(蒸過)、炒黑棗仁、當歸身、龍眼肉、茯神(各二錢)、木香(五分)、炙甘草(一錢)、遠志(五分,去心)。

用法:用水三杯,煎煮到剩八分,溫服。高鼓峰醫生認為可以去掉木香,加入白芍一錢五分,效果更好。咳嗽可以加入麥冬二錢,五味子七分。氣鬱可以加入貝母二錢。脾虛發熱可以加入丹皮、梔子。

六味地黃丸: 這個方子主要作用是滋養腎陰,用來抑制過旺的陽氣。凡是屬於陰虛引起的吐血、便血、咳嗽、失眠、骨蒸潮熱、遺精、小便淋漓混濁等問題,都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

藥方組成:熟地(八兩)、山茱萸(四兩)、懷山藥(四兩)、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像桐子,曬乾。每次服用三錢,用淡鹽水送服,一天服用兩次。加入五味子,就叫做都氣丸;加入麥冬,就叫做八仙長壽丸,可以用來治療咳嗽。這個方子如果減量,改成每味藥用錢來計算,用水煎服,就叫做六味地黃湯。

八味地黃丸: 這個方子主要作用是溫補腎陽,用來消除陰寒的症狀。可以治療腰膝無力、食慾不振、腫脹、疝氣、陽痿、遺精、白帶異常等屬於腎陽虛的問題。

藥方組成:就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附子、肉桂各一兩。這個方子如果去掉附子,就叫做七味丸,可以引導虛火回歸腎臟;這個方子如果去掉附子,加入五味子,就叫做加減八味丸,可以治療口渴不止。這個方子如果加入牛膝、車前子,就叫做《濟生》腎氣丸,俗稱《金匱》腎氣丸,可以用來治療水腫、喘促。這個方子如果減量,改成每味藥用錢來計算,用水煎服,就叫做八味湯。

小建中湯:(張仲景) 這個方子是治療虛勞的第一方,現在的人很少用。凡是虛勞的病症都會有發熱,這個方子有生薑和桂枝來溫補心陽,就像太陽出來,火把的光芒就消失了,也就是退熱的原理。凡是虛勞的病症都會食慾不振,這個方子可以溫暖脾胃,也就是幫助進食的原理。凡是虛勞的病症都會咳嗽,這個方子可以補養脾土來生養肺金,也就是治療咳嗽的原理。凡是虛勞的病症大多屬於腎虛,這個方子可以補養脾胃,將精微物質輸送到腎臟,也就是所謂的「精生於穀」。現在的人不讀張仲景的書,反而敢輕視古人的良方,只知道用生脈飲、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歸脾湯、補中益氣湯,以及款冬花、貝母、玉竹、百合、蘇陳醬、地黃炭之類的藥物,隨意服用到死,真是令人痛心!

藥方組成:生白芍(三錢)、桂枝(一錢五分)、炙甘草(一錢)。

用法:加入生薑一錢五分,大棗兩枚,用水兩杯,煎煮到剩八分,加入麥芽糖三錢五分,融化後服用。加入黃耆二錢,就叫做黃耆建中湯,可以用來治療各種虛勞的不足症狀;如果覺得肚子脹悶,可以去掉大棗,加入茯苓二錢;如果覺得氣逆,可以加入半夏一錢五分;這個方子的人參、當歸、白朮等藥材,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加減。

炙甘草湯:(《金匱要略》) 可以治療肺燥、肺萎、咽喉疼痛、脈搏不規律等問題。

藥方組成:生地(四錢)、桂枝(一錢)、阿膠(一錢五分)、炙甘草(二錢)、人參(一錢)、麥冬(二錢五分)、棗仁(原方是火麻仁,一錢五分)。

用法:加入生薑一錢,大棗兩枚,用水一杯,酒半杯,煎煮到剩八分後服用。

清燥救肺湯:(喻嘉言) 可以治療因為燥熱之氣鬱結而形成的虛勞。

藥方組成:霜打過的桑葉(去除蒂,三錢)、人參(一錢)、石膏(二錢三分,研磨)、杏仁(去除皮和尖,一錢二分)、甘草(一錢二分)、麥冬(一錢)、枇杷葉(去除毛,用蜂蜜炙過,一錢三分)、黑芝麻(一錢五分,炒過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