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5)

1. 積聚(六)

腎積加玄胡(三錢),苦楝(三錢),全蠍,附子(一錢),澤瀉(二錢),獨活(一錢),菖蒲(二錢),桂(三分),丁香(五分)

脾積加吳茱萸,宿砂,茵陳,芩(各二錢),澤瀉(一錢),椒(五分)

秋冬加樸一倍,減芩、連。

服人覺熱加連;覺悶亂加桂;氣短減樸。

肉積碙砂,水銀,阿魏。

酒積神麯,麥櫱。

水積甘遂,芫花,牽牛。

食積巴豆,礞石。

氣積檳榔,木香。

血積虻蟲,水蛭,桃仁,大黃。

涎積雄黃,膩粉。

癖積山稜,莪朮。

魚腥陳皮,紫蘇,草果,丁香,桂心。

寒冷成積附子,硫黃,樸。

消塊丸

山稜,莪朮(削堅),青皮,陳皮(破氣),香附(開氣),桃仁,紅花(治血),靈脂(破血),牛膝(活血),二陳湯(開皮裡膜外之痰),石醎(破痰塊),甘草,黃連(吳茱萸炒、益智子炒),山楂(破食塊)

上為末,醋糊為丸,用葵根、石醎、白朮湯下。

千金消食丸

硝石(六兩),大黃(半斤),甘草,人參(三兩)

上為細末,以三年苦酒三升,置竹筒中,以竹片三刻,先納大黃,攪使微沸盡一刻,乃下余藥,又盡一刻,微火熬膏,丸桐子大,每三十丸。可消塊,不令人困。

經驗丸,破塊。

吳茱萸,黃連,木香,檳榔,桃仁,郁李仁,大承氣加連、川芎;乾葛煎湯,下栝蔞、貝母、半夏、黃連丸極妙。

破痰塊,苦參,瓜蒂,半夏,薑汁蜜丸。

破茶癖,石膏,黃芩,升麻,砂糖,調末服。

化氣湯,治息積,癖於腹脅之下,腹滿疼痛,嘔吐酸水。

宿砂,桂心,木香,胡椒(一錢),甘草(炙),茴香(炒),丁香,青皮,陳皮,莪朮(炮各五錢),沉香(一錢)

上為末,生薑紫蘇鹽酒調下三錢。

散聚湯,治六聚,狀如癥瘕,隨氣上下,心腹絞痛,攻刺腰脅,喘咳滿悶腹脹。

半夏,檳榔,歸(三錢),桂,杏仁(二兩),茯苓,附(炮去皮臍),甘草,川芎,吳茱萸,樸,枳殼(各一兩)

大便秘加大黃。

三聖散,貼塊。

石灰(未化者半斤,瓦器炒令淡黃紅,候稍減熱下。),大黃(一兩,就爐微炒,候涼入桂。),桂心(半兩末,略炒,入米醋熬成膏,厚攤貼患處。)

又方,大黃,朴硝(各一兩),大蒜搗膏,和勻貼之,亦妙。

小兒奶癖,白芥子(研),攤紙上貼。

白話文:

腎臟積聚: 如果是由腎臟引起的積聚,加入玄胡索三錢、苦楝三錢、全蠍、附子一錢、澤瀉二錢、獨活一錢、菖蒲二錢、桂皮三分、丁香五分。

脾臟積聚: 如果是由脾臟引起的積聚,加入吳茱萸、宿砂、茵陳、黃芩各二錢,澤瀉一錢,花椒五分。

秋冬季節調整: 秋冬季節,厚朴的用量加倍,黃芩、黃連的用量減少。

服藥後的調整: 如果服藥後感覺發熱,加入黃連;如果感覺胸悶煩躁,加入桂枝;如果感覺氣短,減少厚朴的用量。

肉積: 如果是因吃肉造成的積聚,使用礞砂、水銀、阿魏。

酒積: 如果是因喝酒造成的積聚,使用神麴、麥芽。

水積: 如果是因水濕造成的積聚,使用甘遂、芫花、牽牛子。

食積: 如果是因食物停滯造成的積聚,使用巴豆、礞石。

氣積: 如果是因氣滯造成的積聚,使用檳榔、木香。

血積: 如果是因血瘀造成的積聚,使用虻蟲、水蛭、桃仁、大黃。

涎積: 如果是因痰涎造成的積聚,使用雄黃、膩粉。

癖積: 如果是因積聚日久形成的痞塊,使用山稜、莪朮。

魚腥類積聚: 如果是因吃魚腥類食物造成的積聚,使用陳皮、紫蘇、草果、丁香、桂心。

寒冷形成的積聚: 如果是因寒冷造成的積聚,使用附子、硫黃、厚朴。

消塊丸: 使用山稜、莪朮(用來消散堅硬的腫塊),青皮、陳皮(用來疏理氣機),香附(用來開散氣機),桃仁、紅花(用來治療血瘀),五靈脂(用來破血),牛膝(用來活血),二陳湯(用來化解皮膚及肌肉間的痰),石鹼(用來消散痰塊),甘草、黃連(用吳茱萸炒製後再用益智子炒製),山楂(用來消散食物積塊)。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製作成藥丸,用葵根、石鹼、白朮煮成的湯送服。

千金消食丸: 使用硝石六兩,大黃半斤,甘草、人參各三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三年陳的苦酒三升,放入竹筒中,用竹片攪拌,先放入大黃,攪拌使其稍微沸騰一刻鐘,然後放入其他藥材,再煮一刻鐘,用小火熬製成膏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可以消除腫塊,且不會使人感到疲倦。

經驗丸: 用來破除腫塊。使用吳茱萸、黃連、木香、檳榔、桃仁、郁李仁,大承氣湯再加入黃連、川芎;用葛根煎湯送服栝蔞、貝母、半夏、黃連製成的藥丸,效果極佳。

破痰塊: 使用苦參、瓜蒂、半夏,用薑汁和蜂蜜製作成藥丸。

破茶癖: 使用石膏、黃芩、升麻、砂糖,調成粉末服用。

化氣湯: 用來治療積聚在腹部脅肋下方,腹部脹滿疼痛,嘔吐酸水等症狀。使用宿砂、桂心、木香、胡椒各一錢,炙甘草,炒茴香,丁香,青皮,陳皮,炮製過的莪朮各五錢,沉香一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用生薑、紫蘇、鹽酒調服三錢。

散聚湯: 用來治療六種積聚,症狀表現為腹部出現像腫塊一樣的結塊,隨著氣機運行而上下移動,心腹絞痛,牽引腰脅疼痛,喘咳胸悶,腹部脹滿。使用半夏、檳榔、當歸各三錢,桂枝、杏仁各二兩,茯苓、炮製過的附子(去掉皮臍),甘草,川芎,吳茱萸,厚朴,枳殼各一兩。大便秘結時加入大黃。

三聖散: 用來外敷腫塊。使用未經燒製的石灰半斤,放入瓦器中炒至淡黃紅色,稍微冷卻後加入;大黃一兩,在爐火上微炒,冷卻後加入桂心;桂心半兩,略炒後加入米醋熬成膏狀,厚厚地塗在患處。

又一方: 使用大黃、朴硝各一兩,大蒜搗成膏狀,混合均勻後外敷,效果也很好。

小兒奶癖: 將白芥子研磨成粉末,敷在紙上貼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