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字經》~ 卷之四 (2)
卷之四 (2)
1. 五淋癃閉赤白濁遺精方
五淋湯
赤茯苓(三錢),白芍,山梔子(各二錢),當歸(一錢),細甘草(一錢四分)
加燈芯十四寸,水煎服。解見《時方歌括》。
滋腎丸,又名通關丸。治小便點滴不通,及治衝脈上逆、喘呃等證。
黃柏,知母(各一兩),肉桂(一錢)
共研末,水泛為丸,桐子大,陰乾。每服三錢,淡鹽湯下。
補中益氣湯,治一切氣虛下陷。
方見《中風》。
萆薢分清飲,治白濁。
川萆薢(四錢),益智仁,烏藥(各一錢半),石菖蒲(一錢)
一本加甘草梢一錢五分,茯苓二錢。水二杯,煎八分,入鹽一捻服,一日兩服。
四君子湯
方見《時方歌括》。
歌曰:白濁多因心氣虛,不應只作腎虛醫。四君子湯加遠志,一服之間見效奇。
龍膽瀉肝湯,治脅痛,口苦,耳聾,筋痿,陰濕熱癢,陰腫,白濁,溲血。
龍膽草(三分),黃芩,梔子,澤瀉(各一錢),木通,車前子(各五分),當歸,甘草,生地(各三分),柴胡(一錢)
水一杯半,煎八分服。
五倍子丸,治遺精固脫之方。
五倍子(青鹽煮乾,焙),茯苓(各二兩)
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錢,鹽湯下,日兩服。
妙香散
懷山藥(二兩),茯苓,茯神,龍骨,遠志,人參(各一兩),桔梗(五錢),木香(三錢),甘草(一兩)麝香(一錢),硃砂(二錢)
共為末。每服三錢,蓮子湯調下。
白話文:
【五淋湯】
紅茯苓(約9克),白芍,山梔子(各約6克),當歸(約3克),細甘草(約4.2克)
加入十四寸長的燈芯,用水煎煮後服用。詳細解釋可參考《時方歌括》。
【滋腎丸】,又名通關丸。治療小便滴瀝不暢,以及治療衝脈逆流、喘息打嗝等症狀。
黃柏,知母(各約30克),肉桂(約3克)
全部研磨成粉末,用水製成如桐子大的丸狀,於陰涼處晾乾。每次服用約9克,用淡鹽湯吞服。
【補中益氣湯】,治療所有氣虛下陷的病症。
此方可在《中風》中找到。
【萆薢分清飲】,治療白濁。
川萆薢(約12克),益智仁,烏藥(各約4.5克),石菖蒲(約3克)
有些版本會再加入甘草梢約4.5克,茯苓約6克。用兩杯水煎煮至剩八分,加入少許鹽服用,一天兩次。
【四君子湯】
此方可在《時方歌括》中找到。
詩曰:白濁多因心氣虛,不能僅認為是腎虛。四君子湯加上遠志,一服之間效果顯著。
【龍膽瀉肝湯】,治療脅痛,口苦,耳聾,筋萎縮,私密部位濕熱瘙癢,私密部位腫脹,白濁,尿血。
龍膽草(約0.9克),黃芩,梔子,澤瀉(各約3克),木通,車前子(各約1.5克),當歸,甘草,生地(各約0.9克),柴胡(約3克)
一杯半的水,煎煮至剩八分後服用。
【五倍子丸】,治療遺精固脫的方子。
五倍子(用青鹽煮乾,再烘焙),茯苓(各約60克)
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做成桐子大的丸狀。每次服用約6克,用鹽湯吞服,一天兩次。
【妙香散】
懷山藥(約60克),茯苓,茯神,龍骨,遠志,人參(各約30克),桔梗(約15克),木香(約9克),甘草(約30克)麝香(約3克),硃砂(約6克)
全部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9克,用蓮子湯調和後服用。
2. 疝氣方
五苓散,(仲景),本方治太陽證身熱、口渴、小便少。今變其分兩,借用治疝。
豬苓,澤瀉,茯苓(各二錢),肉桂(一錢),白朮(四錢)
水三杯,煎八分服。加木通、川楝子各一錢五分,橘核三錢,木香一錢。
三層茴香丸,治一切疝氣如神。
大茴香(五錢,同鹽五錢炒),川楝子(一兩),沙參,木香(各一兩)
為末,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溫酒下,或鹽湯下。才服盡,接第二料。
又照前方加蓽撥一兩,檳榔五錢,共五兩。依前丸服法。
若未愈,再服第三料。
又照前第二方加茯苓四兩,附子(炮)一兩,共前八味,重十兩。丸服如前。雖三十年之久,大如栲栳,皆可消散,神效。
《千金翼》洗方,治丈夫陰腫如斗,核中痛。
雄黃末(一兩),礬石(二兩),甘草(七錢)
水五杯,煎二杯洗。
白話文:
[疝氣處方]
原本的五苓散是張仲景所創,主要治療太陽病證狀,如身體發熱、口渴、小便量少。現在我們調整了藥物的比例,用來治療疝氣。
藥材有:豬苓、澤瀉、茯苓(各約6克),肉桂(約3克),白朮(約12克)
使用三杯水煎煮至剩下八分,然後服用。可以加入木通、川楝子各約4.5克,橘核約9克,木香約3克。
三層茴香丸,對於各種疝氣的治療效果極佳。
藥材有:大茴香(約15克,與等量的鹽一同炒過)、川楝子(約30克)、沙參、木香(各約30克)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約9克,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水送服。吃完後,接著服用第二劑。
再加入蓽撥(約30克),檳榔(約15克),總共五兩。依照之前的服用方法。
如果病情仍未好轉,再次服用第三劑。
在第二次的基礎上再加入茯苓(約120克),炮製過的附子(約30克),加上前面的八種藥材,總重量達到了300克。丸子的服用方法與之前相同。即使病情持續三十年,腫大的程度像栲栳一樣大,都能被消除,效果神奇。
《千金翼》洗方,用於治療男性陰部腫大如鬥,且有疼痛感。
藥材有:雄黃末(約30克)、礬石(約60克)、甘草(約21克)
使用五杯水煎煮至剩下兩杯,用來清洗患部。
3. 消渴方
白虎湯
調胃承氣湯
理中丸
烏梅丸
四方俱見《傷寒》。
腎氣丸
六味湯
炙甘草湯
三方俱見《虛癆》。
麥門冬湯
麥門冬(四錢),半夏(一錢五分),人參(二錢),粳米(四錢),炙甘草(一錢),大棗(二枚)
水二杯,煎八分,溫服。
麻仁丸
火麻仁(二兩),芍藥,枳實(各五錢),大黃,厚朴(各一兩)
研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飲下,以知為度。
白話文:
[消渴方]
-
白虎湯和調胃承氣湯,以及理中丸和烏梅丸,這四種方劑都能在《傷寒論》中找到相關記載。
-
腎氣丸、六味湯和炙甘草湯,這三種方劑在《虛勞篇》中有詳細描述。
-
麥門冬湯:由麥門冬四錢、半夏一錢五分、人參二錢、粳米四錢、炙甘草一錢及大棗二枚組成。取兩杯水煮沸,待煎至剩下八分之一時,趁熱服用。
-
麻仁丸:主要成分為火麻仁二兩、芍藥、枳實各五錢、大黃、厚朴各一兩。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後,用蜂蜜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十顆,用米湯送服,根據自身情況調整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