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42)

回本書目錄

三、醫論 (42)

1. 23.陽明病麻黃連軺赤小豆湯證

方中之義:用黃耆以助肝膽之陽氣,佐以桂枝之辛溫,更有開通之力也。用乾薑以除脾胃之濕寒,輔以厚朴能使其熱力下達。更輔以陳皮,能使其熱力旁行,其熱力能布濩充周,脾胃之寒濕自除也。用茵陳者,為其具有升發之性,實能開啟膽管之閉塞,且其性能利濕,更與薑、桂同用,雖云苦寒而亦不覺其苦寒也。

況肝膽中寄有相火,肝膽雖涼,相火之寄者仍在,相火原為龍雷之火,不可純投以辛熱之劑以觸發之,少加茵陳,實兼有熱因寒用之義也。

又治一人,時當仲秋,寒熱往來,周身發黃,心中煩熱,腹中又似覺寒涼,飲食不甚消化,其脈左部弦硬,右部沉濡,心甚疑之,問其得病之由,答云,不知。因細問其平素之飲食起居,乃知因屋宇窄隘,六七月間皆在外露宿,且其地多潮濕,夜間霧露尤多。乃恍悟此因臟腑久受潮濕,脾胃屬土,土為太陰,濕鬱久則生寒,是以飲食不能消化。

肝膽屬木,木為少陽,濕鬱久則生熱,又兼有所寄之相火為之熏蒸,以致膽管腫脹閉塞,是以膽汁妄行,溢於血中而身黃也。舌上微有白苔,知其薄受外感,侵入三焦,三焦原為手少陽與足少陽併為遊部,一氣貫通,是以亦可作寒熱,原當以柴胡和解之,其寒熱自已,茵陳性近柴胡,同為少陽之藥,因其身發黃,遂用茵陳三錢以代柴胡,又加連翹、薄荷葉、生薑各三錢,甘草二錢,煎湯服後,周身得汗(足少陽不宜發汗手少陽宜發汗),寒熱往來愈,而發黃如故。於斯就其左右之脈寒熱迥殊者,再擬一方治之。

茵陳三錢,梔子三錢,乾薑三錢,白朮三錢炒,厚朴二錢,焰硝五分研細。

上六味,將前五味煎湯一大盅,乘熱納硝末融化服之。

方中之義:用梔子、茵陳以清肝膽之熱,用乾薑、白朮、厚朴以除脾胃之寒,藥性之涼熱迥然不同,而匯為一方自能分途施治也。用焰硝者,因膽管之閉塞,恆有膽石阻隔,不能輸其膽汁於小腸,焰硝之性善消,即使膽管果有膽石,服之亦不難消融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的用意:使用黃耆來幫助肝膽的陽氣,再搭配桂枝的辛溫,更有開通的作用。使用乾薑來去除脾胃的濕寒,並輔以厚朴來使熱力往下走。再輔以陳皮,可以讓熱力往旁邊擴散,使熱力能夠均勻分布全身,脾胃的寒濕自然就能去除。使用茵陳,是因為它具有升發的特性,確實能開啟膽管的阻塞,而且它的藥性可以利濕,再和薑、桂一起使用,雖然說是苦寒,但也不會感覺到苦寒。

況且肝膽中寄有相火,肝膽雖然偏涼,但相火仍然存在。相火原本是龍雷之火,不可以單純使用辛熱的藥物來觸發它,少量加入茵陳,實際上兼具熱證用寒藥的意義。

另外,我曾治療一個人,當時是秋季,出現寒熱交替,全身發黃,心中煩躁發熱,腹中又覺得寒涼,飲食消化不良,他的脈象左邊部分弦硬,右邊部分沉濡,我心中非常疑惑,詢問他得病的原因,他說不知道。於是詳細問他平常的飲食起居,才知道他因為居住的房屋狹窄,六七月間都在外面露宿,而且當地潮濕,晚上霧露特別多。我這才恍然大悟,這都是因為臟腑長期受潮濕的影響。脾胃屬土,土屬太陰,濕氣鬱積久了就會生寒,所以飲食不能消化。

肝膽屬木,木屬少陽,濕氣鬱積久了就會生熱,又加上所寄託的相火熏蒸,導致膽管腫脹閉塞,所以膽汁不正常地流動,溢到血液中而導致身體發黃。舌頭上微微有白苔,表示他稍微受到外感,侵入三焦。三焦原本是手少陽和足少陽合為的遊部,一氣貫通,所以也會出現寒熱症狀,原本應該用柴胡來調和的,寒熱自然會停止。茵陳的藥性接近柴胡,同為少陽的藥,因為他身體發黃,所以用茵陳三錢來代替柴胡,又加上連翹、薄荷葉、生薑各三錢,甘草二錢,煎湯服用後,全身出汗(足少陽不適合發汗,手少陽適合發汗),寒熱交替的症狀好了,但是發黃的情況仍然沒有改變。因此,根據他左右脈象寒熱差異很大的情況,我重新擬定一個方子來治療。

茵陳三錢,梔子三錢,乾薑三錢,炒白朮三錢,厚朴二錢,焰硝五分研成細末。

以上六味藥,將前五味煎湯一大碗,趁熱加入硝末融化後服用。

這個方子的用意:使用梔子、茵陳來清除肝膽的熱,使用乾薑、白朮、厚朴來去除脾胃的寒,藥性寒熱截然不同,卻能合在一起使用,自然能夠分開來治療。使用焰硝,是因為膽管的阻塞,常常有膽結石阻礙,無法將膽汁輸送到小腸,焰硝的藥性善於消散,即使膽管真的有膽結石,服用後也不難將其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