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鏡》~ 卷之下 (1)
卷之下 (1)
1. 卷之下
2. 咳逆痰嗽(一)
脈出魚際,逆氣喘息。脈浮為風緊為寒,數為熱,細為濕,此生於外邪之所搏。脈浮緊則虛寒,沉數則實熱,弦數則少血,洪滑則多痰,此皆生於內氣之郁。又弦為飲,人壯吐之而愈,沉者不可發汗。
風寒為病,主乎肺,以肺主皮毛而司於外,傷之則腠理不疏,風寒內鬱於肺,清肅之氣不利,而生痰動嗽。又寒飲食入胃,從脾脈上至於肺,則肺寒,內外相合邪,因而嗽之。
火盛炎爍肺金,遂成郁遏脹滿,甚則乾咳無痰,或吐血痰。好色腎虛,陰虛生火,肺津耗散,津液氣血皆化為痰矣。痰則氣滯,妨礙升降。
有論咳者,衛氣之失嗽者,榮血之失,外傷六氣,隨風寒暑濕燥火,感其部位,察而表之,內傷七情,皆胃受之,而關於肺。
傷風咳者,增寒壯熱,自汗惡風,口乾煩躁,宜麻黃湯。遺屎,赤石脂。
傷寒咳者,發熱無汗惡寒,無渴。
傷暑咳者,煩熱引飲,或吐沫、聲嘶、咯血。
傷濕咳者,骨節煩疼,四肢重著,洒洒淅淅。
喜傷心咳者,喉中介介如腫狀,甚則咽腫喉痹,又自汗咽乾,咯血,此勞傷心,小腸受之咳與氣俱失,宜芍藥甘草湯。又心咳桂枝湯。
怒傷肝咳,而兩脅下痛,不可轉側或則兩胠下滿,左脅偏痛,引少腹,此怒傷肝。宜小柴胡湯;膽受之,嘔苦汁,宜黃芩半夏湯,加甘草治之。
思傷脾咳,而兩脅下痛,引肩背,又腹脹,心痛不飲食,此飢飽之傷,宜升麻湯。胃受之,嘔長蟲,烏梅湯,又云人參主之。
憂傷肺咳,而喘息有聲,甚則吐血,或吐白沫,口燥聲嘶,此叫呼傷肺;大腸受之,遺屎,治同氣下條,又云枳殼治之。
恐傷腎咳,而腰背相引痛,甚則咳涎,或寒熱喘滿引腰背,此房勞傷腎,宜麻黃細辛附子湯;膀胱受之,遺溺,宜茯苓甘草湯治之。
久嗽不已三焦受之,腹滿不欲食,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令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宜異功白朮散。
張論,有貧者外感之由,經曰:秋傷於濕,冬必咳嗽。又曰:歲火太過,肺金受邪,病嗽是也。有富貴者,多食厚味,熱痰所成也。謂之涎嗽是也。
李論,皆脾弱受病,肺金受邪,飲食不行,留積而成痰,沖肺道而成嗽。
劉論,皆脾虛而成痰,傷肺風而成嗽。
有論痰嗽潮熱四證:
因痰嗽者,潮熱大體雖同,動作有異,或因虛傷冷,則先痰嗽,嗽久而不已,血形如線,隨痰而出,惡寒發熱,右寸脈浮而數,外證日輕夜重,面白痰清。
因憂愁大怒則吐血,而後痰嗽,少寒多熱,左寸脈沉小而數,外證心下噎塞,情思不樂,飲食不下。
或蠱注相搏,或死魂相逐,則先嘔血,不知來處,微有痰嗽,漸生寒熱,兩手脈弦細而數,外證食不為肌,煩亂動變不常,身體痠疼倦,久久嗽搐痰多,或喘、或瀉即死。
白話文:
咳逆痰嗽(一)
如果脈搏出現在手腕的魚際部位,同時出現呼吸急促、喘息的狀況,這通常表示氣機不順。脈搏浮現表示風邪侵襲,脈搏緊繃表示受到寒邪侵襲,脈搏跳動快速表示有熱,脈搏細弱則表示體內有濕氣。這些通常是由外部邪氣侵襲所造成的。脈象浮而緊表示身體虛弱且有寒氣,脈象沉而數則表示體內有實熱,脈象弦而數則表示體內血虛,脈象洪大而滑則表示體內痰多,這些都是由內在氣機鬱結所引起的。另外,脈弦也可能代表體內有水飲積聚,身體強壯的人可以通過嘔吐來緩解,但脈沉的人則不宜使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
風寒引起的疾病主要影響肺部,因為肺主皮毛並負責體表防禦。當肺受到風寒侵襲時,會導致體表腠理不通暢,風寒之邪鬱積在肺內,使得肺氣的清肅功能受到阻礙,從而產生痰液和咳嗽。另外,寒冷的飲食進入胃部後,會從脾經上行至肺,導致肺部受寒,內外寒邪結合,也會引發咳嗽。
火熱之邪如果過於旺盛,會灼傷肺部的金氣,導致肺氣鬱結、胸腹脹滿,嚴重時會出現乾咳無痰,甚至咳血痰。如果過於貪戀美色導致腎虛,會因陰虛而生火,消耗肺部的津液,使津液、氣血都化為痰液。痰液會使氣機停滯,阻礙氣機的升降。
有人認為,咳嗽是因為衛氣失調,而嗽是因為榮血失調。外部因素如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邪氣侵襲人體時,會根據侵襲的部位而表現出不同的症狀,需要仔細觀察並使用不同的方法治療。內在因素如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失調,都會影響到胃,而胃的病變又會影響到肺。
外感風邪引起的咳嗽,通常會出現怕冷發熱、自汗、怕風、口乾煩躁等症狀,應使用麻黃湯治療。如果同時出現腹瀉,應使用赤石脂治療。
外感寒邪引起的咳嗽,通常會出現發熱、怕冷、無汗、不口渴等症狀。
外感暑邪引起的咳嗽,通常會出現煩熱、口渴、或吐沫、聲音嘶啞、咯血等症狀。
外感濕邪引起的咳嗽,通常會出現關節疼痛、四肢沉重、身體忽冷忽熱等症狀。
因喜悅過度傷心而引起的咳嗽,通常會感覺喉嚨有腫脹感,嚴重時會出現咽喉腫痛、咽喉閉塞,還可能伴隨自汗、咽乾、咯血等症狀。這是由於勞累傷心,導致小腸受損所引起的咳嗽,這種咳嗽會使氣也一併喪失,應使用芍藥甘草湯治療。心咳也可以用桂枝湯治療。
因發怒過度傷肝而引起的咳嗽,通常會出現兩脅疼痛,無法轉身或側臥,或者兩脅脹滿,左側脅肋疼痛,牽引至小腹。這是由於發怒傷肝引起的,應使用小柴胡湯治療。膽受損則會嘔吐苦水,應使用黃芩半夏湯,並加甘草來治療。
因思慮過度傷脾而引起的咳嗽,通常會出現兩脅疼痛,牽引至肩背,還可能出現腹脹、心痛、不想吃飯等症狀。這是由於飢餓或飽食不當所引起的,應使用升麻湯治療。胃受損則會嘔吐蛔蟲,應使用烏梅湯治療,也有人認為可以使用人參治療。
因憂愁過度傷肺而引起的咳嗽,通常會出現呼吸急促,嚴重時會咳血或吐白沫、口乾、聲音嘶啞。這是由於大聲呼喊傷肺所引起的,大腸受損則會出現腹瀉,治療方法同後面所說的「氣下」條文,也有人認為可以使用枳殼治療。
因恐懼過度傷腎而引起的咳嗽,通常會出現腰背牽引疼痛,嚴重時會咳出痰涎,或者出現怕冷發熱、喘滿、腰背疼痛等症狀。這是由於房勞過度傷腎所引起的,應使用麻黃細辛附子湯治療。膀胱受損則會出現小便失禁,應使用茯苓甘草湯治療。
久咳不止,導致三焦受損,通常會出現腹脹、不想吃飯等症狀。這些都是疾病聚集在胃部並影響到肺部所造成的,會導致鼻涕多、口水多、面部浮腫、氣機上逆等狀況,應使用異功白朮散治療。
張氏的觀點認為,貧困人家咳嗽的原因多為外感,如《黃帝內經》所說「秋季受濕,冬季必咳嗽」。又說「如果年份火氣太盛,肺金受邪,就會導致咳嗽」。而富貴人家多因飲食肥甘厚味,導致熱痰產生,這類咳嗽稱為「涎嗽」。
李氏的觀點認為,咳嗽都是由於脾虛導致生病,肺金受邪,飲食無法正常消化,積滯而生成痰,痰衝擊肺部通道而引起咳嗽。
劉氏的觀點認為,咳嗽都是由於脾虛而產生痰,又受到肺部風邪的侵襲而引起咳嗽。
關於痰嗽潮熱四種症狀的論述:
因為痰而引起的咳嗽,雖然潮熱的整體表現相似,但動因有所不同。如果是因為虛弱和寒冷引起的,會先出現痰和咳嗽,咳嗽時間長了,可能會咳出帶血絲的痰,並伴有怕冷發熱,右手的寸脈浮而數,外在表現為白天輕、晚上重,面色蒼白、痰液清稀。
如果是因為憂愁或大怒引起的,會先吐血,然後才出現痰和咳嗽,表現為少怕冷多發熱,左手的寸脈沉小而數,外在表現為胸口堵塞、心情不暢、不想吃飯。
如果是因為受到蠱毒侵襲,或被死魂纏繞,會先嘔血,原因不明,之後出現輕微的痰和咳嗽,逐漸出現怕冷發熱,兩手的脈象弦細而數,外在表現為吃不進食物、煩躁不安、身體酸痛疲倦,時間長了會出現咳嗽抽搐、痰多,或喘息、或腹瀉,嚴重時會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