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三字經》~ 卷之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7)

1. 小兒第二十四

小兒病,多傷寒,喻嘉言曰:方書謂小兒八歲以前無傷寒,此胡言也。小兒不耐傷寒,初傳太陽一經,早已身強、多汗、筋脈牽動、人事昏沉,勢已極於本經,誤藥即死,無由見其傳經,所以謂其無傷寒也。俗云驚風皆是。

稚陽體,邪易干,時醫以稚陽為純陽,生死關頭,開手便錯。

白話文:

兒童疾病中,很多都是傷寒。喻嘉言說:醫書上說,八歲以下的小孩沒有傷寒,這是胡說。小孩身體虛弱,經不起傷寒。一開始太陽經受侵犯,就會出現身體發熱、出汗、肌肉疼痛、神志不清等嚴重症狀,這已經到了太陽經的極點。如果誤用藥物,就會死亡,不會有機會看到傷寒傳到其他經絡。所以才說小孩沒有傷寒。俗話說:小兒驚風都是由傷寒引起的。

凡發熱,太陽觀,太陽主身之表,小兒腠理未密,最易受邪。其症頭痛、項強、發熱、惡寒等小兒不能自明,唯發熱一捫可見。

白話文:

凡是患有發熱症狀時,應檢視太陽經。太陽經主掌身體表面。小孩子的皮膚腠理較為疏鬆,容易受邪氣入侵。其症狀包括頭痛、頸部僵硬、發熱、畏寒等。小孩子無法明確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但可透過觸摸其身體來判斷是否發熱。

熱未已,變多端,喻嘉言曰:以其頭搖手動也,而立抽掣之名;以其卒口噤、腳攣急也,而立目斜、心亂、牛蒡之名;以其脊強背反也,而立角弓反張之名;造出種種不通名目,謂為驚風。而用攻痰、鎮驚、清熱之藥,投之立死矣。不知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入腦、還出別下項、夾脊抵腰中,是以見上諸症。當時若以桂枝照法服之,則無餘事矣。過此失治,則變為痙症。無汗用桂枝加葛根湯,有汗用桂枝加栝蔞根湯,此太陽而兼陽明之治也。抑或寒熱往來,多嘔,以桂枝湯合小柴胡湯或單用小柴胡湯,此太陽而兼少陽之治也。

白話文:

發熱還沒有完全退去,症狀就出現了各種變化。喻嘉言說:因為頭搖手動,所以取名叫抽搐;因為突然口噤、腳抽筋,所以取名叫目斜、心亂、牛蒡;因為脊背僵硬反弓,所以取名叫角弓反張。這些病症都是熱沒有退盡,導致了各種不同的不通現象,統稱為驚風。但是如果用攻痰、鎮驚、清熱的藥去治療,就會立刻死亡。因為不知道太陽經的脈絡從眼睛內眥開始,經過額頭交彙於頭頂進入腦中,再從頭旁分出,環繞脊柱到達腰部,所以才會出現上述症狀。此時如果按照桂枝湯的用法服用,就能夠解決問題。如果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就會演變成痙症。沒有出汗,就用桂枝湯加上葛根湯;有出汗,就用桂枝湯加上栝蔞根湯,這是太陽經併發陽明經的治療方法。或者出現寒熱往來、嘔吐頻繁的情況,可以用桂枝湯合用小柴胡湯,或者是單獨使用小柴胡湯,這是太陽經併發少陽經的治療方法。

太陽外,仔細看,喻嘉言云:三日即愈為貴,若待經盡方解,必不能耐矣。然亦有耐得去而傳他經者,亦有即時見他經之症者,宜細認之。

遵法治,危而安,遵六經提綱之法而求之,詳於《傷寒論》。

白話文:

太陽經的症狀在外面,仔細觀察。喻嘉言說:三天之內治癒是最好,如果等到病程結束後再解表,肯定是受不了。但有些人能忍受,還會傳染到其他經絡;有些人則會立即出現其他經絡的症狀。因此要仔細辨別。

若吐瀉,求太陰,太陰病以吐食、自利、不渴、手足自溫、腹時痛為提綱,以理中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發生嘔吐或腹瀉,應該去找太陰經的醫師。太陰經的病症以嘔吐食物、腹瀉、不口渴、手腳溫暖、肚子偶爾疼痛為主要表現,可以用理中湯來治療。

吐瀉甚,變風淫,吐瀉不止,則土虛而木邪乘之。《左傳》云:風淫末疾。末,四肢之末也。即抽掣攣急之象。

白話文:

如果嘔吐腹瀉嚴重,就會轉化為風濕邪氣入侵的疾病。如果嘔吐腹瀉不止,則脾胃虛弱,而肝氣就會乘虛而入。《左傳》中說:「風濕邪氣入侵,會導致末端疾病。」末端,指的是四肢的末梢。也就是抽搐痙攣的症狀。

慢脾說,即此尋,世謂慢脾風多死,而不知即太陰傷寒也。有初時即傷於太陰者,有漸次傳入太陰者,有誤用神麯、麥芽、山楂、蘿蔔子、枳殼、葶藶、大黃、栝蔞、膽南星等藥陷入太陰者。既入太陰,其治同也。如吐瀉後,冷汗不止,手足厥逆,理中湯加入附子,或通脈四逆湯、白通湯佐之,此太陰而兼少陰之治也。如吐瀉手足厥冷、煩躁欲死、不吐食而吐涎沫,服理中湯不應,宜吳茱萸湯佐之,此太陰而兼厥陰之治也。若三陰熱化之證,如太陰腹時痛時止,用桂枝加芍藥湯。大便實而痛,用桂枝加大黃湯。少陰之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宜豬苓湯。心中煩、不得臥,宜黃連阿膠湯。厥陰之消渴、氣衝、吐蛔、下利,宜烏梅丸。下利後重、喜飲水,用白頭翁湯等症亦間有之。熟《傷寒論》者自知,而提綱不在此也。

白話文:

慢性脾胃虛寒

慢性脾胃虛寒的症狀正是如此,人們通常將其稱為慢性脾風,但實際上是太陰經寒邪入侵所致。有的人一開始就是由太陰經受傷,有的人是逐漸蔓延到太陰經,還有的人是因為誤用神曲、麥芽、山楂、蘿蔔子、枳殼、葶藶、大黃、栝蔞、膽南星等藥物而傷及太陰經的。一旦傷及太陰經,其治療方法都是相同的。

例如:吐瀉後,伴有冷汗不止、手足厥逆等症狀,可以使用理中湯加入附子,或通脈四逆湯、白通湯作為輔助治療,這是太陰經兼少陰經的治法。再如:吐瀉伴有手足厥冷、煩躁不安,不吐出食物而吐出涎沫,服用理中湯效果不佳,則應加上吳茱萸湯輔助治療,這是太陰經兼厥陰經的治法。

如果出現三陰熱化的證狀,比如太陰經腹痛時有時無,可以使用桂枝加芍藥湯;大便實且疼痛,可以使用桂枝加大黃湯;少陰經咳嗽伴有嘔渴、心煩失眠,可以使用豬苓湯;心中煩躁、不得安眠,可以使用黃連阿膠湯;厥陰經消渴、氣衝、吐蛔蟲、下痢,可以使用烏梅丸;下痢後疲乏、喜喝水,可以使用白頭翁湯。凡是熟讀《傷寒論》的人都能明白,而列舉這些證狀的重點不在於此。

陰陽證,二太擒,三陽獨取太陽,三陰獨取太陰,擒賊先擒王之手段也。太陽陽明少陽為三陽,太陰少陰厥陰為三陰。

白話文:

對於陰證陽證,應抓住兩個主要的症狀,陽證中要首先抓住太陽經,陰證中要首先抓住太陰經,這就像抓捕盜賊時先抓住首領一樣。太陽、陽明、少陽合稱三陽,太陰、少陰、厥陰合稱三陰。

千古秘,理蘊深,喻嘉言通禪理,後得異人所授,獨得千古之秘。胡卣臣曰:習幼科者,能虛心領會,便可免乎殃咎,若駭為異說,則造孽無極矣。

白話文:

自古流傳的祕密,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喻嘉言精通禪理,後來得到異人授予獨特的千古祕法。胡卣臣說:學習小兒科的醫生,如果虛心領會,就能免於災禍。如果將這祕法視為異端邪說,那就是罪孽深重了。

即痘疹,此傳心,痘為先天之毒,伏於命門,因感外邪而發。初起時用桂枝湯等,從太陽以化其氣,氣化則毒不留,自無一切鬱熱諸症,何用服連翹、紫草、牛蒡、生地、犀角、石膏、芩、連諸藥,以致寒中變症乎?及報點已齊後,冀其漿滿,易於結痂而愈,當求之太陰,用理中湯等補中宮土氣,以為成漿脫痂之本,亦不賴保元湯及鹿茸、人乳、糯米、桂圓之力也。若用毒藥取漿,先損中宮土氣,漿何由成?誤人不少!此古今痘書所未言,唯張隱菴《侶山堂類辯》微露其機於言外,殆重其道而不敢輕泄歟?疹症視痘症稍輕,亦須知此法。高士宗《醫學真傳》有桂枝湯加金銀花、紫草法。

誰同志,度金針

白話文:

痘疹是一種傳染性疾病,由先天埋伏在命門的毒素引起,因外邪入侵而發作。

一開始發作時,可以使用桂枝湯等溫熱藥方,從太陽經化解其毒氣。毒氣化解後,毒素就不會停留,自然不會有鬱熱等症狀,不必再服用連翹、紫草、牛蒡、生地、犀角、石膏、黃芩、連翹等寒涼藥物,以致寒中變症。

等水痘長齊後,為了促進水痘充滿膿液,容易結痂癒合,應補益脾胃,使用理中湯等補中益氣的藥方,作為結痂脫落的基本治療,而不依賴保元湯、鹿茸、人乳、糯米、桂圓等滋補物。

如果使用毒藥來促使膿液生成,會先損傷脾胃,膿液怎麼能生成?誤診誤治的人不少!這個道理在古今有關痘疹的書中都沒有提到,只有張隱菴的《侶山堂類辯》隱晦地透露出一些端倪,可能是重視這個方法而不敢輕易泄露吧?

疹子症狀比痘疹輕微,但也要遵循這個原則。高士宗的《醫學真傳》有桂枝湯加金銀花、紫草的方法。

2. 附敷藥拔風害人說

《金匱》云:人得風氣以生長。此一語最精,風即氣也。人在風中而不見風,猶魚在水中而不見水,鼻息出入,頃刻離風即死。但風靜即為養人之和風,風動即為殺人之邪風。若大人之中風,小兒之驚風、卒倒、搐掣、角弓反張、目上視、口流涎,皆風動之象,即氣之乖也。醫者宜化邪風為和風,即所以除邪氣而匡正氣。

白話文:

《金匱要略》中說:人靠風氣才能生長。這句話非常精闢,風就是氣。人在風中卻看不到風,就像魚在水中看不到水一樣。人的鼻息一呼一吸之間,如果離開風就會立刻死亡。不過,風平靜時就是滋養人的和風,風吹動時就成為害人的邪風。如果成年人中風,小孩受到驚嚇而抽搐、昏倒、抽動、身體後仰、眼睛往上看、口水流出來,這些都是風吹動的現象,也就是氣的失常。醫生應當把邪風轉化為和風,才能消除邪氣,調整正氣。

閩中市醫,遇小兒諸病及驚癇危症,以蓖麻子、巴豆、南星、萊菔子、全蠍、大黃、急性子、皂角為末。加樗皮、冰片、麝香。以麻油或白蜜,或薑、蔥汁調。敷於囟門以及胸中、臍中、足心,為拔風法。秘其方以射利,十敷十死。既死而仍不歸怨之者,以為外敷之法,不妨姑試,俟未效而即去之,似不為害。

白話文:

閩中市的一位醫生,遇到小兒各種疾病和驚癇危症,用蓖麻子、巴豆、南星、萊菔子、全蠍、大黃、急性子、皁角磨成粉末。再加入樗皮、冰片、麝香。用麻油或白蜜,或薑、蔥汁調和。敷在囟門、胸中、臍中、足心上,作為拔風的方法。他祕藏這個方子用以牟利,十敷十死。有人死了也不會歸咎於他,因為認為外敷的方法,不妨姑且一試,等沒有效果就取掉,似乎沒有害處。

而不知一敷之後,元氣為其拔散,即揭去其藥,而既散之氣,永不能使之復聚矣。況囟門為元陽之會,胸中為宗氣之宅,臍中為性命之根,足心為腎脈之本,皆不可輕動。昔人以附子、海狗腎補藥敷於臍中而蒸之,名醫猶且戒其勿用,況大傷人之物乎?凡以保赤為心者,宜共攻此法。

白話文:

如果不知道敷藥後,元氣會被藥物拔散,那麼就應該立即取下藥物。一旦元氣散開,將永遠無法重新聚集。此外,囟門是元陽匯聚的地方,胸中是宗氣的住所,臍中是生命之根,足心是腎脈的本源,這些部位都不可輕易觸動。

過去有人用附子、海狗腎等補藥敷在臍中然後蒸熱,即使是名醫也告誡不要使用,更何況是大傷元氣的藥物呢?凡是用心保護兒童的人,都應該共同反對這種療法。

而又有惑於急驚、慢驚、食積之說,預用羌活、獨活、防風、秦艽、前胡、赤芍、鉤藤鉤、荊芥、天麻、厚朴、神麯、山楂、蒼朮、膽星、葶藶子、蘿蔔子、貝母、牛黃、硃砂、天竺黃、枳殼、杏仁、石菖蒲、甘草,或合為一方,或分為二三方者,亦五十步笑百步耳。

白話文:

但是,對於急驚、慢驚、食積的說法感到疑惑,事先服用羌活、獨活、防風、秦艽、前胡、赤芍、鉤藤鉤、荊芥、天麻、厚朴、神麯、山楂、蒼朮、膽星、葶藶子、蘿蔔子、貝母、牛黃、硃砂、天竺黃、枳殼、杏仁、石菖蒲、甘草,有的人將這些藥物合為一方,有的人將它們分成二三方服用。這就像五十步笑百步一樣,都是治標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