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73)

回本書目錄

五、醫案 (73)

1. 27.溫病兼嘔吐

天津楊姓媼,年過五旬,於季春得溫病兼嘔吐。

病因,家庭勃溪,激動肝膽之火,繼因汗出受風,遂得此證。

證候,表裡壯熱,嘔吐甚劇,不能服藥,少進飲食亦皆吐出。舌苔白厚,中心微黃。大便三日未行。其脈左部弦長,右部洪長,重按皆實。

診斷,此少陽陽明合病也。為其外感之熱已入陽明胃府,是以表裡俱壯熱,而舌苔已黃,為其激動之火積於少陽肝膽,是以其火上衝頻作嘔吐。治此證者欲其受藥不吐,當變湯劑為散,且又分毫無藥味,庶可奏效。

處方,生石膏(一兩細末),鮮梨(兩大個)

將梨去皮,切片,蘸石膏末,細細嚼服。

復診,將梨片與石膏末嚼服一強半未吐,遲兩點鐘又將所餘者服完,自此不復嘔吐,可進飲食,大便通下一次。診其脈猶有餘熱,問其心中亦仍覺熱,而較前則大輕減矣。擬改用湯劑。以清其未盡之熱。

處方,生石膏(一兩搗細),生杭芍(八錢),玄參(三錢),沙參(三錢),連翹(二錢),甘草(二錢),鮮白茅根(三錢)

藥共七味,先將前六味水煎十餘沸,入鮮白茅根再煎三四沸,取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如法煎服一劑,熱又減退若干,脈象已近和平,遂即原方將石膏改用六錢,芍藥改用四錢,又服一劑,病遂全愈。

或問,石膏為清陽明之主藥,此證原陽明少陽均有實熱,何以用石膏但清陽明之熱而病即可愈?答曰:凡藥服下,原隨氣血流行無處不到。石膏雖善清陽明之熱,究之,凡臟腑間蘊有實熱,石膏皆能清之。且凡嘔吐者皆氣上逆也,石膏末服,其石質之重墜大能折其上逆之氣使之下行,又有梨片之甘涼開胃者以輔之,所以奏效甚捷也。若當秋夏之交無鮮梨時,可以西瓜代之。

白話文:

【27. 溫病伴隨嘔吐】

天津有位楊姓老婦人,年過五十,在春季尾聲時得了溫熱病,並伴有嚴重的嘔吐症狀。

病因,家裡常有爭吵,導致她的肝膽之火被激發,之後又因為流汗後吹風,結果導致了這個病症。

症狀,她全身高燒,嘔吐嚴重到無法吞服藥物,即使是少量飲食也會全部吐出。舌頭上的苔層厚且白色,中心部分微微轉黃。大便已經三天沒有排泄。脈象顯示左側的弦長,右側的洪長,重按下去都是實象。

診斷,這是少陽和陽明經絡的合併病。因為外來的熱度已進入到陽明胃腑,所以才會出現全身高燒的症狀,舌苔也轉黃;由於肝膽的火氣聚集在少陽經絡,導致火氣向上沖,造成不斷嘔吐。治療這種情況,要讓她服藥不吐,應該將湯劑改成粉末形式,並且完全沒有藥味,這樣纔能有效。

處方,生石膏粉(一兩),新鮮梨子(兩個大的)

將梨子去皮,切成片,沾上石膏粉,細細咀嚼服用。

複診,她吃了一個半梨片和石膏粉的混合物,沒有嘔吐,兩個小時後又把剩下的吃完,從此不再嘔吐,可以進食,大便也通了一次。檢查脈象,仍有殘留的熱度,問她,她也表示仍然覺得心熱,但比之前輕了很多。打算改用湯劑,進一步清除殘餘的熱度。

處方,生石膏(一兩打碎),生杭芍(八錢),玄參(三錢),沙參(三錢),連翹(二錢),甘草(二錢),新鮮白茅根(三錢)

以上七種藥材,先將前六種加水煮沸十多次,加入新鮮白茅根再煮沸三四次,取出一大碗湯,溫熱服用。

效果,按照指示煎服一劑藥,熱度再次降低,脈象接近平和,於是將原處方中的石膏用量減少至六錢,芍藥減少至四錢,再服一劑,病情全然恢復。

有人問,石膏是清除陽明熱度的主要藥物,這個病例中,陽明和少陽都有實熱,為什麼只用石膏清除陽明的熱度,病就可以好了?回答:藥物一旦服用,會隨著血液和氣息在身體各處流動。雖然石膏善於清除陽明的熱度,但實際上,對於藏在臟腑中的實熱,石膏都能清除。而且,所有嘔吐的情況,都是氣息上逆的結果,服用石膏粉,其重量可以抑制上逆的氣息使其下降,加上梨片的甘甜涼爽可以開胃,因此療效非常迅速。如果在秋季和夏季之交沒有新鮮梨子,可以用西瓜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