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48)
五、醫案 (48)
1. 6.癲狂失心
都××,年三旬,得癲狂失心證。
病因,心郁生熱,因熱生痰,遂至癲狂失心。
證候,言語錯亂,精神昏瞀,時或忿怒,時或狂歌,其心中猶似煩躁,夜不能寐,恆以手自撓其胸,蓋自覺發悶也。問之亦不能答,觀其身形似頗強壯,六脈滑實,兩寸尤甚,一息五至。
診斷,人之元神在腦,識神在心,心腦息息相通,其神明自湛然長醒。生理學家謂心有四支血管通腦,此即神明往來於心腦之路也。此證之脈其關前之滑實太過,繫有熱痰上壅將其心腦相通之路杜塞,遂至神明有所隔礙,失其常性,此癲狂失心之所由來也。治之者當投以開通重墜之劑,引其痰火下行,其四支血管為痰所瘀者,復其流通之舊,則神明之往來自無所隔礙,而復湛然長醒之舊矣。
處方,生赭石(兩半軋細),川大黃(八錢),清半夏(五錢),芒硝(四錢)
藥共四味,先將赭石半夏煎十餘沸,加入大黃煎兩三沸,取湯一大盅,入芒硝融化溫服。
方解,方中重用赭石者,其重墜之性能引血管中之瘀痰下行也。
復診,三日服藥一次(凡降下之藥不可連服,須俟其正氣稍緩再服),共服三次,每次服藥後通下大便兩三次,似有痰涎隨下,其精神較前稍明瞭,診其脈仍有滑實之象,身體未見衰弱,擬再投以較重之劑,蓋凡癲狂之甚者,非重劑治之不能愈也。
處方,生赭石(二兩軋細),川大黃(一兩),芒硝(四錢),甘遂(錢半細末)
藥共四味,先煎赭石十餘沸,入大黃煎兩三沸,取湯一大盅,入芒硝融化,將服時再調入甘遂末。
三診,將藥如法煎服一劑,下大便五六次,帶有痰涎若干,中隔兩日又服藥一次(藥中有甘遂,必須三日服一次,不然必作嘔吐),又下大便五六次,中多兼痰塊挑之不開,此所謂頑痰也。從此精神大見明瞭,脈象亦不復滑實矣,擬改用平和之劑調治之。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六錢),清半夏(四錢),石菖蒲(三錢),生遠志(二錢),清竹瀝(三錢),鏡面砂(三分研細)
藥共七味,將前五味煎湯一大盅,調入竹瀝送服硃砂細末。
效果,將藥如法煎服數劑,病遂全愈。
白話文:
[6.癲狂失心]
患者都××,年齡三十歲,患上了癲狂失心的病症。
病因方面,是因為心裡鬱懸產生了熱氣,熱氣轉而生成了痰,進而導致了癲狂失心的症狀。
在症狀表現上,他的言語混亂不清,精神狀態昏沉,時而會突然發怒,時而又會莫名狂歌,他內心感覺到煩躁不安,夜晚無法安眠,經常用手抓撓胸口,可能是自己感覺到胸悶。問他問題,他也無法回答。觀察他的體形,看起來相當壯碩,脈象顯示六脈滑實,尤其是雙手的脈象更為顯著,每分鐘跳動五次。
經過診斷,人的原初精神在腦部,意識精神在心臟,心臟和腦部有著密切聯繫,這樣的精神才能保持清醒。生理學家認為,心臟有四條血管通往腦部,這就是精神在心臟和腦部之間流動的路徑。患者的脈象顯示,他心臟前方的滑實脈象過於明顯,可能有熱痰上升阻塞了心腦間的通道,導致精神受到阻礙,失去正常運作,這就是癲狂失心的原因。治療方法應採用能開通並降低熱痰的藥物,引導痰火下降,讓被痰阻塞的四條血管恢復正常的血液循環,這樣精神就可以自由地在心臟和腦部之間流動,重新恢復清醒的狀態。
藥方包括:生赭石(半兩,研磨細碎),川大黃(八錢),清半夏(五錢),芒硝(四錢)。
以上四種藥物,先將赭石和半夏煎煮十多滾,再加入大黃煎煮兩三滾,取出一大碗湯汁,加入芒硝使其溶解,溫暖服用。
藥方中的生赭石之所以份量最重,是因為它的重力性質可以引導血管中的痰下降。
經過第一次診療,患者每隔三天服用一次藥物(降下藥物不可連續服用,需等到體力稍微恢復再服用),共服用了三次,每次服藥後排便兩三次,似乎有痰液一起排出,精神狀況比之前有所改善,但脈象仍顯示滑實的特徵,身體狀況並未出現衰弱,醫生打算再使用更重的藥劑,因為對於嚴重的癲狂症,非得使用重劑纔有可能治癒。
藥方包括:生赭石(二兩,研磨細碎),川大黃(一兩),芒硝(四錢),甘遂(半錢,細末)
以上四種藥物,先將赭石煎煮十多滾,再加入大黃煎煮兩三滾,取出一大碗湯汁,加入芒硝使其溶解,在服用時再加入甘遂粉末。
經過第三次診療,患者按照指示服用了一劑藥物,排便五六次,其中夾雜著一些痰液,兩天後再次服用藥物(藥物中含有甘遂,必須每隔三天服用一次,否則可能會引起嘔吐),又排便五六次,其中包含大量的痰塊,這是所謂的頑固痰液。自此,患者的精神狀態大大改善,脈象也不再呈現滑實的特徵,醫生打算改用更溫和的藥物進行調理。
藥方包括: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六錢),清半夏(四錢),石菖蒲(三錢),生遠志(二錢),清竹瀝(三錢),鏡面砂(三分,研磨細碎)
以上七種藥物,先將前五種藥物煎煮成一大碗湯汁,再加入竹瀝送服鏡面砂粉末。
經過多次治療,患者服用數劑藥物後,病情完全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