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三字經》~ 卷之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

1. 附錄中風俗方殺人以示戒

俗傳中風方,風症以攻痰為大戒,凡人將死之頃,皆痰聲漉漉,不獨中風一症。元陽無主,一身之津血俱化為痰,欲攻盡其痰,是欲攻盡其津血也。故錄此以為戒。

白話文:

流傳的中醫治療中風的方法中,禁止以攻除痰液為主要手段。因為任何人臨終時,都會出現痰液咳出的聲音,這並不只限於中風患者。這是因為人體元氣衰敗,全身的津液和血液都會化生為痰液。如果想要完全攻除痰液,就等於想要攻盡津液和血液,這是非常有害的。因此,特別記錄這一點作為警示。

膽星(寒膩大傷胃氣,且能引痰入於心包、肝、膽以成痼疾。制一二次者力尚輕,若九制則為害愈酷。),枳殼(耗散元氣,痰盛得此,暫開少頃,旋而中氣大傷,痰涎如湧。),石菖蒲(能開心竅,心竅開則痰涎直入其中,永無出路。),半夏(此藥雖能降逆開結,但與膽星同用,未免助紂為虐。

白話文:

膽星:

  • 寒涼油膩,嚴重損傷胃氣,還能把痰引入心包、肝膽,形成頑固疾病。
  • 制備一次或二次的影響還較小,如果制備九次,害處會更嚴重。

枳殼:

  • 耗散元氣,痰多的人服用後,會暫時緩解,但很快就會對中氣造成嚴重傷害,痰液會像湧出來一樣。

石菖蒲:

  • 能開啟心竅,心竅打開後,痰液就會直接進入其中,永遠無法排出。

半夏:

  • 雖然此藥能降逆開結,但與膽星一起使用,無異於助紂為虐。

),秦艽,羌活,天麻,羚角,防風,鉤藤鉤(以上六味雖風證所不忌,但無要藥以主持之,亦徒成糟粕無用之物。),天竺黃(真者難得,然亦治火痰之標品。),殭蠶(雖祛風之正藥,但力薄不足恃。),牛黃(雖為風痰之妙藥,然與膽南星、石菖蒲、枳殼同用,則反引痰入於心竅,驅之弗出矣。

白話文:

秦艽、羌活、天麻、羚角、防風、鉤藤(這些藥物雖然對風證沒有禁忌,但是沒有關鍵的藥物來引導,也會變成沒用的廢物。)

天竺黃(真正的天竺黃難以得到,但是也是治療火痰的良藥。)

殭蠶(雖然是治療風證的正藥,但是藥效較弱,不能完全依賴。)

牛黃(雖然是治療風痰的妙藥,但是如果和膽南星、石菖蒲、枳殼一起使用,反而會把痰引到心竅中,難以驅除。)

),竹瀝(以薑汁和之,雖能驅經絡之痰,而與膽星等同用,不得中氣之輸布,反致寒中敗胃之患。),甘草(雖為元老之才,但與諸藥同用,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亦無如之何矣。)

白話文:

白礬(雖能化痰,若與其他寒性藥物同用,就會阻礙氣血流通,導致胃部虛寒受損。),竹瀝(可用薑汁混合,雖然能祛除經絡中的痰,但與膽星等寒性藥物同用,會阻礙中氣運行,反而會導致寒氣傷胃。),甘草(雖然是治療中的一把好手,但是與其他藥物同用時,就會出現「小人」的功效增強,而「君子」的功效減退,也就無可奈何了。)

以上諸品,或作一方,或分作二三方。患者誤服之,輕者致重,重者即死;即倖免於死,亦必變為癡呆及偏枯無用之人矣,戒之!

白話文:

以上這些藥物,有的作為一種方劑,有的分成兩三種方劑。患者如果誤服,輕則加重病情,重則會死亡;即使僥倖活下來,也會變成癡呆或偏癱,成為廢人。大家一定要注意!

2. 虛勞方

歸脾湯,此方補養後天第一藥。治食少、不眠、怔忡,吐血下血,大便或溏或秘,妄夢健忘,七情所傷,遺精帶濁,及女子不月等證。

白話文:

歸脾湯,這個方劑是養補人體後天之氣的最佳藥方。可以用來治療食慾不振、失眠、心神不定、吐血或大便帶血、大便時而稀時而乾、胡言亂語或健忘、情緒受到傷害、遺精或帶下過多,以及女性月經不調等症狀。

炙耆(三錢),人參,白朮(蒸),棗仁(炒黑),當歸身,龍眼肉,茯神(各二錢),木香(五分),炙草(一錢),遠志(五分,去心)

白話文:

熟地(三錢),人參,茯苓(蒸熟),棗仁(炒黑),當歸,龍眼肉,茯神(各兩錢),木香(五分),甘草(一錢),遠志(五分,去中心)

水三杯,煎八分,溫服。高鼓峰去木香,加白芍一錢五分,甚妙。咳嗽加麥冬二錢,五味七分。鬱氣加貝母二錢。脾虛發熱加丹皮、梔子。

白話文:

水三杯,煎成八分之一,溫熱服用。若有高鼓峯(藥名)則去掉木香,加入一錢五分白芍,效果非常好。若有咳嗽,則加入二錢麥冬,七分五味子。若有鬱悶之氣,則加入二錢貝母。若脾虛發熱,則加入丹皮、梔子。

六味地黃丸,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凡一切吐血、下血、咳嗽、不眠、骨蒸、遺精、淋濁,屬於陰虛者,無不統治之。

白話文:

「六味地黃丸」是補腎壯陽的要藥,能調節過盛的陽氣。凡是因陰虛所造成的吐血、下血、咳嗽、失眠、骨蒸潮熱、遺精、小便遺濁等症狀,都能有效治療。

熟地(八兩),山茱肉(四兩),懷山藥(四兩),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

白話文:

熟地黃(500克),山茱萸(250克),淮山藥(250克),丹皮、茯苓、澤瀉(各187.5克)

研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曬乾。每服三錢,淡鹽湯送下,一日兩服。加五味子,名都氣丸;加麥冬,名八仙長壽丸,治咳嗽。本方減兩為錢,水煎服,名六味地黃湯。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丸劑,每個丸子大小如桐子,在陽光下曬乾。每次服用三錢,用淡鹽湯送服,一日兩次。 若加入五味子,稱為都氣丸;若加入麥冬,稱為八仙長壽丸,可治療咳嗽。 若將本方藥材的劑量減半為錢,再用水分煎服,則稱之為六味地黃湯。

八味地黃丸,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治腰膝無力,飲食不進,腫脹疝瘕,陽痿遺精帶濁,屬於元陽虛者,無不統治之。

白話文:

八味地黃丸,滋補陽氣,以消除陰寒的陰翳。治療腰膝痠軟無力,飲食不進,腫脹疝氣,陽痿、遺精、帶下過多等,都屬於元陽虛弱的症狀,都能有效治療。

即六味丸加附子、肉桂各一兩。本方去附子,名七味丸,能引火歸源;本方去附子,加五味子,名加減八味丸,治大渴不止。本方加牛膝、車前子,名《濟生》腎氣丸,俗名《金匱》腎氣丸,治水腫喘促;本方減兩為錢,水煎服,名八味湯。

白話文:

在六味丸的基礎上,加入附子、肉桂,各一兩。去掉附子,就叫做「七味丸」,可以引火歸源。去掉附子,加入五味子,就叫做「加減八味丸」,可以治療嚴重口渴。再加入牛膝、車前子,就叫做「《濟生》腎氣丸」,俗稱「《金匱》腎氣丸」,可以治療水腫和氣喘。把這個方子的分量減為一錢,用白水煎服,就叫做「八味湯」。

小建中湯,(仲景),此方為治虛癆第一方,今人不講久矣!凡癆證必有蒸熱,此方有薑桂以扶心陽,猶太陽一出,則爝火無光,即退熱法也。凡癆證必飲食日少,此方溫脾,即進食法也。凡癆證必咳嗽,此方補土以生金,即治嗽法也。凡癆證多屬腎虛,此方補脾以輸精及腎,所謂精生於穀也。今人不能讀仲景書,反敢侮謗聖法,徒知生脈、六味、八味、歸脾、補中,及款冬、貝母、玉竹、百合、蘇陳醬、地黃炭之類,互服至死,誠可痛恨!

白話文:

加入薑片15克,大棗2顆,水2杯,煎煮至8分,加入麥芽糖35克,溶化後服用。 生白芍(三錢),桂枝(一錢五分),炙草(一錢)

加生薑一錢五分,大棗二枚,水二杯,煎八分,入飴糖三錢五分,烊服。加黃耆二錢,名黃耆建中湯,治虛癆諸不足;飽悶者,去大棗加茯苓二錢;氣逆者,加半夏一錢五分;此方人參、當歸、白朮,俱隨宜加之。

加入黃耆20克,名為黃耆建中湯,治療虛癆等體質虛弱的疾病。

如果覺得飽悶,移除大棗,加入茯苓20克。

如果覺得氣逆,加入半夏15克。

這個方子中的黨參、當歸、白朮,可以根據需要適當加入。

炙甘草湯,(《金匱》),肺燥、肺痿、咽痛、脈代等證。

白話文:

把黃耆加入湯藥裡,一共放二十克,叫做黃耆建中湯,可以治療體質虛弱的疾病,像是虛癆。

如果感覺飽脹不舒服,就把大棗拿掉,加入茯苓二十克。

如果覺得氣往上衝,就加入半夏十五克。

這個方子裡還有黨參、當歸、白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量添加。

炙甘草湯,出自《金匱》,主治肺部乾燥、肺痿、咽喉疼痛、脈象代脈等症狀。

生地(四錢),桂枝木(一錢),阿膠(一錢五分),炙草(二錢),人參(一錢),麥冬(二錢五分),棗仁(原方火麻仁,一錢五分)

白話文:

生地黃 (20 克),桂枝 (5 克),阿膠 (7.5 克),炙甘草 (10 克),人參 (5 克),麥冬 (12.5 克),棗仁 (7.5 克)

加生薑一錢,大棗二枚,水一杯,酒半杯,煎八分服。

清燥救肺湯,(喻嘉言),治燥氣鬱而成癆。

白話文:

加入生薑一兩,大棗兩顆,用水一杯,加上半杯酒,一起煎煮至剩下八分量時服用。

清燥救肺湯,是由喻嘉言所制,用於治療因燥氣鬱結而形成的肺癆。

桑葉(經霜者去蒂,三錢),人參(一錢),石膏(二錢三分,研),杏仁(去皮尖,一錢二分),甘草(一錢二分),麥冬(一錢),枇杷葉(去毛蜜炙,一錢三分),黑芝麻(一錢五分,炒研)

白話文:

桑葉(採摘後經霜者,去掉葉柄,三錢),人參(一錢),石膏(二錢三分,研成細粉),杏仁(去皮去尖,一錢二分),甘草(一錢二分),麥冬(一錢),枇杷葉(去掉絨毛,用蜂蜜炙烤後,一錢三分),黑芝麻(一錢五分,炒香研磨)

水二杯半,煎八分,熱服。痰多,加貝母三錢;或加梨汁半盞。

薯蕷丸,(《金匱》),治虛癆諸不足,風氣百疾。

白話文:

水兩杯半,煮至剩下八分滿時,趁熱服用。如果痰多,可以加入貝母三錢;或者添加半杯梨汁。

薯蕷丸,用於治療虛勞及各種體虛不足,以及由風邪引起的各類疾病。

薯蕷(三十分),當歸,桂枝,曲,乾地黃,豆黃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參,阿膠(各七分),芎藭,芍藥,白朮,麥冬,杏仁,防風(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乾薑(三分),白蘞(二分),大棗(百枚為膏)

上二十一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為劑。(分,去聲。古以二錢半為一分。)

白話文:

淮山藥(30 克),當歸、桂枝、白朮、熟地黃、大豆黃卷(各 10 克),甘草(28 克),人參、阿膠(各 7 克),川芎、芍藥、麥冬、杏仁、防風(各 6 克),柴胡、桔梗、茯苓(各 5 克),乾薑(3 克),白茯苓(2 克),大棗(製成糊狀,用量 100 枚)

大黃䗪蟲丸,(《金匱》),治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榮衛傷,內有乾血,肌肉甲錯,目黯黑,緩中補虛。

白話文:

大黃螵蟲丸(出自《金匱要略》)

適用於:

  • 身體極度虛弱、瘦弱消瘦,腹脹不能進食
  • 由於飲食不當、憂慮、房事過度、飢餓、勞累或經絡氣血受損造成的上述症狀
  • 體內有淤血,肌肉僵硬痠痛,目光昏暗
  • 溫和地調理虛弱的狀態

大黃(十分,蒸),黃芩(二兩),甘草(三兩),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藥(四兩),乾漆(二兩),乾地黃(十兩),虻蟲(一升),水蛭(一百個),蠐螬(一升),䗪蟲(半升)

白話文:

大黃(10分量,蒸熟) 黃芩(2兩) 甘草(3兩) 桃仁(1升) 杏仁(1升) 芍藥(4兩) 乾漆(2兩) 乾地黃(10兩) 虻蟲(1升) 水蛭(100個) 蠐螬(1升) 䗪蟲(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煉蜜丸如小豆大。酒服五丸,日三服。愚按:以搜血之品,為補血之用,仿於《內經》四烏鰂骨一藘茹丸。張路玉以此丸藥料及鮑魚入絨毛雞腹內,黃酒、童便煮爛,汁干,將雞去骨取肉,同諸藥懸火上烘乾為末,加煉蜜為丸。每服二錢,以黃酒送下,日三服。代䗪蟲丸甚妥。

白話文:

上述十二種藥材製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小豆大小的丸藥。每天服用五丸,一天服用三次。我的看法:用來清除血液雜質的藥材,也能用來補血,這來自於《內經》的四烏鰂骨一藘茹丸。張路玉將這丸藥的材料和鮑魚放入有絨毛的雞腹中,用黃酒和童便燉爛,燉乾後取出雞肉,和所有藥材一起烘乾研磨成粉末,再加入蜂蜜製成丸藥。每次服用兩錢,用黃酒送服,一天服用三次。用來代替䗪蟲丸非常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