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杲

《蘭室秘藏》~ 卷下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2)

1. 柴胡通經湯

治小兒項側有瘡堅而不潰,名曰馬刀瘡。

柴胡、連翹、當歸梢、生甘草、黃芩、黍黏子、京三稜、桔梗(各二分)、黃連(五分)、紅花(少許)。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後服。忌苦藥泄大便。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小孩脖子旁邊長了硬塊且不易破潰的病,這種病稱為馬刀瘡。

藥方成分包含:柴胡、連翹、當歸梢、生甘草、黃芩、黍黏子、京三稜、桔梗(以上各兩份)、黃連(五份)、紅花(微量)。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像麻豆大小,全部混合為一劑。使用兩大杯水煎煮至剩下一杯,過濾掉藥渣,待溫熱時在飯後服用。需注意避免服用會導致大便瀉瀉的苦藥。

2. 白芷升麻湯

尹老家素貧寒,形志皆苦於手陽明大腸經分出癰,幼小有㿗疝,其臂外皆腫痛,在陽明左右寸脈皆短,中得之俱弦,按之洪緩有力。此癰得自八風之變,以脈斷之,邪氣在表。其證大小便如故,飲食如常,腹中和,口知味,知不在裡,也不惡風寒止熱躁,脈不浮,知不在表也。表裡既和,邪氣在經脈之中。

內經云:「凝於經絡為瘡癰。其癰出身半以上,故風從上受之。」故知是八風之變為瘡者也。故治其寒邪,調其經脈中血氣,使無凝滯而已。

炙甘草(一分) 升麻 桔梗(各五分) 白芷(七分) 當歸梢 生地黃(各一錢) 生黃芩(一錢五分) 酒黃芩 連翹 黃耆(各二錢) 中桂(少許) 紅花(少許)

上㕮咀分作二服,酒水各一大盞半,同煎至一盞,去渣稍熱,臨臥服一服而愈。

白話文:

尹老的家境一直貧困,生活艱苦。他手部的陽明大腸經區域長了膿腫,從小就有疝氣問題,手臂外側都出現腫痛的情況。他的陽明經左右寸脈都顯得短促,而中間的脈象則呈現弦狀,按下去則是洪緩且有力。這個膿腫是因受到風邪侵襲所致,根據脈象判斷,邪氣主要在體表。

然而,他的大小便、飲食和腹部狀況都正常,能感受到食物的味道,由此可推測病源不在體內。他也不畏風寒,不感到過度燥熱,脈象也不浮,顯示病源也不在體表。體內外狀況都算平和,但邪氣卻在經脈中。

內經中提到:「邪氣凝聚在經絡中會形成膿腫。如果膿腫出現在身體的一半以上,那可能是由上方的風邪入侵所致。」因此,可以推斷出這是由風邪變異導致的膿腫。治療上,主要是去除寒邪,調整經脈中的血氣,讓血氣流動順暢,避免凝滯。

藥方成分包括炙甘草、升麻、桔梗、白芷、當歸梢、生地黃、生黃芩、酒黃芩、連翹、黃耆以及少量的中桂和紅花。

將這些藥材切碎後,分成兩份。每份用一大盞半的酒和水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盞,濾掉渣滓後,趁熱在睡前服用,病情就會好轉。

3. 保生救苦散

治火燒或熱油烙及脫肌肉者

生寒水石、大黃(火煨)、黃柏(油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油調塗之,或乾用此藥塗之,其痛立止,日近完復,永無破傷風之患。

白話文:

[保生救苦散]

用於治療因火燒或熱油燙傷導致肌肉受損的情況。

所需材料:生寒水石、大黃(需先經過火烤)、黃柏(需先以油炒過),以上三種材料份量相等。

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粉,使用時可加入油調和後塗抹在傷口,或者直接將藥粉塗在傷處,能立即緩解疼痛,並加速傷口恢復,避免產生破傷風的風險。

4. 一上散

治諸般疥癬必效

雄黃(通明手呵破者) 黑狗脊 蛇床子(炒) 熟硫黃(各五錢) 寒水石(六錢) 斑蝥(十三個去翅足毛研碎)

上另研雄黃、硫黃、寒水石如粉,次入斑蝥和蛇床子、黑狗脊為細末,同研勻。先洗疥癬令湯透去痂油,調手中擦熱,以鼻中臭三兩次擦上,可一上即愈。

如痛甚及腫滿高起者,加寒水石一倍。

如不苦癢,只加黑狗脊。

如微癢,只加蛇床子。

如瘡中有蟲,加雄黃。

如喜火灸湯浴者,加硫黃。

白話文:

這是一種名為[一上散]的古方,用來治療各種皮膚病,如疥癬,效果顯著。

所需藥材如下:透明的雄黃(需用手呵氣後搗碎),黑狗脊,炒過的蛇牀子,熟硫黃(各五錢),寒水石(六錢),斑蝥(十三隻,去除翅膀、腳和毛,然後研磨成碎屑)。

首先,分別將雄黃、硫黃和寒水石研磨成粉末,再加入研磨好的斑蝥、蛇牀子和黑狗脊,一起細心混合均勻。使用前,先徹底清潔患處,去除痂皮和油脂。取藥膏在手心搓熱,聞到藥味後,塗抹於患處,通常一次就能見效。

如果病竈非常疼痛或腫脹突出,應加倍使用寒水石。

如果不感到瘙癢,只需增加黑狗脊的用量。

如果只是輕微瘙癢,只需增加蛇牀子的用量。

如果病竈有寄生蟲,則需增加雄黃的用量。

如果患者喜歡熱敷或熱水浴,則應增加硫磺的用量。

5. 聖愈湯

治諸惡瘡血出多而心煩不安,不得睡眠,亡血故也,以此藥主之。

生地黃 熟地黃 川芎 人參(各三分) 當歸身 黃耆(各五分)

上㕮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無時服。

白話文:

[聖愈湯]用於治療各種嚴重的瘡口大量出血,導致患者心情煩躁、無法安眠的情形,這是因為體內失血過多所導致的,使用這個處方來對症下藥。

處方成分包含:生地黃、熟地黃、川芎、人參(每種各取三份),以及當歸身和黃耆(每種各取五份)。

以上藥材需切碎至大小如麻豆,然後混合為一劑藥。使用兩大杯的水來煎煮,直至水量減半,過濾掉藥渣,趁溫熱服用,服用時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