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字經》~ 卷之三 (3)
卷之三 (3)
1. 咳嗽諸方
六安煎,(景岳),治外感咳嗽。
半夏(二錢),陳皮(一錢五分),茯苓(二錢),甘草(一錢),杏仁(二錢,去皮尖),白芥子(一錢,炒研)
加生薑七片,水煎服。寒甚,加細辛七分;愚每用,必去白芥子加五味子、乾薑、細辛。
小青龍湯,治一切咳嗽。方見《傷寒》。方中隨寒熱虛實加減。唯細辛、乾薑、五味三藥不去,讀《金匱》者自知。
加減小柴胡湯,治發熱咳嗽。
柴胡(四錢),半夏(二錢),黃芩,炙草(各一錢五分),乾薑(一錢),五味子(八分)
水二杯半,煎一杯半,去滓,再煎八分,溫服,一日二服。
五味子湯,(《千金》),治傷燥咳唾中有血,牽引胸脅痛,皮膚乾枯。五味子(五分,研),
桔梗,甘草,紫菀茸,續斷,竹茹,桑根皮(各一錢),生地黃(二錢),赤小豆(一撮即赤豆之細者)
上九味,水煎空心服。《秘旨》加白蜜一匙。愚按:赤豆易生扁豆五錢,囫圇不研,最能退熱補肺,但有寒熱往來忌之。去續斷、赤豆、地黃,加葳蕤、門冬、乾薑、細辛亦妙。
麥門冬湯,(《千金》),治大病後火熱乘肺,咳唾有血,胸膈脹滿,上氣羸瘦,五心煩熱,渴而便秘。
麥門冬(二錢,去心),桔梗,桑根皮,半夏,生地黃,紫菀茸,竹茹(各一錢),麻黃(七分),甘草(五分,炙),五味子(十粒,研),生薑(一片)
上十一味,水煎,空心服。
白話文:
【咳嗽各種處方】
-
六安煎:這是景嶽所創,用於治療由外感引起的咳嗽。配方包括:半夏二錢、陳皮一錢五分、茯苓二錢、甘草一錢、杏仁二錢(需去皮尖)、白芥子一錢(需炒後研磨)。加上七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病情較冷,可以加入細辛七分。我每次使用時,通常會去掉白芥子,並添加五味子、乾薑和細辛。
-
小青龍湯:能治療各種咳嗽。此方出自《傷寒論》,方中的藥物可根據病情的寒熱虛實作相應調整。但細辛、乾薑和五味子這三種藥物不可省略,詳細原因可從《金匱要略》中得知。
-
加減小柴胡湯:用於治療伴隨發熱的咳嗽。配方包括:柴胡四錢、半夏二錢、黃芩、炙草各一錢五分、乾薑一錢、五味子八分。用二杯半的水煎煮至一杯半,去除藥渣,再次煎煮至剩八分,溫熱後服用,一天兩次。
-
五味子湯:出自《千金方》,用於治療因燥邪傷害引起的咳嗽,痰中帶血,胸脅疼痛,皮膚乾燥。配方包括:五味子五分(需研磨),桔梗、甘草、紫菀茸、續斷、竹茹、桑根皮各一錢,生地黃二錢,赤小豆一小撮。將所有藥材用水煎煮,空腹時服用。《祕旨》建議加入一匙白蜜。我個人認為,可用扁豆五錢替代赤豆,且不需研磨,此法對退熱補肺有奇效,但若出現寒熱交錯的情況則需避免使用。去掉續斷、赤豆、地黃,加入葳蕤、門冬、乾薑、細辛也是不錯的選擇。
-
麥門冬湯:出自《千金方》,用於治療大病後,火熱侵襲肺部,咳嗽帶血,胸膈脹滿,上氣羸瘦,五心煩熱,口渴且便祕。配方包括:麥門冬二錢(需去心)、桔梗、桑根皮、半夏、生地黃、紫菀茸、竹茹各一錢,麻黃七分、甘草五分(需炙過)、五味子十粒(需研磨)、生薑一片。將所有藥材用水煎煮,空腹時服用。
2. 瘧疾方
小柴胡湯,一切瘧病俱治。
方見《傷寒》。
白話文:
對於所有類型的瘧疾,都可以使用「小柴胡湯」進行治療。此處方在《傷寒論》中有詳細記載。
3. 痢症方
芍藥湯,行血,則膿血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三日內俱可服。
白芍,當歸(各二錢半),黃連,黃芩(各一錢二分),桂(四分),檳榔(一錢),木香(六分),甘草(四分),大黃(一錢,虛人不用),厚朴(一錢,炙),枳殼(一錢),青皮(五分)
水二杯,煎八分,溫服。小便不利,加滑石、澤瀉;滯澀難出,虛者,倍歸、芍,實者,倍大黃;紅痢,加川芎、桃仁。
人參敗毒散,喻嘉言最重此方,令微汗則陽氣升,而陷者舉矣。此法時醫不講,余每用此方加陳倉米四錢,或加黃芩、黃連,屢用屢效。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川芎,枳殼,茯苓,桔梗,人參(以上各一錢),甘草(一分)
水二杯,加生薑三片,煎七分服。加倉米,名倉廩湯,治噤口痢。
白話文:
【痢疾治療方式】
這是一帖稱為「芍藥湯」的方子,能促進血液循環,使帶有膿血的痢疾得到治癒;調整氣機,可以解除排便困難的問題。在病發三天內都可以服用。
藥材包含:白芍和當歸各九克,黃連和黃芩各四克,肉桂一克,檳榔三克,木香兩克,甘草一克,大黃三克(體弱者不適用),厚朴三克(炒過),枳殼三克,青皮一克半。
用水兩杯煮至剩八分,趁溫熱時服用。如果小便不通暢,可加入滑石和澤瀉;排泄困難,體弱者應增加當歸和白芍的用量,體質較壯實者則應增加大黃的用量;若是紅色痢疾,則可加入川芎和桃仁。
另一個方子是「人參敗毒散」,這是喻嘉言非常推崇的一個處方,它能讓人微微出汗,促使陽氣上升,提升身體機能。這種方法在現今醫學上較少被提及,但我每次使用這個方子時,都會添加陳倉米約十二克,或黃芩、黃連,並且屢試不爽。
藥材包含: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川芎、枳殼、茯苓、桔梗、人參(以上各三克),甘草零點三克。
用水兩杯,加入三片生薑,煮至剩七分時服用。若加入陳倉米,則稱為倉廩湯,用於治療噤口痢疾。
4. 心腹痛胸痹方
烏梅丸,治蟲痛。
方見《傷寒》。
蘇合香丸,治注痛。
拙著《從眾錄》有方論。又鬼注不去,宜虎骨、鹿茸、羚羊角、龍骨各三錢。以羊肉湯煎,入麝香少許服。取腥膻之味,引濁陰之氣從陰而泄,此喻嘉言《寓意草》法也。
香蘇飲,治氣痛。一切感冒俱佳。
香附(二錢,制研),紫蘇葉(三錢),陳皮,甘草(各一錢)
加生薑五片,水二杯,煎八分服。心痛,加元胡二錢,酒一盞。
七氣湯,(亦名四七湯),治七情之氣鬱逆。
半夏,厚朴,茯苓(各三錢),紫蘇葉(一錢)
加生薑三片,水二杯,煎八分服。
百合湯,治心口痛諸藥不效。亦屬氣痛。
百合(一兩),烏藥(三錢)
水二杯,煎八分服。此方余自海壇得來。
失笑散,治一切血滯作痛如神。
五靈脂(醋炒),蒲黃(各一兩)
共研末。每服三錢,以醋湯送下,日二服。
桃仁承氣湯,治心腹痛,大便不通,其人如狂,屬死血。
桂枝(二錢),桃仁(十七枚,去皮尖),大黃(四錢),芒硝(七分),甘草(七分)
水二杯,煎八分,去滓,入硝二沸,溫服。
丹參飲,治心胸諸痛神驗,婦人更宜。亦屬血痛。亦可通治諸痛。
丹參(一兩)白檀香(要真者極香的切片),砂仁(各一錢)
水二杯,煎八分服。
妙香散
方見《遺精》。
平胃散,治一切飲食停滯。
蒼朮,厚朴(炒),陳皮(各二錢),甘草(一錢)
加生薑五片,水二杯,煎八分服。肉積,加山楂;面積,加麥芽、萊菔子;谷積,加穀芽;酒積,加葛根、砂仁。
二陳湯
方見《中風》。
十棗湯,治水飲作痛。峻劑,不可輕用。
大戟,芫花(炒),甘遂(各等分,研末)
用大棗十枚,水二杯,煎七分,去滓,入藥方寸匕約有七分服。次早當下,未下,再一服。服後體虛,以稀粥調養。
理中湯,治冷痛。
方見《傷寒》。
吳茱萸湯,(仲景),治冷痛。通治食谷欲嘔,頭痛如破,煩躁欲死者,及大吐不已之症。
吳茱萸(二錢五分,湯泡),人參(一錢五分),大棗(五枚),生薑(三錢,切片)
水二杯,煎八分,溫服。
金鈴子散,治心口痛及脅痛、腹痛,如神。屬熱者。
金鈴子(去核),元胡索(各二兩,研末)
每服三錢,黃酒送下。
厚朴三物湯,(《金匱》),治心腹實痛,大便閉者。
厚朴(四錢),大黃(二錢),枳實(一錢五分)
水二杯,煎八分,溫服。
厚朴七物湯,(《金匱》)
即前方加桂枝,甘草(各一錢五分),生薑(二錢,五分),大棗(五枚)
水二杯,煎八分服。嘔者,加半夏一錢;寒多者,加生薑一錢五分。
附子粳米湯,(《金匱》),治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
附子(二錢,制),半夏(四錢),炙草(一錢),粳米(五錢,布包),大棗(一枚)
水二杯,煎八分,溫服,日夜作三服。
大黃附子湯,(《金匱》),脅下偏痛,發熱脈緊弦者。
大黃,附子(各二錢),細辛(一錢)
水二杯,煎八分服。
當歸生薑羊肉湯,(《金匱》),治心腹諸痛虛極,諸藥不效者,一服如神。及脅痛裡急,婦人產後腹中㽲痛。
當歸(七錢五分),生薑(一兩二錢五分),羊肉(四兩,去筋膜,用藥戥秤方准)
水五杯,煎取二杯,溫服一杯,一日兩服。若寒多者,加生薑五錢;痛多而嘔者,加橘皮五錢,白朮二錢五分。
栝蔞薤白白酒湯,(《金匱》),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寸沉遲,關上小緊。
栝蔞(連皮子搗,五錢),薤白(如干者用,三錢,生者用六錢)
白酒三杯,煎八分服。加半夏二錢,名栝蔞薤白半夏湯,治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
大建中湯,(《金匱》),治胸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不可觸近。
川椒(二錢,微炒出汗),乾薑(四錢),人參(三錢)
水二鍾,煎一鍾,去滓,入膠飴四錢,煎取八分,溫服。如一炊頃,可食熱粥半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