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46)

回本書目錄

五、醫案 (46)

1. 3.慢脾風

《福幼編》此方乾薑亦系炮用,前方中之乾薑變炮為生,以生者善止嘔吐也。今嘔吐已止,而乾薑復生用者,誠以方中藥多滯膩,猶恐因之生痰,以乾薑生用之苛辣者開通之,則滯膩可化,而乾薑苛辣過甚之性,即可因與滯膩之藥並用而變為緩和,此藥性之相合而化亦即相得益彰也。

此方原亦用灶心土煎湯以之代水煎藥,而此時嘔吐已止,故可不用。然須知灶心土含鹼質甚多,凡柴中有鹼質者燒余其鹼多歸灶心土,是以其所煮之湯苦鹹,甚難下咽,愚即用時恆以灶壙紅土代之。且灶心土一名伏龍肝,而雷斅謂用此土勿誤用灶下土,宜用灶額中赤土,此與灶壙中紅土無異,愚從前原未見其說,後得見之,自喜拙見與古暗合也。

效果,將藥連服兩劑,潮熱與泄瀉皆愈,脈象亦較前有力。遂去白朮,將乾薑改用一錢,又服兩劑全愈。

白話文:

《福幼編》這個方子裡的乾薑也要用炮製過的,前面方子裡乾薑從炮製改為生用,是因為生的乾薑擅長止吐。現在嘔吐已經停止,乾薑又改回生用,實在是因為方子裡的藥大多性質黏膩,擔心因此產生痰,所以用生乾薑的辛辣來開通,這樣黏膩就能被化解。而乾薑過於辛辣的特性,也能因為和黏膩的藥一起使用而變得緩和,這是藥性互相配合,相輔相成的效果。

這個方子原本也用灶心土煎湯代替水來煎藥,但現在嘔吐已經停止,所以可以不用。不過要知道,灶心土含有很多鹼性物質,凡是柴火中有鹼性的,燒完後鹼性大多會跑到灶心土裡,所以用它煮的湯會又苦又鹹,很難喝下去。我(作者)在用時,經常會用灶膛裡的紅土來代替。而且灶心土也叫伏龍肝,雷斅說過,用這種土不要用灶底下的土,應該用灶額上的紅土,這和灶膛裡的紅土是一樣的。我以前沒見過這種說法,後來看到後,很高興自己粗淺的見解和古人暗中相合。

效果, 連續服用兩劑藥後,潮熱和腹瀉都好了,脈象也比之前有力。於是就去掉了白朮,將乾薑改用一錢,又服用兩劑就完全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