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82)

回本書目錄

五、醫案 (82)

1. (十六)瘧疾門

2. 1.瘧疾兼陰虛

天津吳××,年三十二歲,於仲秋病瘧久不愈。

病因,廠中作工,歇人不歇機器,輪流恆有夜班。暑熱之時,徹夜不眠,辛苦有火,多食涼物,入秋遂發瘧疾。

證候,其瘧初發時,寒熱皆劇,服西藥金雞納霜治愈。旬日瘧復發如前,又服金雞納霜治愈。七八日瘧又發,寒輕熱重,服金雞納霜不愈,服中藥治瘧湯劑亦不愈,遷延旬余,始求為診治。自言瘧作時發熱固重,即不發瘧之日身亦覺熱,其脈左右皆弦而無力,數逾五至,知其陰分陽分俱虛,而陰分之虛尤甚也。此當培養其氣血而以治瘧之藥輔之。

處方,玄參(一兩),知母(六錢),天冬(六錢),潞參(三錢),何首烏(三錢),炙鱉甲(三錢),常山(錢半酒炒),柴胡(錢半),茵陳(錢半),生薑(三錢),大棗(三個掰開)

此方於發瘧之前一夕煎服,翌晨煎渣再服,又於發瘧之前四點鐘,送服西藥鹽酸規尼涅(即金雞納霜,以鹽酸制者)半瓦。

效果,將藥如法服之,一劑瘧即不發。而有時身猶覺熱,脈象猶數,知其陰分猶虛也。俾用玄參、生懷山藥各一兩,生薑三片,大棗三枚,同煎服,以服至身不發熱時停服。

白話文:

[1.瘧疾合併陰虛]

天津有一位吳姓男子,三十二歲,在中秋時患了瘧疾,病情持續很久沒有好轉。

病因上,他在工廠工作,機器不停,人員輪班,常常需要上夜班。在炎熱的夏季,他徹夜未眠,過度勞累導致身體上火,又因爲吃了許多涼性食物,進入秋季後就得了瘧疾。

症狀方面,瘧疾初發時,寒熱交替,症狀強烈,服用西藥金雞納霜後得以緩解。但十天後瘧疾再次復發,同樣症狀,再次服用金雞納霜後痊癒。七八天後,瘧疾再次發作,這次寒輕熱重,服用金雞納霜和中藥瘧疾湯劑都無法治癒,拖延十多天後才尋求進一步診治。他自己說,瘧疾發作時發熱嚴重,即使不發瘧疾的日子也感到身體發熱。脈搏左右都呈弦狀且無力,每分鐘超過五十次,這表明他的陰陽兩分都虛弱,尤其是陰分更爲嚴重。因此,治療應當培養氣血,同時輔以治療瘧疾的藥物。

處方爲:玄參(一兩),知母(六錢),天冬(六錢),潞參(三錢),何首烏(三錢),炙鱉甲(三錢),常山(錢半,用酒炒),柴胡(錢半),茵陳(錢半),生薑(三錢),大棗(三個,掰開)

在瘧疾發作前一天晚上煎服此方,第二天早上再煎渣服用,然後在瘧疾發作前四小時,服用西藥鹽酸奎寧(即金雞納霜,由鹽酸製成)半瓦。

效果方面,按照規定的方法服藥後,一劑藥後瘧疾就不再發作。然而有時仍然感到身體發熱,脈搏仍快,說明陰分仍然虛弱。建議他使用玄參和生懷山藥各一兩,生薑三片,大棗三枚,一起煎服,直到身體不再發熱時停止服用。

3. 2.瘧疾兼脾脹

天津張××,年十九歲,學生,於孟秋病瘧,愈而屢次反復。

病因,其人性篤於學,當溽暑放假之時,仍自補習功課,勞心過度,又復受熱過度,兼又多食瓜果以解其熱,入秋遂發瘧疾。

證候,自孟秋中旬病瘧,服西藥金雞納霜治愈,後旬日反復,又服金雞納霜治愈,後又反復,服金雞納霜無效。以中藥治愈,隔旬余病又反復。服中西藥皆無效,因來社求治於愚。其脈洪滑而實,右部尤甚,自覺心中杜塞滿悶,常覺有熱上攻,其病瘧時則寒熱平均,皆不甚劇,其大便四日未行。

診斷,此胃間積有熱痰,又兼脾作脹也。方書謂久瘧在肋下結有硬塊名瘧母,其塊不消瘧即不愈。而西人實驗所結之塊確係脾臟脹大,此證之自覺滿悶,即脾臟脹大也。又方書謂無痰不作瘧,是以治瘧之方多用半夏、常山以理其痰,此證之自覺滿悶且杜塞,又時有熱上攻,實為熱痰充塞於胃脘也。治之者宜消其脾之脹大,清其胃之熱痰,兼以治瘧之品輔之。且更可因其大便不通,驅逐脾之病下行自大便瀉出,其病瘧之根柢可除矣。

處方,川大黃(四錢),生雞內金(三錢黃色的搗),清半夏(三錢),常山(錢半酒炒),柴胡(錢半),茵陳(錢半),甘草(錢半),淨芒硝(錢半)

藥共八味,將前七味煎湯一盅,沖芒硝服之。

其瘧每日一發,在下午七點鐘。宜於午前早將藥服下,至午後兩三點鐘時,再服金雞納霜半瓦。

效果,前午十點鐘將藥服下,至午後一點時下大便兩次,其心中已不覺悶熱杜塞,遲至兩點將西藥服下,其日瘧遂不發,俾再用生懷山藥一兩,熟萊菔子二錢,生雞內金錢半煎湯,日服一劑,連服數日以善其後。

白話文:

[2.瘧疾合併脾臟腫大]

天津有位張姓學生,年僅19歲,在初秋時節染上了瘧疾,雖然病情曾一度好轉,但隨後卻反覆發作。

病因方面,他非常專注於學習,即便在炎熱的暑假期間,他也持續自修功課,身心都過度疲憊。再加上天氣酷熱,他大量食用瓜果以降溫,結果到了秋天,便開始出現瘧疾的症狀。

症狀上,自從初秋中旬開始發病,他先用西藥金雞納霜治療,病情有所緩解,但十天後又再次發作,再服用金雞納霜雖有效,但不久又再次反覆,這次金雞納霜已經無法控制病情。之後用中藥治好,但十餘天後又再度發病。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似乎都無法有效控制病情,因此他來到診所尋求我的幫助。他的脈象呈現洪滑且強勁,尤其右手脈象更為明顯。他感覺心臟部位有堵塞感,常常感到有一股熱氣往上衝,發病時冷熱交替,但都不算嚴重,然而他已經四天沒有排便了。

經過診斷,我認為他胃部積聚了熱痰,同時伴有脾臟腫大的問題。傳統醫學中提到,長期患有瘧疾的病人,會在肋骨下方形成硬塊,這被稱為「瘧母」,只有硬塊消失,瘧疾纔可能痊癒。而根據西方醫學的實驗結果,這些硬塊實際上就是脾臟腫大的表現。他的堵塞感和滿悶感,正是脾臟腫大的結果。此外,中醫認為,痰濕是導致瘧疾的重要原因,所以治療瘧疾的藥方多會使用半夏、常山等藥物來化痰。而他不僅感覺到滿悶和堵塞,還時常感到熱氣上衝,這正是胃脘部被熱痰充斥的表現。因此,治療的原則應是消除脾臟的腫大,清除胃部的熱痰,同時輔以治療瘧疾的藥物。

藥方如下:川大黃四錢,生雞內金三錢(選用黃色的,搗碎),清半夏三錢,常山錢半(炒過),柴胡錢半,茵陳錢半,甘草錢半,淨芒硝錢半。將前七種藥材煎煮成一碗湯藥,然後加入芒硝服用。

他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發病,大約在下午七點左右。因此,他應在上午早些時候服下藥物,等到下午兩三點時,再服用半瓦的金雞納霜。

結果,他在上午十點服下藥物,到了下午一點,他連續排了兩次大便,心臟部位的悶熱感已經消失,到了兩點時,他服用了西藥,當天的瘧疾就沒有發作了。接下來,我讓他再服用一兩的生懷山藥,二錢的熟萊菔子,以及錢半的生雞內金煎湯,每天服用一劑,連續服用幾天,以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