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正傳》~ 卷之七 (27)
卷之七 (27)
1. 婦人科下·產後
論
《內經》曰:一息不運則機緘窮,一毫不續則穹壤判。所謂氣血周流,循環無端,少有不續,則身危矣。若夫妊娠之婦,子在腹中,母子一氣流通,全賴漿水滋養,十月數足,血氣完全,形神俱備,忽如夢覺,自能用手拆胞,求路而出,既出胞外,母子分體,呼吸殊息,其可久羈於內,而使其氣化不運不續哉?夫胎元壯健者,胞既拆,即隨漿而下,故易產也。
其困弱者,轉頭遲緩,胞漿既干,汙血來塞,道路凝滯,是以橫生逆產,子死腹中,而產母之命,死在須臾,可不畏乎!凡見將生之際,胞漿既下,逾時尚未分娩,便當仿徨設計,用藥逐去惡血,使子路通暢,而無難產之患,豈可袖手以待斃哉!是故催生之藥,即芎、歸、益母草、冬葵子之類,皆使之逐去汙血者也。
若腰腹未甚痛,漿水少淋瀝而下,名為試漿,實非胞內真漿也,且宜寬心守待,切不可輕易便令穩婆接取,產母用力逼胎太早,多致橫逆不順,切須謹慎。其或先見手足不順者,額偏露者,但當以手輕輕撥正,以待其自下可也。若分娩之後,胞衣未下者,猶為可懼,宜多方用藥逐下,甚不可令粗率之婦摘取。
嘗見有擀破尿脬,致終身之害者,有取下肝葉,而產母隨時殞命者,可不謹歟!若夫難產之婦,皆是產前恣欲所致,非獨難產,且產後諸疾皆由是而生焉。或有乍寒乍熱,似瘧非瘧。或大熱頭疼,體痛如傷寒狀。或卒中口噤,如痓如癇。或左癱右瘓,角弓反張。或妄言見鬼,心神惶惑。
或耳目口鼻,忽覺黑氣,如煙燻之狀。或腹中作痛,綿綿不絕。以上諸證,若非惡露未盡,即是勞傷血氣大虛之證。丹溪曰:凡產前當清熱養血為主,產後宜大補氣血為要,雖有雜證,以末治之。此萬世不易之確論也。雖然亦有離褥太早,或澡浴身垢,以致感冒風濕,或多啖雞子糍粽難消之物,皆能惡寒發熱,變證多端。醫者宜潛心診察脈候,以扶危拯急,不可苟且妄治,以夭折人之天年也。
脈法
《脈經》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痓,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云云。師曰: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產婦鬱冒,其脈微弱,嘔不能食,大食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而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但頭汗出。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復。
所以便堅者,嘔不能食也,小柴胡湯主之。病解能食,七、八日而更發熱者,此為胃熱氣實,承氣湯主之。
婦人產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小腹堅痛,此為惡露不盡。四五日不大便,趺陽脈微實再倍,其人發熱,日晡所煩躁者,譫語不能食,利之即愈,宜承氣湯,以熱在裡,結在膀胱也。
白話文:
婦人科下·產後
《內經》說:一刻氣息不運行,身體的機能就會停滯;一絲血脈不持續,天地就會崩裂。這說明氣血的運行如同循環一樣,沒有終止,稍微有不持續的情況,生命就會有危險。對於懷孕的婦女來說,胎兒在腹中,母子氣息相通,完全依靠羊水的滋養。懷胎十個月,血氣充足,形體精神都完備時,忽然如夢初醒,自然能用手撕破胞衣,尋找出路生產。一旦胎兒離開母體,母子呼吸各自獨立,怎麼能長久留在體內,讓氣化運行不順暢呢?胎兒體格強壯的,胞衣破裂後,會隨著羊水自然滑下,所以生產比較容易。
體質虛弱的,胎兒轉頭遲緩,羊水乾涸,汙血堵塞產道,導致胎位不正,出現橫位、逆產,甚至胎死腹中,產婦的生命也危在旦夕,難道不令人害怕嗎?凡是看到快要生產時,羊水已經流出,但經過一段時間還沒有分娩,就應當思考對策,用藥驅除惡血,使產道暢通,以免難產,怎可袖手旁觀,坐以待斃呢?所以催產的藥物,如川芎、當歸、益母草、冬葵子之類,都是用來驅除汙血的。
如果腰腹不是太痛,羊水只是少量滴落,這叫做試漿,並不是真正的羊水,此時應保持心情平靜等待,千萬不要輕易讓產婆接生,產婦太早用力逼胎,反而容易導致胎位不正,必須謹慎。如果先看到手腳伸出,或是額頭偏露,只需用手輕輕撥正,等待胎兒自然娩出即可。如果分娩後,胞衣沒有馬上排出,也是很危險的,應該多方用藥促其排出,絕對不能讓粗心的婦人強行摘取。
我曾經看過有人因為強行摘取胞衣而弄破膀胱,導致終身遺憾;也有人因此取下肝葉,而導致產婦立即死亡,不可不謹慎啊!至於難產的婦女,大多是因為產前性慾過度所致,不只難產,產後各種疾病也因此而生。有時會忽冷忽熱,像瘧疾又不是瘧疾。有時會高燒頭痛,身體疼痛像傷寒一樣。有時會突然昏倒口噤,像癲癇一樣。有時會半身不遂,身體彎曲反張。有時會胡言亂語,看到鬼怪,心神慌亂。
有時會感覺耳目口鼻突然出現黑氣,像被煙燻一樣。有時會腹痛不止。以上這些症狀,如果不是惡露沒有排盡,就是因為勞累過度,氣血極度虛弱所致。朱丹溪說:產前應以清熱養血為主,產後宜大補氣血為要,即使有其他雜病,也應以這些原則來治療。這是千古不變的確切理論。雖然如此,也有因為太早下床活動,或洗澡而感染風濕,或吃太多雞蛋、粽子等難消化食物,而導致惡寒發熱,出現各種複雜的病症。醫生應仔細診察脈象,幫助病人脫離危險,切不可隨便亂治,導致病人夭折。
脈法
《脈經》說:剛生產的婦女有三種病:一是抽搐,二是昏厥,三是大便困難。老師說:這是因為亡失津液,胃燥熱,所以大便困難。產婦昏厥,脈象虛弱,想吐又吃不下東西,吃多反而更難受,只是頭部出汗。這是因為血虛導致厥逆,厥逆一定會昏厥,昏厥後會想解脫,必然會大量出汗。這是因為血虛下沉,虛火上炎,所以只是頭部出汗。產婦容易出汗,是因為亡失陰血虛弱,陽氣獨盛,所以出汗後,陰陽才能恢復平衡。
大便乾燥,是因為想吐又吃不下東西,用小柴胡湯治療。病癒能吃東西,七、八天後又發燒,這是因為胃熱氣實,用承氣湯治療。
婦女產後七、八天,沒有太陽經的症狀,小腹卻堅硬疼痛,這是因為惡露沒有排盡。四五天不大便,足陽明脈微弱但又比平常強一倍,並且發燒,下午時煩躁不安,胡言亂語,吃不下東西,用瀉法就可以治好,可以用承氣湯,因為熱邪在裡,結在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