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經集注》~ 玉石三品 (1)
玉石三品 (1)
1. 玉屑
味甘,平,無毒。主除胃中熱、喘息、煩滿,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輕身長年。生藍田,採無時。(惡鹿角。)
白話文:
甘草味甘,性平,沒有毒。它的主要功效是去除胃中的熱氣、喘息、煩悶,還有止渴的功效,將其切成像麻豆一樣大的小塊服用。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使人長壽。生長於藍田,採集沒有固定的時間。(與鹿角相剋。)
此云玉屑,亦是以玉為屑,非應別一種物也。《仙經》服珏玉,有搗如米粒,乃以苦酒輩,消令如泥,亦有合為漿者。凡服玉,皆不得用已成器物,及塚中玉璞也。好玉出藍田,及南陽徐善亭部界中,日南、盧容水中,外國於闐、疏勒諸處皆善。《仙方》名玉為玄真,潔白如豬膏,叩之鳴者,是真也。
其比類甚多相似,宜精別之。所以燕石入笥,卞氏長號也。(《新修》三頁,《大觀》卷三,《政和》八一頁)
白話文:
「玉屑」是用玉石磨成的粉末,不是獨立的另一種物品。在《仙經》中,服用玉石的方法包括將玉石搗成米粒大小,混合苦酒食用,使之融化成泥狀;另外還有一種方法是將玉石磨成汁液。服用玉石時,不能使用已做成器皿的玉石,也不能使用從墳墓中採集的玉石。優質的玉石產於藍田,以及南陽郡徐善亭部界中,另外在日南、盧容水中,以及外國的於闐、疏勒等地,都盛產玉石。《仙方》中將這種玉稱為「玄真」,它潔白如豬油,敲擊時會發出鳴響,這就是真正的玉。
內容相似的藥材有很多,需要仔細區分。所以燕窩製成藥,卞氏就會長聲嘆息。(《新修本草》第3頁,《政和本草》第81頁)
2. 玉泉
味甘,平,無毒。主治五臟百病,柔筋強骨,安魂魄,長肌肉,益氣,利血脈,治婦人帶下十二病,除氣癃,明耳目。久服耐寒暑,不飢渴,不老神仙,輕身長年。人臨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變。一名玉札,生藍田山谷,採無時。(畏款冬花。)
白話文:
藥物味道甘甜,藥性平,無毒。主治五臟、百病,使筋骨柔軟有力量,安定魂魄,長出肌肉,增強元氣,使血脈順暢。治療婦女帶下疾病中的十二種病,通暢氣血,增強視力和聽力。長期服用,可以耐寒耐暑,不飢餓也不口渴,不衰老,延年益壽,身體輕盈健康,壽命延長。人臨死時服用五斤,死後三年也不會變色。別名玉札,生長在藍田山的山谷中,採摘不限時間。(藥性忌冬花。)
藍田在長安東南,舊出美玉,此當是玉之精華,白者質色明澈,可消之為水,故名玉泉。今人無復的識者,惟通呼為玉爾。張華又云:服玉用藍田珏玉白色者,此物平常服之,則應神仙。有人臨死服五斤,死經三年,其色不變。古來發塚見屍如生者,其身腹內外,無不大有金玉。
白話文:
藍田在長安東南方向,曾產出過品質良好的玉,這裡的玉被認為是玉的精華部份,白色的玉質地純淨透亮,還可以化為水,因此得名為「玉泉」。現在的人已沒有人再知道玉了,只有通稱為「玉」。張華也說:服用藍田產的白色玉石可以成仙。有人在臨死前服下五斤玉石,死後經過三年,屍體的顏色仍沒有改變。古代發掘的墳墓中,發現有屍體像活著一樣,屍體內外都含有大量的金玉。
漢制,王公葬,皆用珠襦玉匣,是使不朽故也。煉服之法,亦應依《仙經》服玉法,水屑隨宜,雖曰性平,而服玉者亦多乃發熱,如寒食散狀。金玉既天地重寶,不比余石,若未深解節度,勿輕用之。(《新修》三頁,《大觀》卷三,《政和》八二頁)
白話文:
東漢時期,王公大臣舉行葬禮時,都會使用珠玉做的棺材,以此來防止遺體腐爛。煉製丹藥的方法,也應該根據《仙經》記載的服用玉的辦法,根據個人情況加減劑量,儘管說玉的性質平和,但是服用玉的人,還是有很多出現發熱的現象,就像服用了寒食散一樣。金玉是天地間的貴重寶物,不能和其它的玉石相提並論,如果你還沒有深入瞭解服玉的規律,就不要輕易服用。
3. 丹砂
味甘,微寒,無毒。主治身體五臟百病,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通血脈,止煩滿,消渴,益精神,悅澤人面,殺精魅邪惡鬼,除中惡、腹痛、毒氣、疥瘻、諸瘡。久服通神明不老,輕身神仙,能化為汞,作末名真朱,光色如雲母,可析者良。生涪陵山谷,採無時。(惡磁石,畏鹹水。)
白話文:
它味道甘甜,略帶涼意,沒有毒性。它可以治療身體五臟的各種疾病,還能滋養精神,安定魂魄,增強氣血,使眼睛明亮,疏通血脈,止煩滿,消解口渴,增進精神,使容顏美麗,殺死精魅邪惡的鬼怪,消除中惡、腹痛、毒氣、疥瘡、瘻瘡等各種瘡。長期服用可以通神明而不衰老,輕盈的身體像神仙,可以化為水銀,製成末後叫做真朱,它的光澤像雲母一樣,可以分裂的為良品。生長在涪陵的山谷中,採摘沒有特定的時間。(它討厭磁石,害怕鹹水。)
案此化為汞及名真朱者,即是今硃砂也。世醫皆別取武都仇池雄黃夾雌黃者,名為丹砂。方家亦往往俱用,此為謬矣。涪陵是涪州,接巴郡南,今無復採者。乃出武陵,西川諸蠻夷中,皆通屬巴地,故謂之巴沙。《仙經》亦用越沙,即出廣州臨漳者,此二處並好,惟須光明瑩澈為佳。
白話文:
這化為水銀以及稱為真朱的,就是現在的硃砂。世間醫生都特別蒐集武都仇池雄黃夾雌黃的,稱為丹砂。藥方家中也經常都一起使用,這是錯誤的。涪陵就是涪州,接續巴郡的南方,如今沒有採集的了。而是出於武陵,西川各個蠻夷之中,都通屬巴地,所以稱之為巴沙。《仙經》也使用越沙,就是出於廣州臨漳的,這兩處都很好,只有必須要光明瑩澈纔是上品。
如雲母片者,謂雲母沙。如樗蒲子、紫石英形者,謂馬齒沙,亦好。如大小豆及大塊圓滑者,謂豆沙。細末碎者,謂末沙。此二種粗,不入藥用,但可畫用爾。採沙皆鑿坎入數丈許。雖同出一郡縣,亦有好惡。地有水井,勝火井也。煉餌之法,備載《仙方》,最為長生之寶。
(《新修》四頁,《大觀》卷三,《政和》七九頁)
白話文:
像雲母片一樣的,叫做雲母沙;像樗蒲子、紫石英形狀的,叫做馬齒沙,也很好。像大小豆和大小圓滑的,叫做豆沙。細末碎的,叫做末沙。這兩種比較粗,不入藥用,只可以用來畫畫。採沙都要挖坑下去幾丈深。即使同一個郡縣,品質也有好壞之分。有水井的地方產出的沙比火井的地方產出的沙更好。煉餌的方法,都記載在《仙方》裡,是長生不老的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