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80)

回本書目錄

五、醫案 (80)

1. 36.溫病兼吐血

滄州,吳姓媼,年過七旬,偶得溫病兼患吐血。

病因,年歲雖高,家庭事務仍自操勞,因勞心過度,心常發熱,時當季春,有汗受風,遂得溫病,且兼吐血。

證候,三四日間表裡俱壯熱,心中熱極之時恆吐血一兩口,急飲新汲井泉水其血即止。舌苔白厚欲黃,大便三日未行。脈象左部弦長,右部洪長,一息五至。

診斷,此證因家務勞心過度,心肝先有蘊熱,又兼外感之熱傳入陽明之府。兩熱相併,逼血妄行,所以吐血。然其脈象火熱雖盛,而正猶不虛,雖在高年,知猶可治。其治法當以清胃腑之熱為主,而兼清其心肝之熱,俾內傷外感之熱俱清,血自不吐矣。

處方,生石膏(三兩軋細),生懷地黃(一兩五錢),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一兩),知母(三錢),甘草(三錢),烏犀角(一錢五分),廣三七(二錢軋細)

藥共八味,將前六味煎湯三盅,犀角另煎湯半盅和勻,分三次溫服下。每服藥一次,即送服三七末三分之一。

效果,將藥三次服完,血止熱退,脈亦平和,大便猶未通下,俾煎渣再服,犀角亦煎渣取湯,和於湯藥中服之,大便通下全愈。

說明,愚平素用白虎湯,凡年過六旬者必加人參,此證年過七旬而不加人參者,以其證兼吐血也。為不用人參,所以重用生山藥一兩,取其既能代粳米和胃,又可代人參稍補益其正氣也。

白話文:

[36.溫病兼吐血]

位於滄州的一位吳姓老婦,年齡已超過七十歲,不幸地同時患上了溫病與吐血的症狀。

病因,儘管年事已高,她仍然親自處理家中的大小事務,由於過度勞心,她的身體經常處於燥熱狀態。正值春季,她出了汗後吹了風,於是染上了溫病,並同時出現了吐血的情況。

證候,在三四天內,她的身體內部和外部都呈現出嚴重的發熱現象,當她感到心臟部位熱度極高時,她會吐出一兩口的血液。緊急飲用新抽取的井泉水後,吐血的狀況就會暫停。她的舌苔呈現白色且厚,趨近於黃色,已經三天沒有排便。脈搏的表現是左手脈象為弦長,右手則為洪長,每分鐘跳動五次。

診斷,這個病症是因為她過度操勞家務,心臟和肝臟原本就存在著潛在的熱度,加上外來的熱度影響,導致熱度進入了陽明腑。兩種熱度合併,使血液的運行受到影響,因此出現了吐血的情況。然而,雖然她的心臟和肝臟的火熱程度非常嚴重,但她的身體狀況尚未達到虛弱的程度,即使在高齡,還是有可能治療。治療的方法應該主要清除胃腑的熱度,同時清除心臟和肝臟的熱度,一旦內傷和外感的熱度都被清除,血液就不會再吐出。

處方,使用碾碎的生石膏三兩、生懷地黃一兩五錢、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一兩、知母三錢、甘草三錢、烏犀角一錢五分、廣三七二錢並碾碎

將前六種藥材煎煮成三杯湯水,烏犀角單獨煎煮成半杯湯水,混合均勻後,分成三次溫服。每次服用藥物後,隨即服用廣三七粉的三分之一。

效果,服完三次藥後,吐血和發熱的症狀都得到了控制,脈搏也恢復了正常,但她仍然未能排便。於是,讓她再次服用煎煮剩下的藥渣,烏犀角的藥渣也再次煎煮成湯水,混合在藥湯中一同服用,最終排便順利,病情得到完全的康復。

說明,通常我在使用白虎湯治療超過六十歲的人時,必定會加入人參,但這次患者超過七十歲卻沒有加入人參的原因,是因為她同時患有吐血的症狀。為了不使用人參,所以我大量使用了一兩的生懷山藥,一方面可以代替粳米調和胃部,另一方面也可以稍微補充她的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