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2)

1. 宿食留飲(痰飲六飲附第四)

又論留飲,蓄水而已,雖有四有五之說,止一證也。夫鬱憤而不伸,則肝氣乘脾,脾氣不濡,亦為留飲。肝主慮,久不決則飲氣不行;脾主思,久則脾結,亦為留飲。乘困飲水,脾胃失衰不能布散,亦為留飲。飲酒過多,胞經不及滲泄,亦為留飲。渴飲冷水,乘快過多,逸而不動,亦為留飲。

夫水者,陰物也。但積水則生濕;停酒則發燥,久則成痰。在左脅同肥氣;在右脅同息賁。上入肺則喘;下入大腸則瀉;入腎則湧水;在太陽為支飲。皆由氣逆得之。故濕在上者面浮目黃;在下者股膝腫滿;在中者,支飲痞鬲痰逆。在陽不去,久而化氣;在陰不去,久而成形。宜治以導水如禹功,調以五苓、葶藶、椒目逐水為全矣。

劉用檳榔丸,治傷之輕,飲食不化,心腹膨。

檳榔,木香(各一錢),陳皮(八錢),牽牛(頭)

上醋糊丸,薑湯下二十丸。

雄黃丸,治傷之重,腹脅虛脹。

雄黃(一兩另研),巴豆(五錢生用)

丸治法同心痛條下。

瓜蒂散,吐心腹卒痛悶亂急劑。

瓜蒂,赤小豆(各三錢)

上為末,每一錢,溫水下。

枳朮丸,治傷食。

枳實(半兩),白朮(一兩)

□悶加曲糵;滯氣加檳榔、木香、青皮;傷濕熱加大黃、黃連、黃芩;濕加蘿蔔子;熱加連;伏濕痞悶加茯苓、澤瀉;病後食傷加梔子粉濕面油膩加豆粉半夏;傷冷硬加草豆蔻、稜、莪朮;傷水加乾薑;心胃痛加宿砂、丁香;□□加人參半夏。

解酲湯,治傷酒。

白豆蔻,宿砂,生薑,葛花(各一半兩),木香(五分),茯苓,陳皮(去白),豬苓(去皮),人參,白朮(各錢半),青皮(三錢),炒曲,澤瀉(各三錢)

上為末,白湯下。

秘方,治胸中有物惡食。

二陳湯加白朮,山楂,川芎,蒼朮,神麯(炒)

□□□,治留飲懸飲脈弦。又治脈伏,其人慾自利,難利,心下續築滿,此為留飲欲去故也。

茯苓、桂術甘草湯,治心下有痰飲,胸脅肢滿目眩。

大青龍湯,治溢飲體疼當發其汗。

麻黃(七錢半),桂枝,甘草(各二錢),杏仁,石膏(雞子大),半夏(續加)

澤瀉湯,治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支飲不得息,加葶藶大棗。

樸黃湯,治支飲胸滿。

厚朴,大黃

二陳湯,小半夏湯,治嘔家本渴,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治先渴卻嘔,水停心下,屬飲也,加茯苓。

五苓散,治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顛眩,水也,亦治停痰宿水。

破鋇丸,治五飲結為癥瘕,支飲胸滿吐逆,心痛大能散氣。

以撥,胡椒,丁香,宿砂,青皮,烏梅,木香,蠍梢,巴豆(去油)

以青皮同巴豆,漿水漬一宿,漉出,同炒,青皮焦,去豆不用,漬漿水淹烏梅肉,炊一熟飯,研細為膏,薑湯下五七丸。

白話文:

關於留飲,其實就是體內積蓄了水液。雖然有四種或五種說法,但本質上都屬於同一種病症。如果因為心情鬱悶而無法舒展,就會導致肝氣影響脾臟,脾臟功能受損而無法正常運化水液,這樣也會形成留飲。肝臟主導思慮,如果長時間猶豫不決,體內水液的運行就會受阻;脾臟主導思慮,如果長時間思慮過度,脾臟就會產生結滯,也會形成留飲。在疲憊困頓時飲水過多,脾胃功能衰弱無法將水液輸佈散發,也會形成留飲。飲酒過多,導致膀胱經無法及時滲泄水液,也會形成留飲。口渴時飲用過多冷水,貪圖一時的暢快而缺乏運動,也會形成留飲。

水液屬於陰性物質。但積聚的水液會產生濕氣;停留的酒液會產生燥熱,時間久了就會形成痰。如果水液積聚在左側脅肋,就會與肥氣相似;如果積聚在右側脅肋,就會與息賁相似。水液向上侵入肺臟就會引起喘促;向下流入大腸就會導致腹瀉;進入腎臟就會引起水腫;積聚在太陽經就會形成支飲。這些都是因為體內氣機逆亂所導致的。因此,濕氣在上面的,就會面部浮腫、眼睛發黃;濕氣在下面的,就會腿腳腫脹;濕氣在中間的,就會出現支飲、胸悶、痰逆等症狀。如果濕氣停留在陽經不去,時間久了就會轉化為氣;如果停留在陰經不去,時間久了就會形成實質性的病症。應該用疏導水液的方法來治療,就像大禹治水一樣。可以用五苓散、葶藶子、椒目等藥物來逐水,這樣就能夠痊癒。

劉用檳榔丸:治療病情較輕的,因飲食不消化導致心腹脹滿。

檳榔、木香(各一錢),陳皮(八錢),牽牛子(頭)。

將藥物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製成藥丸,每次用薑湯送服二十丸。

雄黃丸:治療病情較重的,因腹部脅肋虛弱脹滿。

雄黃(一兩,另外研磨),巴豆(五錢,生用)。

製成藥丸的方法與治療心痛的藥丸相同。

瓜蒂散:治療心腹突然疼痛、悶亂的急救藥方。

瓜蒂、赤小豆(各三錢)。

將藥物磨成粉末,每次用溫水送服一錢。

枳朮丸:治療飲食積滯。

枳實(半兩),白朮(一兩)。

胸悶加神曲;氣滯加檳榔、木香、青皮;兼有濕熱加黃連、黃芩;濕氣重加萊菔子;熱重加黃連;伏濕痞悶加茯苓、澤瀉;病後因飲食損傷加梔子粉;濕面油膩加豆粉、半夏;因吃生冷堅硬食物導致的加草豆蔻、莪朮;因水液停滯加乾薑;心胃疼痛加砂仁、丁香。

解酲湯:治療因飲酒過多導致的病症。

白豆蔻、砂仁、生薑、葛花(各半兩),木香(五分),茯苓、陳皮(去白),豬苓(去皮),人參、白朮(各一錢半),青皮(三錢),炒神曲、澤瀉(各三錢)。

將藥物磨成粉末,用白開水送服。

秘方:治療胸中有異物,厭惡進食。

二陳湯加上白朮、山楂、川芎、蒼朮、神曲(炒)。

某方:治療留飲、懸飲導致的脈弦。也治療脈搏沉伏,病人想大小便卻排不出來,心下持續脹滿,這是因為留飲將要排除的表現。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治療心下有痰飲、胸脅四肢脹滿、頭暈目眩。

大青龍湯:治療溢飲導致的身體疼痛,需要發汗。

麻黃(七錢半),桂枝、甘草(各二錢),杏仁,石膏(雞蛋大小),半夏(後加)。

澤瀉湯:治療心下有支飲,病人頭暈目眩。支飲導致呼吸困難,加葶藶子、大棗。

樸黃湯:治療支飲導致的胸悶。

厚朴,大黃。

二陳湯、小半夏湯:治療原本口渴,但現在反而不渴,心下有支飲的嘔吐病人。也治療先口渴後嘔吐,水液停留在心下,屬於飲證,加茯苓。

五苓散:治療身體瘦弱的人,臍下有跳動感,吐出唾液且頭暈目眩,這是水液停滯的表現。也治療痰液宿水。

破鋇丸:治療五種飲證結成腫塊,支飲導致胸悶、嘔吐、心痛,具有很強的散氣作用。

以胡椒、丁香、砂仁、青皮、烏梅、木香、蠍梢、巴豆(去油)。

將青皮與巴豆一同用漿水浸泡一晚,撈出後一同炒製,青皮焦黃後去掉巴豆,用漿水浸泡烏梅肉,與蒸熟的米飯一同搗成膏狀,用薑湯送服五到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