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107)
三、醫論 (107)
1. 68.論痢證治法
痢證又有日下痢頻頻,其腸中仍有燥結,必去其燥結而痢始愈者,此固屬罕見之證,而治痢者實不可不知也。表弟劉××,年二十四歲,於中秋下痢,膿血稠黏,一日十五六次,腹疼後重甚劇。治以化滯湯,連服兩劑,下痢次數似少減,而後重腹疼如舊。細診其脈,尺部重按甚實,疑其腸有結糞,投以小承氣湯加生杭芍數錢,下燥糞長約四寸,後重腹疼頓愈十之八九。再與以化滯湯一劑,病若失。
治痢最要藥品,其痢之偏熱者,當以鴉膽子為最要之藥,其痢之偏寒者,當以硫黃為最要之藥,以此二藥皆有消除痢中原蟲之力也。此二種藥,上所錄方案中已屢言之。今再論之。
鴉膽子,一名鴨蛋子,其性善涼血,止血,兼能化瘀生新。凡痢之偏於熱者,用之皆有捷效,而以治下鮮血之痢,瀉血水之痢,則尤效。鴉膽子又善清胃腑之熱,凡胃脘有實熱充塞、噤口不食者,服之即可進食。服時須去其硬皮,若去皮時其中仁破者,即不宜服,因破者服後易消,其苦味遽出,恆令人嘔吐,是以治痢成方,有用龍眼肉包鴉膽子仁囫圇吞服者。
藥房中秘方,有將鴉膽子仁用益元散為衣,名之為菩提丹者,是皆防其入胃即化出其苦味也,若以西藥房中膠囊盛之吞服,雖破者亦可用。
硫黃原稟火之精氣,其挾有雜質者有時有毒,若其色純黃,即純系硫質,分毫無毒,為補相火暖下焦之主藥。痢證下焦涼者,其上焦恆有虛熱,硫黃質重,其熱力直達下焦而不至助上焦之虛熱。且痢之寒者雖宜治以熱藥,而仍忌溫補收澀之品。至硫黃,諸家本草謂其能使大便潤、小便長,西人謂系輕瀉之品,是其性熱而能通,故以治寒痢最宜也。愚屢次品驗此藥,人之因寒作瀉者,服之大抵止瀉之時多。
更有五更瀉證,服他藥不效,而放膽服硫黃即愈者。又間有本系因寒作瀉,服硫黃而瀉轉劇者,惟與乾薑、白朮、五味等藥同用,則確能治因寒作瀉而無更瀉之弊。古方書用硫黃皆系制用,然制之則熱力減,必須多服,有時轉因多服而生燥,實不如少服生者之為愈也。且擇其純系硫質者用之,原分毫無毒,亦無須多方制之也。
至其用量,若以治寒痢,一次可服二三分,極量至五六分,而以治他證,則不在此例。曾治鄰村張氏婦,年二十餘,胃寒作吐,所吐之食分毫不能消化(凡食後半日吐出不消化者皆系胃寒),醫治半年無效,雖投以極熱之藥亦分毫不覺熱,脈甚細弱,且又沉遲。知其胃寒過甚,但用草木之品恐難療治。
俾用生硫黃細末一兩,分作十二包,先服一包,過兩句鐘不覺熱,再服一包。又為開湯劑乾薑、炙甘草各一兩,烏附子、廣油桂、補骨脂、於朮各五錢,厚朴二錢,日煎服一劑。其硫黃當日服至八包,猶不覺熱,然自此即不吐食矣。後數日,似又反復,遂於湯劑中加代赭石細末五錢,硫黃仍每日服八包,其吐又止。
白話文:
有一種痢疾的情況是,每天拉肚子很多次,但腸道內仍有乾燥的糞便結塊。必須先去除這些結塊,痢疾才能好轉,這種情況雖然少見,但治療痢疾的醫生不能不知道。我的表弟劉XX,二十四歲,中秋節時開始拉痢疾,拉出像膿血一樣稠黏的東西,一天拉十五六次,肚子痛到後背也跟著痛,非常嚴重。我用化滯湯治療,連喝兩劑,拉肚子的次數好像有減少一點,但肚子痛和後背痛的情況卻跟原來一樣。仔細診斷他的脈象,發現尺脈重按時很實在,懷疑他的腸道裡有糞便結塊,於是給他開了小承氣湯,並加入一些生杭芍,結果拉出約四寸長的乾燥糞便,之後肚子痛和後背痛立刻好了八九成。再給他喝一劑化滯湯,病就完全好了。
治療痢疾最重要的藥物,如果痢疾偏向熱性,鴉膽子是最重要的藥;如果痢疾偏向寒性,硫黃是最重要的藥。因為這兩種藥都有消除痢疾中原蟲的能力。這兩種藥,我在前面提過的方子裡已經多次提到,現在再詳細說一下。
鴉膽子,又叫鴨蛋子,它的藥性是善於涼血、止血,同時也能化瘀生新。凡是痢疾偏向熱性的,用它都有很快的效果,尤其是治療拉鮮血的痢疾和拉血水的痢疾,效果更好。鴉膽子還能清除胃部的熱,凡是胃脘有實熱堵塞、吃不下東西的人,吃了鴉膽子就能夠開始進食。服用時必須去掉它的硬殼,如果去殼時裡面的仁破了,就不要服用,因為破的容易消化,苦味會很快出來,經常會讓人嘔吐。所以治療痢疾的方子,有人用龍眼肉包住鴉膽子的仁,讓人囫圇吞服。
藥房裡的秘方,有將鴉膽子仁用益元散包裹起來,稱之為菩提丹的,這些都是為了防止它進入胃裡後,立刻化出苦味。如果用西藥房的膠囊裝起來吞服,即使是破的也可以用。
硫黃原本是火的精氣,夾雜雜質的硫黃有時有毒,如果顏色純黃,就是純粹的硫質,一點毒性也沒有,是補益相火,溫暖下焦的主要藥物。痢疾屬於下焦虛寒的,通常上焦會有虛熱,硫黃質地較重,它的熱力直接到達下焦,不會助長上焦的虛熱。而且寒性痢疾雖然適合用熱藥治療,但仍然忌諱溫補收澀的藥物。硫黃,各家本草書都說它能使大便潤滑、小便增多,西醫認為它是輕瀉的藥物,說明它藥性熱卻能通暢,所以用來治療寒性痢疾最合適。我多次驗證過這個藥,因為寒冷而拉肚子的人,服用後大多能止瀉。
還有一種五更瀉,吃其他藥都沒效,但放膽服用硫黃就能治好的。也有少數人,本來是因寒冷而腹瀉,服用硫黃後反而拉得更厲害,但如果和乾薑、白朮、五味子等藥一起服用,就能夠確定治療因寒而腹瀉,而不會再出現拉得更厲害的情況。古方書使用硫黃都是炮製過的,但炮製後熱力會減弱,必須多服,有時反而因為多服而導致乾燥,其實不如少服生的硫黃效果好。而且選擇純粹的硫質來用,原本就沒有毒性,也不需要多方炮製。
至於用量,如果是治療寒性痢疾,一次可以服用二三分,最多到五六分,但如果是治療其他疾病,就不在此限。我曾治療鄰村一位張姓婦女,二十多歲,胃寒導致嘔吐,吐出來的東西完全沒有消化(凡是吃飯後半天吐出來沒消化的都是胃寒),看了半年醫生都沒效,即使吃了很熱的藥也一點感覺不到熱,脈象很細弱,而且沉遲。我知道她的胃寒非常嚴重,只用草木類的藥恐怕難以治好。
我讓她服用生的硫黃細末一兩,分成十二包,先吃一包,過兩個小時感覺不到熱,再吃一包。又給她開湯劑,成分是乾薑、炙甘草各一兩,烏附子、廣油桂、補骨脂、於朮各五錢,厚朴二錢,每天煎服一劑。她當天硫黃吃到第八包,仍然感覺不到熱,但從此之後就不再吐食了。過了幾天,情況好像又反覆,於是在湯劑中加入代赭石細末五錢,硫黃仍然每天吃八包,嘔吐又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