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經集注》~ 草木中品 (18)
草木中品 (18)
1. 惡實
味辛,平,無毒。主明目,補中,除風傷。根莖:治傷寒寒熱汗出,中風面腫。消渴熱中,逐水。久服輕身耐老。生魯山平澤。
方藥不復用。(《大觀》卷九,《政和》二一八頁)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平,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使眼睛明亮,補養脾胃,祛除風邪造成的損傷。它的根莖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發冷發熱、出汗,以及中風導致的面部腫脹。還能緩解因熱引起的消渴症狀,以及體內積熱,並有排除體內水濕的功效。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這種藥材生長在魯山平坦的沼澤地帶。
現在的醫方藥典中已經不再使用它了。(出自《大觀本草》第九卷,《政和證類本草》第218頁)
2. 莎草根
味甘,微寒,無毒。主除胸中熱,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氣,長鬚眉。一名薃,一名侯莎,其實名緹。生田野,二月、八月採。
方藥亦不復用,《離騷》云:青莎雜樹,繁草霍靡。古人為詩多用之,而無識者,乃有鼠蓑,治體異此。(《大觀》卷九,《政和》二三五頁)
白話文:
味道甘甜,稍微寒涼,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去除胸中的熱氣,使皮膚毛髮充盈。長期服用對人有益,可以增強氣力,使鬍鬚眉毛生長。它又名薃,又名侯莎,它的果實叫做緹。生長在田野中,在二月和八月採收。
現在的方劑藥物已經不再使用它了。《離騷》說過:「青莎和雜樹長在一起,茂盛的草木蔓延。」 古人作詩常常用到莎草,但是不認識它的人,就誤以為是老鼠做的蓑衣,它實際的藥理作用和這不一樣。(《大觀》卷九,《政和》二三五頁)
3. 大、小薊根
味甘,溫。主養精保血。大薊主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衄鼻,令人肥健,五月採。
大薊是虎薊,小薊是貓薊,葉並多刺,相似。田野甚多,方藥不復用,是賤之故,大薊根甚治血,亦有毒。(《大觀》卷九,《政和》二二一頁)
白話文:
大、小薊根,味道甘甜,性溫和。主要功效是滋養精氣、保護血液。大薊主要治療婦女赤白帶下,有安胎的作用,也能止吐血、流鼻血,使人身體強壯。在五月採摘。
大薊又稱虎薊,小薊又稱貓薊,它們的葉子都有很多刺,外觀很相似。在田野間很常見,但現在的藥方已經很少使用了,這是因為它們太過普遍廉價的緣故。大薊的根特別能治療血症,但也有毒性。 (出自《大觀》第九卷,《政和》第二百二十一頁)
4. 垣衣
味酸,無毒。主治黃疸,心煩,咳逆,血氣,暴熱在腸胃。金瘡內塞。久服補中益氣,長肌,好顏色。一名昔邪,一名烏韭,一名垣嬴,一名天韭,一名鼠韭。生古垣牆陰或屋上。三月三日採,陰乾。
方藥不甚用,世中少見有者。《離騷》亦有昔邪,或云即是天蒜爾。(《大觀》卷九,《政和》二三六頁)
白話文:
味道酸,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黃疸病,心煩意亂,咳嗽氣逆,血氣不調,以及腸胃中突然發熱的情況。還可以用於金屬外傷造成的內部阻塞。長期服用可以補養脾胃之氣,增長肌肉,使氣色紅潤。它還有別的名字,叫做昔邪、烏韭、垣嬴、天韭、鼠韭。這種植物生長在古老的牆壁陰面或屋頂上。在農曆三月三日採摘,陰乾後使用。
這個藥方在臨床上不太常用,世間也很少見到有這種藥材。《離騷》這本書裡也有提到「昔邪」這個名字,有人說它其實就是天蒜。
5. 艾葉
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䘌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闢風寒,使人有子。一名冰臺,一名醫草。生田野。三月三日採,曝乾。作煎勿令見風。
搗葉以灸百病,亦止傷血。汁,又殺蛔蟲。苦酒煎葉,治癬甚良。(《大觀》卷九,《政和》二一七頁)
白話文:
味道苦,性微溫,沒有毒性。主要用於艾灸治療各種疾病,也可以煎煮服用,能止瀉、止吐血,治療下體濕疹瘡瘍、婦女漏血不止,疏通陰部氣機,促進肌肉生長,驅散風寒,使人能夠生育。艾葉又名冰臺、醫草,生長在田野間。在農曆三月三日採摘,曬乾。煎煮時不要讓它吹到風。
搗爛艾葉可以用來艾灸治療各種疾病,也能止血。艾葉汁液,又可以殺死蛔蟲。用苦酒煎煮艾葉,治療癬的效果非常好。(出自《大觀本草》卷九,《政和本草》二一七頁)
6. 牡蒿
味苦,溫,無毒。主充肌膚,益氣,令人暴肥,血脈滿盛,不可久服。生田野,五月、八月採。
方藥不復用。(《新修》三六○頁,《大觀》卷三十,《政和》五四六頁)
白話文:
牡蒿,味道苦,性溫,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使肌肉豐滿,增強體力,使人迅速肥胖,氣血充盛。但不可以長期服用。生長在田野,在五月和八月採收。
現在的方劑藥物中已經不再使用牡蒿了。(《新修本草》第360頁,《大觀本草》卷三十,《政和本草》第546頁)
7. 假蘇
味辛,溫,無毒。主治寒熱,鼠瘻,瘰癧,生瘡,結聚氣破散之,下瘀血,除濕痹。一名鼠蓂,一名姜芥。生漢中川澤。
方藥亦不復用。(《新修》二七八頁,《大觀》卷二十八頁,《政和》五一三頁)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質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寒熱病症、鼠瘻(淋巴結核)、瘰癧(頸部淋巴結核),以及各種瘡腫。可以使結聚的氣散開,也能夠使體內瘀血排出,並能去除濕氣引起的痹症(肢體麻木或疼痛)。它又被稱為鼠蓂,也叫做姜芥。這種藥材生長在漢中地區的河流、沼澤地帶。
現在的方劑和藥物中,已經不再使用這種藥材了。
8. 水萍
味辛、酸,寒,無毒。主治暴熱身癢,下水氣,勝酒,長鬚發,止消渴,下氣。以沐浴,生毛髮。久服輕身。一名水花,一名水白,一名水蘇。生雷澤池澤。三月採,曝乾。
此是水中大萍爾,非今浮萍子。《藥錄》云:五月有花,白色,即非今溝渠所生者。楚王渡江所得,非斯實也。(《大觀》卷九,《政和》二一九頁)
白話文:
水萍味道辛辣、酸澀,屬性寒涼,沒有毒性。主要治療突然發生的熱病引起的皮膚搔癢,可以消除體內水濕之氣,解酒,促進鬍鬚和頭髮生長,止渴,使氣往下行。用水萍來洗澡,可以生長毛髮。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它又名水花、水白、水蘇。生長在雷澤、池澤等濕地。在農曆三月採摘,曬乾。
這說的是水中大萍這種植物,不是現在常見的浮萍。《藥錄》中說,五月開花,花是白色的,就不是現在溝渠裡生長的浮萍。楚王渡江所得到的,也不是這種水萍。(出自《大觀》卷九,《政和》二一九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