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正傳》~ 卷之七 (7)
卷之七 (7)
1. 婦人科上·月經
當歸附子湯(東垣)治臍下冷痛,赤白帶下。
當歸(四分),炒鹽(三分),蠍稍,升麻(各五分),甘草(炙,六分),柴胡(七分),黃柏(少許,為引用),附子(炮,一錢),乾薑(炮),良薑(各八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或為細末,酒麴糊為丸亦可。
調經補真湯(東垣)冬後一月,微有地泥冰泮,其白帶下,陰戶中寒,一服立止。
獨活,乾薑(炮),藁本,防風,蒼朮(各二分),麻黃(不去節),炙甘草,人參(去蘆),當歸身,白朮,生黃芩,升麻(各五分),黃耆(七分),良薑,澤瀉,羌活(各一錢),柴胡(四分),杏仁(二枚,研),桂枝(少許),白葵花(七朵,去萼)
上細切,作一服,除黃芩、麻黃另外,先以水三大盞,煎麻黃一味令沸,掠去沫,入余藥,同煎至二盞,再入生黃芩,煎至一盞,空心服之,候一時許,可食早飯。
柴胡丁香湯(東垣)治婦人年三十歲左右,臨經先腰臍痛,甚則腹中亦痛,經縮三二日。
生地黃(五分),丁香(四分),當歸身,防風,羌活(各一錢),柴胡(一錢二分),全蠍(一枚)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稍熱服之。
延胡苦楝湯(東垣)治臍下冷撮痛,陰冷大寒白帶下。
黃柏(一分),延胡索,苦楝子(各二分),附子(炮),肉桂(各三分),炙甘草(五分),熟地黃(一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溫服。
桂(附湯東垣)治白帶腥臭,多悲不樂,大寒證。
黃柏(為引用),知母(各五分),肉桂(五分),附子(炮,三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空心溫服。如少食常飽,腹中滿悶,加白芍藥半錢。如不思飲食,加五味子二十個。如煩惱面上如蟲行,乃胃中元氣極虛,加黃耆一錢半,人參七分,炙甘草、升麻各半錢。
人參補氣湯(東垣)治四肢懶倦,自汗無力。
丁香末(二分),生甘草,炙甘草(各三分),生地黃,白芍藥(各半錢),熟地黃(六分),人參(去蘆),防風(去蘆),羌活,黃柏,知母,當歸身,升麻(各七分),柴胡(一錢),黃耆(一錢半),全蠍(一個),五味子(二十個)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空心稍熱服。
黃耆白朮湯(東垣)治婦人四肢沉重,自汗上至頭頸,惡風頭痛躁熱。
細辛(二分),吳茱萸,川芎(各三分),柴胡,升麻(各四分),當歸身(六分),黃柏(酒洗),炙甘草,羌活(各八分),五味子(一錢),白朮,人參(各一錢半),黃耆(二錢半)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大盞,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稍熱服。
白話文:
婦人科上·月經
當歸附子湯(李東垣) 治療肚臍下方冰冷疼痛,以及出現赤色或白色的分泌物。 藥方組成:當歸(1.2克),炒過的鹽(0.9克),蠍子尾部(1.5克),升麻(1.5克),炙甘草(1.8克),柴胡(2.1克),黃柏(少量,作為藥引),炮製過的附子(3克),炮製過的乾薑(2.4克),良薑(2.4克)。 將以上藥材切細,一次服用。加三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去除藥渣後稍微溫熱服用。或者將藥材磨成粉末,用酒麴糊做成藥丸服用也可以。
調經補真湯(李東垣) 治療冬天過後一個月左右,地面冰雪融化時,出現白色分泌物,陰部感到寒冷,服用一劑就能立刻停止。 藥方組成:獨活(0.6克),炮製過的乾薑(0.6克),藁本(0.6克),防風(0.6克),蒼朮(0.6克),不去節的麻黃(0.6克),炙甘草(1.5克),去除蘆頭的人參(1.5克),當歸身(1.5克),白朮(1.5克),生黃芩(1.5克),升麻(1.5克),黃耆(2.1克),良薑(3克),澤瀉(3克),羌活(3克),柴胡(1.2克),杏仁(2個,磨成粉),少量桂枝,白葵花(7朵,去除花萼)。 將以上藥材切細,一次服用。除了黃芩和麻黃外,先用三大碗水煎煮麻黃,煮沸後撇去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至兩碗,然後再加入生黃芩,煎煮至剩下一碗,空腹服用,大約過一個小時後可以吃早飯。
柴胡丁香湯(李東垣) 治療婦女大約三十歲左右,月經來潮前腰部和肚臍疼痛,嚴重時腹部也痛,月經量減少或延後二至三天。 藥方組成:生地黃(1.5克),丁香(1.2克),當歸身(3克),防風(3克),羌活(3克),柴胡(3.6克),全蠍(1個)。 將以上藥材切細,一次服用。加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去除藥渣後,在吃飯前稍微溫熱服用。
延胡苦楝湯(李東垣) 治療肚臍下方冰冷刺痛,陰部冰冷寒涼,並伴有白色分泌物。 藥方組成:黃柏(0.3克),延胡索(0.6克),苦楝子(0.6克),炮製過的附子(0.9克),肉桂(0.9克),炙甘草(1.5克),熟地黃(3克)。 將以上藥材切細,一次服用。加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飯前溫服。
桂附湯(李東垣) 治療白色分泌物有腥臭味,情緒低落不快樂,屬於大寒證。 藥方組成:黃柏(作為藥引),知母(各1.5克),肉桂(1.5克),炮製過的附子(9克)。 將以上藥材切細,一次服用。加三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空腹溫服。如果稍微吃一點就覺得飽,腹部脹悶,可以加入白芍藥1.5克。如果不想吃東西,可以加入五味子20個。如果感到煩躁,臉上好像有蟲子爬,這是胃中元氣極度虛弱,可以加入黃耆4.5克,人參2.1克,炙甘草和升麻各1.5克。
人參補氣湯(李東垣) 治療四肢疲倦無力,容易出汗。 藥方組成:丁香末(0.6克),生甘草(0.9克),炙甘草(0.9克),生地黃(1.5克),白芍藥(1.5克),熟地黃(1.8克),去除蘆頭的人參(2.1克),去除蘆頭的防風(2.1克),羌活(2.1克),黃柏(2.1克),知母(2.1克),當歸身(2.1克),升麻(2.1克),柴胡(3克),黃耆(4.5克),全蠍(1個),五味子(20個)。 將以上藥材切細,一次服用。加兩大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空腹稍溫服用。
黃耆白朮湯(李東垣) 治療婦女四肢沉重,自汗從身體向上到頭頸,怕風、頭痛、煩躁發熱。 藥方組成:細辛(0.6克),吳茱萸(0.9克),川芎(0.9克),柴胡(1.2克),升麻(1.2克),當歸身(1.8克),酒洗過的黃柏(2.4克),炙甘草(2.4克),羌活(2.4克),五味子(3克),白朮(4.5克),人參(4.5克),黃耆(7.5克)。 將以上藥材切細,一次服用。加兩大碗水和五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一碗,去除藥渣後,在吃飯前稍微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