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149)
一、醫方 (149)
1. 1.青盂湯
許叔微治一人,內寒外熱而發斑。六脈沉細,肩背胸脅斑出數點,隨出隨隱,旋更發出,語言狂亂,非譫語也,肌表雖熱,以手按之,須臾冷透如冰。與姜附等藥數服後,得大汗而愈。此陰毒發斑也。
吳仁齋治一人,傷寒七八日,因服涼藥太過,遂變身冷,手足厥逆,通身黑斑,惟心頭溫暖,乃伏火也。診其六脈沉細,昏沉不知人事,亦不能言語,狀似屍厥。遂用人參三白湯,加熟附子半枚、乾薑二錢,水煎服下。待一時許,斑色漸紅,手足漸暖。而甦醒後,復有餘熱不清,此伏火後作也。以黃連解毒湯、竹葉石膏湯調之而愈。此陰毒發斑中有伏陽也。
虞天民曰:有內傷證,亦出斑疹,但微見紅。此胃氣極虛,一身之火遊行於外。當補益氣血,則中有主而氣不外遊,榮有養而血不外散,此證尤當慎辨。洪吉人解之曰:按此證與陽毒發斑不同,亦與陰毒發斑不同,其方當用補中益氣湯,加歸、芍之類。
瘟毒之病,有所謂羊毛瘟者(亦名羊毛疹),其證亦系瘟疫,而心中兼有撩亂之證。若視其前後對心處有小痤(俗名疙瘩),以針鼻點之,其頂陷而不起,其中即有白毛,當以針挑出之。若恐挑之不淨,可用發麵饃饃去皮,雜以頭髮,少蘸香油,周身搓擦。再審其證之虛實涼熱,投以治疫病之藥,即愈。
此證古書不載,而今人患此證者甚多,其白毛,即周身之汗毛,大抵因有汗受風閉其毛孔,而汗毛不能外出,因不外出,所以作白色(若用黃酒和蕎麥麵擦之更好)。
白話文:
[1. 青盂湯]
許叔微治療一個人,他體內寒冷而體表發熱,並出現斑疹。他的六脈沉細,肩背胸脅出現數點斑疹,時隱時現,反覆發作,而且說話語無倫次,但不是說胡話。他的體表雖然發熱,但用手按下去,很快就冷透如冰。給他服用薑、附子等藥幾次後,出了大量的汗就痊癒了。這是陰毒導致的發斑。
吳仁齋治療一個人,他得了傷寒七八天,因為服用了太多寒涼的藥,導致身體變冷,手腳冰涼,全身出現黑斑,只有心口是溫暖的,這是體內潛藏的火氣。診斷他的六脈沉細,昏迷不醒,失去知覺,也不能說話,看起來像屍厥。於是給他服用人參三白湯,加入半枚熟附子和二錢乾薑,用水煎煮後服用。過了一段時間,斑疹的顏色逐漸變紅,手腳也逐漸溫暖起來。甦醒後,還有餘熱未清,這是潛藏的火氣再次發作。用黃連解毒湯和竹葉石膏湯調治後痊癒。這是陰毒發斑中帶有潛伏的陽熱。
虞天民說:有內傷的人,也會出現斑疹,但顏色稍微有些紅色。這是因為胃氣極度虛弱,全身的火氣遊走在體外。應該用補益氣血的藥來治療,這樣才能使體內的氣有所歸宿,而不外散,使營血得到滋養,而不外泄。這個病症尤其需要仔細辨別。洪吉人解釋說:這個病症與陽毒發斑不同,也與陰毒發斑不同,它的治療方法應該用補中益氣湯,加入當歸、白芍等藥。
瘟疫中有種叫做羊毛瘟(也叫羊毛疹)的病,它的病症也屬於瘟疫,而且患者心中還會出現煩亂不安的情況。如果看到患者心前和心後的地方有小疙瘩,用針尖點一下,它的頂端會凹陷下去,而且其中會有白毛,應該用針把它挑出來。如果擔心挑不乾淨,可以用發麵做成的麵團去皮,混合頭髮,稍微蘸一點香油,在全身搓擦。再根據患者的虛實寒熱情況,給予治療瘟疫的藥,就會痊癒。
這種病症古代醫書沒有記載,但現在患這種病的人很多,這些白毛其實就是全身的汗毛。大概是因為出汗後受風,毛孔閉塞,汗毛無法排出,無法排出所以才變成白色(如果用黃酒和蕎麥麵擦拭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