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正傳》~ 卷之二 (42)
卷之二 (42)
1. 瘧證
少陰證,令人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牖而處,其病難已,小柴胡加半夏湯。
厥陰證,令人腰痛,小腹滿,小便不利如癃伏,數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四物玄胡苦楝附子湯。
白虎加桂枝湯(活人),治溫瘧。
知母(四錢),甘草(一錢),石膏(五錢),桂枝(一錢),粳米(一合)
上以水三盞煎米,至二盞去米,入諸藥,再煎至一盞,溫服。三服,汗出愈。
溫脾散(寶鑑),治久瘧不愈。
紫河車(俗名金線重樓),綠豆(各一兩),甘草(五錢),信砒(一錢五分,研細)
上為細末,入砒一處研勻,每服五分,新汲水少許調下。須於發日隔夜夜深服藥,忌葷酒瓜果生冷魚腥雞肉等物三日,孕婦勿服。但至誠合此藥,與人並不吐。此雖有砒一味,而有河車、綠豆、甘草三味及新汲水皆能解毒,不妨。
按:以上二方,劫病之捷勝於他方,但虛弱或久病羸瘦之人,終不可輕用。如服上藥吐不止者,以生綠豆細研,新汲水調飲,多即止。
(丹溪活套)云:凡瘧證,或連日或間日發作,惡寒發熱,腰背頭項俱痛,此屬太陽經瘧也,宜二陳湯加麻黃、羌活、藁本、防風之類。如連日或間日發作,先寒後熱,或寒少熱多,或但熱不寒,目痛鼻孔燥,此屬陽明經瘧也,宜用二陳湯加乾葛、升麻、石膏、知母、白芷之類。
如連日或間日發,或先寒後熱,或寒熱間作,脅痛口苦,或嘔吐噁心,此少陽經瘧也,宜二陳湯倍加柴胡,及黃芩、人參、青皮之類。如於子午卯酉日發,寒熱嘔吐,舌乾口燥,此少陰經瘧也,宜二陳湯加川歸、川芎、黃柏、黃連、柴胡之類。如於辰戌丑未日發,寒熱嘔吐,不嗜食,或腹滿自利,此太陰經瘧也,宜二陳湯加蒼白朮、柴胡、芍藥之類。
如於寅申巳亥日發,惡寒發熱,寒多熱少,或腹痛引陰,如淋狀,善恐,此厥陰經瘧也,宜用二陳湯加桂枝、附子、乾薑之類。大抵瘧屬三陽,宜汗宜吐,麻黃、葛根、柴胡、常山、草果、烏梅之屬治之。瘧屬三陰,宜下宜溫宜和,大柴胡湯、柴胡桂薑湯、柴胡四物湯、附子理中湯之類,選而用之。
(祖傳方)
截法:
木通,秦艽,常山,穿山甲(醋炙黃,各一錢),辰砂(五分,另研),烏梅(七個),大棗(七枚)
上細切,以水三盞,煎至一盞,先以棗和辰砂末食,後服藥。
一方,用常山、草果、知母、檳榔各一錢,酒一盞浸一日,臨發日早服。
又方,治久瘧不愈,一服便止,永不發,其效如神。
常山(一錢五分),檳榔(一錢),丁香(五分),烏梅(一枚)
上細切,作一服,用好酒一盞浸一宿,臨發日清晨飲之。
予壯年過杭,同舟有二男子,皆年逾四十,已各得痎瘧三年矣,俱發於寅申巳亥日,一人晝發於巳而退於申,一人夜發於亥而退於寅。予曰:但到杭,可買藥俱與痊可。晝發者,乃陰中之陽病,宜補氣解表,與小柴胡湯倍柴胡、人參,加白朮、川芎、葛根、陳皮、青皮、蒼朮。夜發者,為陰中之陰病,宜補血疏肝,用小柴胡合四物,加青皮。
白話文:
瘧證
少陰證的瘧疾,會讓人嘔吐得很厲害,常常發冷發熱,而且發熱的時間比發冷的時間長,喜歡關著門窗待著,這種病很難好,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半夏來治療。
厥陰證的瘧疾,會讓人腰痛,小腹脹滿,小便不順暢,像尿閉一樣,但是又常常想小便,會感到害怕,氣不足,肚子裡悶悶的,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玄胡、苦楝、附子來治療。
白虎加桂枝湯(出自《活人書》),可以用來治療溫瘧。
藥方組成:知母(四錢)、甘草(一錢)、石膏(五錢)、桂枝(一錢)、粳米(一合)。
將粳米用水三碗煮,煮到剩兩碗時把米撈出來,然後放入其他藥材,再煮到剩下一碗,溫熱服用。連服三次,出汗後病就好了。
溫脾散(出自《寶鑑》),可以用來治療久治不好的瘧疾。
藥方組成:紫河車(俗稱金線重樓)、綠豆(各一兩)、甘草(五錢)、信砒(一錢五分,磨成細粉)。
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把信砒粉混在其中一起磨均勻。每次服用五分,用剛汲取的井水稍微調開後服用。必須在瘧疾發作前一晚深夜服藥,要忌吃葷腥、酒、瓜果、生冷、魚腥、雞肉等食物三天,孕婦不要服用。只要虔誠地按此方配藥,給人服用就不會吐。這個藥方雖然有信砒,但是有紫河車、綠豆、甘草這三味藥材,加上剛汲取的井水,都能夠解毒,所以不用擔心。
要注意的是,以上兩個藥方,治療瘧疾的效果比其他方子都快,但是身體虛弱或者久病體瘦的人,絕對不能輕易使用。如果服用後吐個不停,可以用生綠豆磨成細粉,用剛汲取的井水調開喝下去,多喝幾次就能止吐。
(出自《丹溪活套》)書中說:凡是瘧疾,不管是連續幾天發作還是隔天發作,都會出現怕冷發熱、腰背頭項都痛的症狀,這屬於太陽經的瘧疾,應該用二陳湯加上麻黃、羌活、藁本、防風之類的藥材來治療。如果連續幾天發作或者隔天發作,先發冷後發熱,或是發冷的時間短發熱的時間長,或是只有發熱沒有發冷,眼睛痛、鼻孔乾燥,這屬於陽明經的瘧疾,應該用二陳湯加上葛根、升麻、石膏、知母、白芷之類的藥材來治療。
如果連續幾天發作或者隔天發作,或是先發冷後發熱,或是時冷時熱,而且會脅痛口苦,或是嘔吐噁心,這屬於少陽經的瘧疾,應該用二陳湯加倍柴胡,以及黃芩、人參、青皮之類的藥材來治療。如果瘧疾在子時、午時、卯時、酉時發作,會發冷發熱、嘔吐,舌頭乾燥口渴,這屬於少陰經的瘧疾,應該用二陳湯加上當歸、川芎、黃柏、黃連、柴胡之類的藥材來治療。如果瘧疾在辰時、戌時、丑時、未時發作,會發冷發熱、嘔吐、不想吃東西,或是腹脹拉肚子,這屬於太陰經的瘧疾,應該用二陳湯加上蒼朮、白朮、柴胡、芍藥之類的藥材來治療。
如果瘧疾在寅時、申時、巳時、亥時發作,怕冷發熱,發冷的時間比發熱的時間長,或是肚子痛牽引到陰部,像淋病一樣,而且容易感到恐懼,這屬於厥陰經的瘧疾,應該用二陳湯加上桂枝、附子、乾薑之類的藥材來治療。總的來說,瘧疾屬於三陽經的,應該用發汗或催吐的方法來治療,可以用麻黃、葛根、柴胡、常山、草果、烏梅之類的藥材來治療。瘧疾屬於三陰經的,應該用通瀉、溫補或調和的方法來治療,可以用大柴胡湯、柴胡桂薑湯、柴胡四物湯、附子理中湯之類的藥方,選擇適合的來使用。
(祖傳秘方)
截瘧方法:
藥方組成:木通、秦艽、常山、穿山甲(用醋炙黃,各一錢)、辰砂(五分,另外研磨)、烏梅(七個)、大棗(七枚)。
把以上藥材切碎,用水三碗煎到剩下一碗。先吃大棗和辰砂粉,然後再服藥。
另一個藥方,用常山、草果、知母、檳榔各一錢,用酒一碗浸泡一天,在瘧疾發作前一天早上服用。
還有一個藥方,可以治療久治不愈的瘧疾,服用一次就能停止發作,而且永遠不會再發作,效果非常好。
藥方組成:常山(一錢五分)、檳榔(一錢)、丁香(五分)、烏梅(一枚)。
把以上藥材切碎,做成一服,用好酒一碗浸泡一晚,在瘧疾發作的當天清晨喝下去。
我年輕時到杭州,同船有兩位男子,都已經四十多歲了,都得了瘧疾三年,都是在寅時、申時、巳時、亥時發作。一個人白天在巳時發作,到申時停止;另一個人晚上在亥時發作,到寅時停止。我說:只要到了杭州,買藥給他們,就可以治好。白天發作的,是陰中之陽病,應該補氣解表,可以用小柴胡湯加倍柴胡、人參,再加上白朮、川芎、葛根、陳皮、青皮、蒼朮來治療。晚上發作的,是陰中之陰病,應該補血疏肝,可以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再加上青皮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