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經集注》~ 草木中品 (4)
草木中品 (4)
1. 芎藭
味辛,溫,無毒。主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瘡,婦人血閉無子。除腦中冷動,面上遊風去來,目淚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諸寒冷氣,心腹堅痛,中惡,猝急腫痛,脅風痛,溫中內寒。一名胡芎,一名香果。其葉名蘼蕪。生武功川穀斜谷西嶺。三月、四月採根,曝乾。(得細辛治金瘡止痛,得牡蠣治頭風吐逆,白芷為之使,惡黃連。)
今惟出歷陽,節大莖細,狀如馬銜,謂之馬銜川芎。蜀中亦有而細,人患齒根血出者,含之多瘥。苗名蘼蕪,亦入藥,別在下說。世方多用,道家時須爾。胡居士云:武功去長安二百里,正長安西,與扶風、狄道相近。斜谷是長安西嶺下,去長安一百八十里,山連接七百里。(《大觀》卷七,《政和》一七四頁)
白話文:
芎藭,味道辛辣,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中風侵入腦部引起的頭痛,寒邪引起的痹症,筋脈攣縮和抽搐,外傷出血,婦女月經閉止不孕。可以去除腦部寒冷引起的抽動,臉上游走不定的風邪,眼睛流淚,多痰多唾,頭暈目眩如醉酒,各種寒冷氣滯,心腹堅硬疼痛,中邪,突然發作的腫痛,脅肋部的風痛,溫暖中焦、驅散內寒。芎藭又名胡芎,又名香果。它的葉子叫做蘼蕪。生長在武功的川谷和斜谷西嶺。三月、四月採集根部,曬乾。(和細辛一起用可以治療外傷止痛,和牡蠣一起用可以治療頭痛嘔吐,白芷可以引導藥效,忌與黃連同用。)
現在只有歷陽出產的芎藭,莖部粗大而分支細,形狀像馬嚼子的銜鐵,所以叫做馬銜川芎。蜀地也有芎藭,但比較細小,牙齦出血的人,含在口中可以治癒。芎藭的苗叫做蘼蕪,也可以入藥,會在後面另外說明。世俗常用的藥方多有用到芎藭,道家也經常需要用到。胡居士說:武功距離長安二百里,正好在長安的西邊,與扶風、狄道相近。斜谷是長安西嶺的山下,距離長安一百八十里,山脈連綿七百里。(《大觀》卷七,《政和》一七四頁)
2. 藁本
味辛、苦,溫、微溫、微寒,無毒。主治婦人疝瘕,陰中寒腫痛,腹中急,除風頭痛,長肌膚,悅顏色。闢霧露潤澤,治風邪嚲曳,金瘡,可作沐藥面脂。實主風流四肢。一名鬼卿,一名地新,一名微莖。生崇山山谷。正月、二月採根,曝乾,三十日成。惡䕡茹。
世中皆用川芎根鬚,其形氣乃相類。而《桐君藥錄》說川芎苗似藁本,論說花實皆不同,所生處又異。今東山別有藁本,形氣甚相似,惟長大爾。(《大觀)卷八,《政和》二一二頁)
白話文:
味道辛辣、苦澀,藥性溫、微溫、微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婦女疝氣、陰部寒冷腫痛、腹部絞痛,能去除風邪引起的頭痛,使肌肉生長、容顏美麗。能避開霧氣和露水的侵襲,治療風邪引起的肢體拖曳、金瘡(外傷),可以製成沐浴藥或面脂。藥性真實主要作用於風邪侵犯的四肢。別名鬼卿、地新、微莖。生長在高山的山谷中。正月、二月採根,曬乾,約三十天就能乾燥完成。忌與䕡茹同用。
世上都用川芎的根鬚,它們的形狀和氣味很相似。但《桐君藥錄》說川芎的苗很像藁本,但論說花和果實都不同,生長的地方也不同。現在東山另有藁本,形狀和氣味也很相似,只是長得比較大而已。(出自《大觀》卷八,《政和》二一二頁)
3. 麻黃
味苦,溫、微溫,無毒。主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症堅積聚。五臟邪氣緩急,風脅痛,治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傷寒頭疼,解肌,泄邪惡氣,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虛。一名卑相,一名龍沙,一名卑鹽。生晉地及河東川穀。立秋採莖,陰乾令青。(厚朴為之使,惡辛夷、石韋。)
今出青州、彭城、榮陽、中牟者為勝,色青而多沫。蜀中亦有,不好。用之折除節。節止汗故也。先煮一兩沸,去上沫,沫令人煩。其根亦止汗。夏月雜粉用之。世用治傷寒,解肌第一。(《大觀》卷八,《政和》一九九頁)
白話文:
麻黃的味道苦,性溫或微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中風、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以及瘧疾,能幫助身體發汗、散去體內的邪熱之氣,止咳、平喘、改善氣逆上衝的症狀,消除身體的寒熱不適,也能破除體內堅硬的腫塊和積聚。對於五臟的邪氣、風邪引起的脅痛、乳房方面的疾病、頻繁的流口水都有治療效果。能通暢皮膚的紋理、疏解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使肌肉放鬆、排除體內邪惡之氣,消退皮膚上的紅黑斑毒。但不可過量服用,否則會使人虛弱。麻黃又名卑相、龍沙、卑鹽。主要生長在晉地和河東地區的河谷中。在立秋時採收莖部,陰乾後保持青綠色。(厚朴可以增強它的藥效,忌與辛夷、石韋一起使用。)
現在以青州、彭城、榮陽、中牟等地出產的麻黃品質最好,顏色青綠且富含泡沫。四川也有產,但品質較差。使用時要折斷去除麻黃的節,因為節有止汗的功效。使用前先將麻黃煮沸一次,去除浮沫,因為浮沫會使人煩躁。麻黃根也有止汗的作用。夏天可以與其他藥材研磨成粉一起使用。現在人們多用麻黃治療外感風寒,解肌效果最好。(出自《大觀》第八卷,《政和》第一百九十九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