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二、藥物 (43)

回本書目錄

二、藥物 (43)

1. 31.半夏解

半夏:味辛,性溫,有毒。凡味辛之至者,皆稟秋金收降之性,故力能下達為降胃安沖之主藥。為其能降胃安沖,所以能止嘔吐,能引肺中、胃中濕痰下行,納氣定喘。能治胃氣厥逆、吐血、衄血(《內經》謂陽明厥逆衄嘔血,陽明厥逆,即胃氣厥逆也)。惟藥房因其有毒,皆用白礬水煮之,相制太過,毫無辛味,轉多礬味,令人嘔吐,即藥房所鬻之清半夏中亦有礬,以之利濕痰猶可,若以止嘔吐及吐血、衄血,殊為非宜。愚治此等證,必用微溫之水淘洗數次,然後用之,然屢次淘之則力減,故須將分量加重也。

愚因藥房半夏制皆失宜,每於仲春季秋之時,用生半夏數斤,浸以熱湯,日換一次,至旬日,將半夏剖為兩瓣,再入鍋中,多添涼水煮一沸,速連湯取出,盛盆中,候水涼,淨曬乾備用。每用一兩,煎湯兩茶盅,調入淨蜂蜜二兩,徐徐咽之。無論嘔吐如何之劇,未有不止者。蓋古人用半夏,原湯泡七次即用,初未有用白礬制之者也。

【附案】,鄰村王姓童子,年十二三歲,忽晨起半身不能動轉,其家貧無錢購藥,贈以自制半夏,俾為末每服錢半,用生薑煎湯送下,日兩次,約服二十餘日,其病竟愈。蓋以自制半夏辛味猶存,不但能利痰,實有開風寒濕痹之力也。

東洋××××日,英國軍醫×××屢屢吐,絕食者久矣。其弟與美醫××氏協力治療之,嘔吐卒不止,乞診於余,當時已認患者為不起之人,但求餘一決其死生而已。美醫××氏等遂將患者之證狀及治療之經過,一一告余。余遂向兩氏曰:余有一策,試姑行之。遂辭歸檢查漢法醫書,制小半夏加茯苓湯,貯瓶令其服用,一二服後奇效忽顯,數日竟回覆原有之康健。至今半夏浸劑,遂為一種之鎮嘔劑,先行於醫科大學,次及於各病院與醫家。

按:,此證若用大半夏湯加赭石尤效,因吐久則傷津傷氣,方中人參能生津補氣,加赭石以助之,力又專於下行也。若有熱者,可再加天冬佐之,若無自制半夏,可用藥房清半夏兩許,淘淨礬味入煎。

白話文:

[31.半夏解釋]

半夏這味藥,味道辛辣,性質溫暖,但具有毒性。所有味道極度辛辣的藥材,都承襲了秋天金屬性收斂下降的特性,因此它能夠深入胃部,成為降低胃氣、平穩衝脈的主要藥物。正因為它能降低胃氣、平穩衝脈,所以可以止吐,能促使肺部和胃部的濕痰向下排泄,調節氣息,緩解喘息。半夏也能治療胃氣上逆、吐血、鼻出血(根據《黃帝內經》所述,陽明經絡的氣血上逆會導致鼻出血和嘔吐,而陽明經絡的氣血上逆實際上就是指胃氣上逆)。

然而,因為藥店認為半夏有毒,通常會使用白礬水煮製來去毒,但這種方法過於強烈,使得半夏完全失去了辛辣的味道,反而多了礬的氣味,容易使人嘔吐。即使在藥店售賣的清半夏中,也有礬的存在,用它來利尿祛濕還可以,但如果要止吐以及治療吐血、鼻出血,就不適合了。我治療這類症狀時,必定先用溫水清洗半夏幾次,然後才使用,但多次清洗會使藥效減弱,因此必須增加使用的份量。

由於藥店處理半夏的方法不恰當,我常常在春天或秋天的季節,購買數公斤的生半夏,浸泡在熱水中,每天更換一次水,直到十天後,將半夏切成兩半,再次放入鍋中,加入足夠的冷水煮沸,迅速地連同湯一起取出,放在盆中,待水冷卻後,晾曬乾燥以備使用。每次使用一兩,煎煮成兩杯茶的量,加入二兩純淨的蜂蜜,慢慢吞服。無論嘔吐有多嚴重,服用後都會停止。古人使用半夏,原本只需用水浸泡七次就可以使用,並沒有用白礬來處理的傳統。

【附錄案例】 鄰村有個姓王的小孩,大約十二三歲,突然早上起牀後,半邊身體無法活動。他家境貧窮,無力購買藥物,我贈予他自製的半夏,讓他磨成粉,每次服用半錢,用生薑煎湯送服,每天兩次,大約服用二十多天,他的病情竟然痊癒了。這是因為自製的半夏仍保留著辛辣的味道,不僅能化痰,實際上還有開通風寒濕痹的效果。

在日本某日,一位英國軍醫持續嘔吐,已經很久沒有進食了。他的弟弟和一位美國醫生共同為他治療,但嘔吐依然不止,於是向我求助。當時,他們已經認為病人可能無法活下來,只是希望我能判斷他的生死。美國醫生詳細地告訴我病人的病情和治療過程。我向他們提出了一個方案,回家後查閱了中醫書籍,製作了小半夏加茯苓湯,裝在瓶子裡讓他服用。一兩次服用後,神奇的效果突然顯現,幾天後,他的健康狀況竟然恢復如初。從那以後,半夏的浸劑成為一種有效的止吐劑,在醫科大學開始應用,接著在各大醫院和醫生中普及。

【注釋】 對於這種情況,如果使用大半夏湯加上赭石,效果會更好,因為長時間的嘔吐會損傷體液和元氣,方中的人參能滋潤體液、補充元氣,加上赭石的輔助,其作用更專注於下行。如果伴有熱症,可以再加入天冬來輔助。如果沒有自製的半夏,可以用藥店的清半夏,大約兩錢,清洗掉礬的味道後煎煮使用。

2. 32.栝蔞解

栝蔞:味甘,性涼。能開胸間及胃口熱痰,故仲景治結胸有小陷胸湯,栝蔞與連、夏並用;治胸痹有栝蔞薤白等方,栝蔞與薤、酒、桂、樸諸藥並用,若與山甲同用,善治乳癰(栝蔞兩個,山甲二錢煎服);若與赭石同用,善止吐衄(栝蔞能降胃氣胃火故治吐衄)。

若但用其皮,最能清肺、斂肺、寧嗽、定喘(須用新鮮者方效);若但用其瓤(用溫水將瓤泡開,揀出仁,余煎一沸,連渣服之),最善滋陰、潤燥、滑痰、生津,若但用其仁(須用新炒熟者,搗碎煎服),其開胸降胃之力較大,且善通小便。

【附案】,鄰村高××子,年十三歲,於數日之間,痰涎鬱於胸中,煩悶異常,劇時氣不上達,呼吸即停,目翻身挺,有危在頃刻之狀。連次用藥,分毫無效,敢乞往為診視,施以良方。時愚有急務未辦,欲遲數點鐘再去,彼謂此病已至極點,若稍遲延恐無及矣。於是遂與急往診視,其脈關前浮滑,舌苔色白,肌膚有熱,知其為溫病結胸,俾用栝蔞仁四兩,炒熟(新炒者其氣香而能通)搗碎,煎湯兩茶盅,分兩次溫飲下,其病頓愈。隔數日,其鄰高姓童子,亦得斯證,俾用新炒蔞仁三兩,蘇子五錢,煎服,亦一劑而愈。蓋傷寒下早成結胸,溫病未經下亦可成結胸,有謂栝蔞力弱,故小陷胸湯中必須伍以黃連、半夏始能建功者,不知栝蔞力雖稍弱,重用之則轉弱為強,是以重用至四兩,即能隨手奏效,挽回人命於頃刻也。

白話文:

[32.栝蔞解析]

栝蔞,味道甘甜,性質偏涼。它能夠清除胸間和胃口的熱痰,所以張仲景在治療結胸的療法中有小陷胸湯,把栝蔞與黃連、半夏一起使用;在治療胸痹的療法中,有栝蔞薤白等方,把栝蔞與薤白、酒、肉桂、厚樸等藥物一起使用。如果與穿山甲一同使用,對於治療乳癰有良好的效果(使用兩個栝蔞,二錢的穿山甲煎服);如果與赭石一同使用,能有效止住嘔吐和鼻血(因為栝蔞可以降低胃氣和胃火,因此能治療嘔吐和鼻血)。

如果只使用它的果皮,最能清肺、收斂肺部、安撫咳嗽、穩定喘息(必須使用新鮮的纔有效);如果只使用它的果肉(用溫水將果肉泡開,挑出果仁,剩下的部分煮沸,連同渣滓一起服用),最善於滋養陰虛、潤燥、化痰、生津;如果只使用它的果仁(必須使用新炒熟的,搗碎後煎服),其開胸降胃的效果較大,並且善於疏通小便。

附錄案例:鄰村的高先生的兒子,13歲,在幾天內,痰液在胸中積聚,非常煩悶,病情嚴重時呼吸困難,眼睛翻白,身體僵硬,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連續多次使用藥物,毫無效果,他們請求我去診斷並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案。當時我有一些緊急事務未處理完畢,想推遲幾個小時再去,但是他們說病情已經到了極點,如果再拖延可能會來不及。於是我立即前往診斷,他的脈象在關前部位浮滑,舌苔顏色為白色,皮膚有熱感,我知道這是由溫病引起的結胸。我讓他使用四兩的栝蔞仁,新炒熟後搗碎,煎湯兩茶杯,分兩次溫飲,病情立即得到改善。幾天後,鄰居高家的小孩也得了同樣的病,我讓他使用三兩新炒的栝蔞仁,加上五錢的蘇子,煎服,也只用了一劑就痊癒了。一般來說,感冒如果過早地進行瀉下會形成結胸,溫病即使不經過瀉下也可能形成結胸。有人認為栝蔞的力量較弱,所以在小陷胸湯中必須與黃連、半夏一起使用纔能有效。然而,事實上,雖然栝蔞的力量稍弱,但如果大量使用,就能轉弱為強。因此,當用量達到四兩時,就能立即見效,從而挽救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