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字經》~ 卷之三 (8)
卷之三 (8)
1. 泄瀉方
胃苓散
方見《脹滿》。加減詳《三字經》注。
四神丸,治脾腎虛寒,五更泄瀉。
補骨脂(四兩,酒炒),肉豆蔻(麵煨,去油),吳茱萸(泡),五味(炒,各二兩)
用紅棗五兩,生薑五兩,同煮。去姜,將棗去皮核搗爛為丸,如桐子大。每日五更服三錢,臨臥服三錢,米湯下。加白朮、附子、罌粟、人參更效。
生薑瀉心湯
黃連湯
甘草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以上六方,俱見《傷寒論讀》。
按:以上諸法,與《內經》中熱消癉則便寒、寒中之屬則便熱一節,揆脈證而擇用,甚驗。張石頑《醫通》載之甚詳,但古調不彈久矣!
余新悟出一方,有瀉心之意。上可消痞,下可止瀉。腸熱胃寒,能分走而各盡其長。非有他方,即傷寒厥陰條之烏梅丸也,屢用屢驗。
白話文:
【泄瀉治療方法】
胃苓散:這個處方可以在《脹滿》一書中找到詳細說明。對於加減的使用方式,《三字經》的註釋中有詳細的介紹。
四神丸:適用於脾腎虛寒,導致清晨時段出現的泄瀉症狀。
藥材組成包括:
- 補骨脂(經過酒炒製,約四兩)
- 肉豆蔻(麵裹煨製,去油,約二兩)
- 吳茱萸(浸泡後使用,約二兩)
- 五味子(炒製後,約二兩)
製作方式:取紅棗和生薑各五兩,一同煮熟。去掉薑片,再將棗子去皮去核,搗碎成泥,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日清晨服用三錢,睡前同樣服用三錢,以米湯送服。加入白朮、附子、罌粟、人參會有更好的效果。
生薑瀉心湯、黃連湯、甘草瀉心湯、半夏瀉心湯、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以上六種處方均可在《傷寒論讀》中找到。
根據《內經》中的理論,如果身體過熱會導致排泄物偏冷,若是寒氣過重則會導致排泄物偏熱。根據脈象和症狀選擇合適的療法,效果顯著。張石頑的《醫通》中對這些方法有詳細的記載,只是這些古老的療法已經很久未被廣泛使用。
我最近領悟了一個新的方法,有瀉心的功效。上方可以消除胸痞,下方可以止瀉。對於腸道熱度高、胃部寒冷的情況,可以針對不同部位發揮效果。這個方法並不是其他的新療法,而是《傷寒論》中描述的烏梅丸,經過多次實踐,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