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三字經》~ 卷之二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2)

1. 婦人經產雜病第二十三

妊娠篇,丸散七,《妊娠篇》凡十方:丸散居七,湯居三。蓋以湯者,蕩也。妊娠以安胎為主,攻補俱不宜驟,故緩以圖之,即此是法。

桂枝湯,列第一,此湯表症得之為解肌和營衛,內症得之為化氣調陰陽,今人只知為傷寒首方。此於《妊娠篇》列為第一方以喝醒千百庸醫之夢,亦即是法。師云: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注:陰搏陽別為有子,今反云陰脈弱小,是孕只兩月,蝕下焦之氣,不能作盛勢也,過此則不然。妊娠初得,上下本無病,因子室有凝,氣溢上下,故但以芍藥一味固其陰氣,使不得上溢。以桂、薑、甘、棗扶上焦之陽,而和其胃氣,但令上焦之陽氣充,能御相侵之陰氣足矣。未嘗治病,正所以治病也。

附半姜,功超軼,時醫以半夏、附子墜胎不用,乾薑亦疑其熱而罕用之,而不知附子補命門之火以保胎,半夏和胃氣以安胎,乾薑暖土臟使胎易長。俗子不知。

內十方,皆法律,桂枝湯治妊娠,附子湯治腹痛少腹如扇,茯苓桂枝丸治三月餘漏下、動在臍上為癥瘕,當歸芍藥散治懷妊腹中㽲痛,乾薑人參半夏丸治妊娠嘔吐不止,當歸貝母苦參丸治妊娠小便難,當歸散妊娠常服,白朮散妊娠養胎,方方超妙,用之如神。惟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惡寒、起即頭眩,用葵子茯苓散不能無疑。

產後篇,有神術,共九方。

小柴胡,首特筆,妊娠以桂枝湯為第一方,產後以小柴胡湯為第一方,即此是法。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產婦鬱冒、脈微弱、嘔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者,以小柴胡湯主之。

竹葉湯,風痙疾,《金匱》云:產後中風、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竹葉湯主之。錢院使注云:中風之下,當有病痙者三字。按:庸醫於此症,以生化湯加薑、桂、荊芥、益母草之類,殺人無算。

陽旦湯,功與匹,即桂枝湯增桂加附子,《活人》以桂枝湯加黃芩者誤也。風乘火勢,火借風威,灼筋而成痙,宜竹葉湯。若數日之久,惡寒症尚在,則為寒風,宜此湯。二湯為一熱一寒之對子。師云:產後風續續數十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悶、乾嘔,汗出雖久,陽旦證續在者,可與陽旦湯。

腹痛條,須詳悉,此下八句,皆言腹痛不同,用方各異。

羊肉湯,㽲痛謐,㽲痛者,痛之緩也,為虛症。

痛滿煩,求枳實,滿煩不得臥,裡實也,宜枳實芍藥散。二味無奇,妙在以麥粥下之。

著臍痛,下瘀吉,腹中有瘀血,著於臍下而痛,宜下瘀血湯。

痛而煩,裡熱窒,小腹痛雖為停瘀,而不大便、日晡煩躁、譫語,非停瘀專症也。血因熱裹而不行,非血自結於下,但攻其瘀而可愈也。《金匱》以大承氣湯攻熱。

白話文:

妊娠篇:

妊娠用藥,以丸劑和散劑為主,佔七成,湯劑只佔三成。這是因為湯劑藥力較強,容易蕩滌,而妊娠期間以安胎為主要目標,攻伐和補益都不宜過猛,所以用藥要緩慢圖之,這就是用藥的原則。

**桂枝湯,排在第一:**桂枝湯,在表證時可以解肌和調和營衛,在內證時可以化氣調和陰陽。現在的人只知道它是治療傷寒的首選方,但將它在《妊娠篇》列為第一方,是為了點醒那些庸醫,讓他們知道此方的妙用。師父說:婦人如果脈象平和,陰脈略微細弱,並且口渴不能進食,沒有寒熱症狀,這就是懷孕了,可以用桂枝湯治療。脈象上,陰脈搏動、陽脈別於陰脈表示懷孕,現在反而說陰脈細弱,說明懷孕只有兩個月,下焦之氣被胎兒吸收,所以脈象不能強盛,超過這個時間就不會這樣了。懷孕初期,上下本身沒有疾病,因為子宮內有凝滯,氣機溢於上下,所以只要用芍藥一味藥來固護陰氣,使其不向上溢出。再用桂枝、生薑、甘草、大棗扶助上焦的陽氣,調和胃氣,使上焦陽氣充足,才能抵禦侵襲的陰氣。雖然沒有直接治療疾病,卻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附子半夏加乾薑,功效非凡:**現在的醫生認為半夏、附子會導致墮胎,不敢使用,也懷疑乾薑太熱而很少用,卻不知道附子可以補益命門之火來保胎,半夏可以調和胃氣來安胎,乾薑可以溫暖脾胃,使胎兒容易生長。這些道理,一般的醫生都不了解。

**內用十方,都是法則:**用桂枝湯治療妊娠,用附子湯治療腹痛,痛如扇形;用茯苓桂枝丸治療懷孕三個月以上的漏下,感覺有東西在臍上跳動,為癥瘕;用當歸芍藥散治療懷孕時腹中絞痛;用乾薑人參半夏丸治療妊娠嘔吐不止;用當歸貝母苦參丸治療妊娠小便困難;當歸散可以作為妊娠期間的常服藥;白朮散可以養胎。這些方子都非常巧妙,使用起來如同神助。但是,如果妊娠期間出現水腫、身體沉重、小便不利、怕冷、一起身就頭暈的症狀,用葵子茯苓散可能無法完全解決問題。

產後篇:

產後用藥,也有非常神奇的方法,共有九個方子。

**小柴胡湯,首當其衝:**妊娠以桂枝湯為第一方,產後則以小柴胡湯為第一方,這就是用藥的原則。新產婦人有三種常見疾病:一是產後痙攣,二是產後昏迷,三是產後大便困難。產婦如果昏迷、脈象微弱、嘔吐不能進食、大便反而堅硬、只有頭部出汗,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

竹葉湯,治療產後風痙:《金匱要略》說:產後中風,發熱,面色發紅,喘息並且頭痛,可以用竹葉湯治療。錢院使註解說:中風之下,應該有「病痙」二字。現在的庸醫治療這種病,用生化湯加上生薑、桂枝、荊芥、益母草之類的藥物,害死的人不計其數。

**陽旦湯,功效相當:**陽旦湯就是桂枝湯加桂枝和附子,而《活人》中用桂枝湯加黃芩是錯誤的。風邪藉助火勢,火勢借助風威,灼傷筋脈而形成痙攣,應該用竹葉湯。如果過了數日,仍然怕冷,則是寒風引起的,可以用陽旦湯。這兩個方子一個治療熱症,一個治療寒症,相互對應。師父說:產後風持續數十日不癒,頭部輕微疼痛,怕冷,時常發熱,心下煩悶,乾嘔,出汗很久,如果仍然是陽旦湯的證候,可以用陽旦湯治療。

腹痛篇:

接下來的八句,都是講述不同情況的腹痛,用藥也各有不同。

**羊肉湯,治療隱隱作痛:**隱隱作痛,是指疼痛比較緩和,屬於虛證,可以用羊肉湯治療。

**痛而滿悶煩躁,用枳實:**疼痛、腹部滿悶煩躁,不能安睡,這是裡實證,應該用枳實芍藥散。這兩味藥看似普通,但妙在用麥粥送服。

**疼痛在肚臍,要下瘀血:**腹中有瘀血,積聚在肚臍下方引起疼痛,應該用下瘀血湯來治療。

**疼痛煩躁,裡熱鬱結:**小腹疼痛雖然也是因為瘀血停滯,但是如果還伴隨大便不通、傍晚時煩躁、說胡話等症狀,這就不是單純的瘀血停滯了。這是血被熱邪包裹,所以不能運行,並非是血自身結於下方,所以不能只用活血化瘀的藥物,應該用《金匱要略》中的大承氣湯攻瀉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