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傳

《醫學正傳》~ 卷之七 (2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28)

1. 婦人科下·產後

按:丹溪曰:產後宜大補氣血為主,雖有雜證,以末治之。又曰:產後不可汗下。叔和以仲景治傷寒法,用承氣、小柴胡等藥,欲退產後之熱,恐非至到可法之語,姑述於此,以與賢者共議而採擇之可也。

丹溪曰:產前脈細小,產後脈洪數,皆死。又曰:產前脈當洪數,既產而洪數如故,豈得不死(此亦大概言之,今見產後豈無脈洪數而生者)

方法

丹溪曰:產後當大補氣血為主,雖有雜證,以末治之。

產後補虛,用參、朮、黃耆、陳皮、歸身尾、川芎、炙甘草。如發熱輕,則加茯苓淡滲之,其熱自除,重則加乾薑。或云:大熱而用乾薑,何也?曰:此熱非有餘之邪熱,乃陰虛生內熱耳。蓋乾薑能入肺分,利肺氣,又能入肝分,引眾藥生血。然必與補陰藥同用之,此造化之妙,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哉!

產後發熱惡寒,或口服歪斜等證,皆是血氣虛甚,當以大補氣血為主治。左手脈不足,補血藥多於補氣藥;右手脈不足,補氣藥多於補血藥。切不可用小續命湯表散之劑。

產後惡寒發熱腹痛者,當去惡血。若腹不滿者,非惡血也。

惡露不盡,小腹作痛,名兒枕痛,用五靈脂、香附為末,醋糊丸,甚者加留尖桃仁。一云:用神麯糊丸,白朮陳皮湯下,氣虛者,四君子湯下。

治血刺痛用當歸,乃和血之法。若因積血而刺痛者,宜桃仁、紅花、當歸頭之類。(血在下焦,當用歸尾。)

產後血運,用韭葉細切,盛於有嘴瓶中,以滾醋沃之,急封瓶口,以瓶嘴納產婦鼻中,即蘇。(或用秤捶及磚石燒紅,投醋中熏之,亦良法也。)

又方,用鹿角一段,燒存性,出火毒,為末,酒調灌下,即醒。

血運因氣血俱虛,痰火汛上作運,二陳、導痰隨氣血加減。硃砂安神丸亦可服,以麥門冬湯下。

一方,治血運。

人參(一兩),紫蘇(半兩)

上細切,童便、酒、水三物同煎服。

(以上丹溪方法凡十條)

清魂散(嚴氏)治產後血運,昏不知人。

澤蘭葉,人參(各一兩),荊芥穗(四兩),甘草(炙,八錢),川芎(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入童便調下。更用漆器燒煙燻之,頻置醋炭,更服此藥。

愈風湯(丹溪)治產後中風口噤,牙關緊急,手足瘛瘲,角弓反張。

荊芥穗,當歸(各等分,焙乾)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豆淋酒調下,童便亦可。豆淋酒,用大黑豆不拘多少,炒焦投好酒中。

新產後不可用芍藥,以其酸寒,能伐發生之氣也。(丹溪)

產後乳汁不通,用通草七分,瞿麥、柴胡、天花粉各一錢,桔梗二錢,青皮、白芷、木通、赤芍藥、連翹、甘草各半錢,作一帖,水煎,食後細細飲之,更摩乳房。或無子食乳者,要消乳,用麥糵二兩炒,分作四服,白湯調下。(局方)

白話文:

婦人科下·產後

產後的主要原則是大補氣血,即使有其他症狀,也應該先處理氣血不足的問題。產後不應該使用發汗或瀉下的藥物。有人引用張仲景治療傷寒的方法,使用承氣湯、小柴胡湯等藥物來退產後發熱,這種做法可能不太適合,提出來是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討論並選擇適合的方法。

如果產前脈象細小,產後脈象變得洪大而快速,這通常是危險的徵兆。如果產前脈象就洪大而快速,生產後仍然如此,這也是不好的現象。(這也是大概的說法,現在也看得到產後脈象洪大而快速但仍然平安的人。)

方法

產後的主要原則應該是大補氣血,即使有其他症狀,也應該把它當作次要問題處理。

產後補虛,可以使用人參、白朮、黃耆、陳皮、當歸尾、川芎、炙甘草。如果發燒較輕微,可以加茯苓來利水滲濕,熱就會自然消退。如果發燒嚴重,可以加乾薑。或許有人會問:發燒用乾薑,不是很奇怪嗎?其實這是因為陰虛導致的內熱,並不是外邪引起的發熱。乾薑能入肺經,幫助肺氣運作,也能入肝經,引導其他藥物產生血液。但一定要和補陰的藥物一起使用,才能發揮這種神奇的效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產後發熱怕冷,或出現口眼歪斜等症狀,都是因為氣血極度虛弱,應該以大補氣血為主來治療。如果左手脈象虛弱,補血的藥物要多於補氣的藥物;如果右手脈象虛弱,補氣的藥物要多於補血的藥物。絕對不能使用小續命湯這類發散的藥物。

產後怕冷發熱,腹部疼痛,應該考慮是否是惡血瘀積,如果腹部不脹滿,就不是惡血造成的。

惡露沒有排乾淨,小腹疼痛,稱為「兒枕痛」,可以使用五靈脂、香附磨成粉,用醋調成糊做成藥丸,情況嚴重可以加桃仁尖。另一種說法是:用神麯調成糊做成藥丸,用白朮陳皮湯送服,如果是氣虛的,可以用四君子湯送服。

治療血刺痛,可以用當歸,這是和血的方法。如果是因為積血造成的刺痛,應該使用桃仁、紅花、當歸頭之類的藥物。(如果血在下焦,應該用當歸尾。)

產後血暈,可以用韭菜葉切碎,放入有嘴的瓶子裡,用滾燙的醋澆下去,馬上封住瓶口,讓產婦把瓶嘴對著鼻子吸入,就能甦醒。(或者用燒紅的秤錘或磚石,放入醋中熏,也是不錯的方法。)

又方,可以使用鹿角燒成炭,去除火毒後磨成粉,用酒調和灌下,就能醒來。

血暈是因為氣血都虛弱,加上痰火上湧造成的,可以用二陳湯、導痰湯,再根據氣血狀況來調整。也可以服用硃砂安神丸,用麥門冬湯送服。

一方,治療血暈。

人參(一兩),紫蘇(半兩)

以上切碎,用童子尿、酒、水一起煎煮服用。

(以上是丹溪提供的十種方法)

清魂散(嚴氏)治療產後血暈,昏迷不醒。

澤蘭葉,人參(各一兩),荊芥穗(四兩),甘草(炙,八錢),川芎(二兩)

以上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加入童子尿調和服用。再用漆器燒煙燻產婦,並在旁邊放置醋炭,同時配合服用此藥。

愈風湯(丹溪)治療產後中風,口不能張開,牙關緊閉,手腳抽搐,身體向後彎曲。

荊芥穗,當歸(各等份,烘乾)

以上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豆淋酒調和服用,也可以用童子尿。豆淋酒的製作方法是:用黑豆炒焦後,放入好酒中。

新生產完的婦女,不可以使用芍藥,因為它味酸性寒,會耗損身體的生發之氣。(丹溪說的)

產後乳汁不通,可以用通草七分,瞿麥、柴胡、天花粉各一錢,桔梗二錢,青皮、白芷、木通、赤芍藥、連翹、甘草各半錢,做成一帖,用水煎服,飯後慢慢喝,同時按摩乳房。如果沒有孩子吃奶,需要退乳,可以用炒麥芽二兩,分成四份服用,用白開水送服。(局方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