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壘元戎》~ 發黃兼諸雜證 (1)

回本書目錄

發黃兼諸雜證 (1)

1. 發黃兼諸雜證


(治法在前「難知內附陰黃」;治法在後「陰證略例內附」)

小便不利者,煩躁而渴,加茯苓豬苓滑石當歸官桂。煩躁喘嘔不渴,加黃芩白朮半夏生薑茯苓。四肢遍身冷者,加附子甘草


茵陳蒿湯加減:肢體逆冷,腰上自汗,加附子乾薑甘草。身冷不止者,加附子乾薑。前藥末已,脈尚伏,加吳茱萸附子乾薑木通當歸。韓氏立名為:茵陳茯苓湯、茵陳橘皮湯、小茵陳湯、茵陳四逆湯、茵陳附子湯、茵陳茱萸湯。大抵只是仲景陰證藥內加茵陳也,用者要當識之。


掌中金丸,治婦人乾血氣。

穿山甲(炮)、甘草苦丁香川椒、**苦葶藶白附子草烏頭豬牙皂角(各一錢)、巴豆(一錢,全用研)。上共為細末,生蔥絞汁和丸,彈子大。每用一丸,新綿包定,納陰中。一日即白,二日即赤,三日即血,神效。


龍腦雞蘇丸,上焦熱。

除煩解勞,去肺熱咳嗽,心熱驚悸,脾胃熱口甘吐血,肝膽熱泣出口苦,腎熱神志不定。上而酒毒膈熱消渴,下而血滯五淋血崩等疾。

薄荷(一斤)、麥門冬(去心一兩)、甘草(一兩半)、生乾地黃(六兩,各為末)、黃耆新蒲黃阿膠(炒)、黃連人參木通(各一兩)、柴胡(二兩,銼,同木通沸湯半升浸一日夜紋取汁)。上為細末,好蜜二斤,先煉一二沸,然後下生地黃末,不住手攪,時加木通柴胡汁,浸熬成膏,勿令火緊焦了。然後將前藥末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虛勞煩熱梔子湯下。肺熱黃芩湯下。心熱悸動恍惚人參湯下。唾咯吐衄四血,去心麥門冬湯下。脾胃熱赤芍藥生甘草湯下。肝熱防風湯下。腎熱黃柏湯下。治五淋及婦人漏下,車前子湯下。痰嗽者,生薑湯下。莖中痛者,蒲黃滑石末一錢調下。氣逆者,橘皮湯下。室女虛勞寒熱潮作,煎柴胡人參湯下。以上並食後臨臥服。


黃耆膏子煎丸,治證同前。人參白朮(各一兩半)、柴胡黃芩(各一兩)、白芷知母甘草(炙各半兩)、鱉甲(一個半大者,酥炙)。上為細末,黃耆膏子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百沸湯空心下。上用黃耆半斤(粗末),水二斗,熬一半,梔去滓,再熬令不住攪成膏,至鬥斤,入白蜜一兩、餳一兩,再熬令蜜餳熟,得膏十兩,放令丸藥。


地骨皮枳殼散,治骨蒸壯熱,肌肉消瘦,少力多困,夜多盜汗。地骨秦艽柴胡枳殼知母當歸鱉甲(醋炙黃)。上等分為末,水一盞,桃枝柳頭各七個,薑三片,烏梅一個,每服去滓臨臥服。


易簡芎歸湯,治一切去血過多眩暈悶絕。傷胎去血、產後去血、崩中去血、拔牙去血、金瘡去血不止者,舉頭欲倒,悉能治之。川芎當歸(各等分)。上㕮咀,水煎熱服。若產後眩暈,加芍藥。產後腹疼不可忍,加官桂、酒、童便合煎。妊娠子死或不死,胎動,酒水合煎即下,未死者即安。若虛損腹痛,少氣頭眩,自汗,每服加羊肉一兩、生薑十片水煎。若臨月服之,則縮胎易產。若室女婦人心腹絞痛,經脈不調,水煎服。若妊娠胎氣不安,產後諸疾,酒水煎服。若難生倒橫,子死腹中,先用黑豆一大合炒熟,水與小便合煎服。若難產,用百草霜香白芷等分,童子小便、好醋各一合,沸湯煎服,甚者再服已分娩矣。若腸風藏毒,每服加槐花末五分,三日取下血塊即愈。若吐血,亦宜服此。若血氣上喘下腫,空心煎艾湯調下。若產後惡血注心,迷悶喘急腹痛,依前用黑豆生薑自汁然煎服。若產後頭痛,加荊芥。若崩中漏下失血不止,加香附子(炒),每兩入甘草一錢,沸湯點服。若有白帶者,加芍藥半兩、乾薑等分,米飲湯調下。

白話文:

發黃兼諸雜證

(治療方法在前面難以知曉,內含陰黃的治療方法在後面,陰證的簡單例子在內。)

小便不順暢,導致煩躁口渴的,加入茯苓、豬苓、滑石、當歸、官桂。如果煩躁、氣喘、想吐但不口渴,加入黃芩、白朮、半夏、生薑、茯苓。如果四肢全身冰冷的,加入附子、甘草。

茵陳蒿湯的加減方:如果四肢冰冷,腰部以上卻自己出汗,加入附子、乾薑、甘草。如果全身冰冷持續不止,加入附子、乾薑,使用前面的藥方。

如果脈象虛弱難以察覺,加入吳茱萸、附子、乾薑、木通、當歸。韓氏把這些方子命名為茵陳茯苓湯、茵陳橘皮湯、小茵陳湯、茵陳四逆湯、茵陳附子湯、茵陳茱萸湯,大致上只是在張仲景的陰證藥方中加入茵陳,使用時要注意辨別。

掌中金丸:治療婦女因血枯而引起的疾病。

穿山甲(炮製過)、甘草、苦丁香、川椒、苦葶藶、白附子、草烏頭、豬牙皂角(各一錢)、巴豆(一錢,全部研磨)。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用生蔥絞出的汁調和,做成彈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一丸,用新棉包裹後塞入陰道,一天後會呈現白色,第二天會呈現紅色,第三天就會出血,效果神奇。

龍腦雞蘇丸:治療上焦(身體上半部)有熱的疾病。

可以消除煩躁、解除勞累、去除肺熱、咳嗽、心熱、驚悸、脾胃熱、口甜、吐血、肝膽熱、哭泣、口苦、腎熱、神志不清等症狀。還可以治療上部的酒毒、膈熱、消渴,下部的血瘀、五淋(排尿困難)、血崩等疾病。

薄荷(一斤)、麥門冬(去心一兩)、甘草(一兩半)、生地黃(六兩,各研磨成末)、黃耆、蒲黃、阿膠(炒過)、黃連、人參、木通(各一兩)、柴胡(二兩,切碎與木通一同用半升沸水浸泡一晝夜,然後取汁)。以上藥材都研磨成細末,用二斤好蜂蜜,先煉煮一兩次,然後加入生地黃末,不停攪拌,期間加入木通柴胡汁,熬煮成膏狀,不要讓火太大燒焦了。然後將之前的藥末混合,做成豌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白開水送服。虛勞煩熱用梔子湯送服,肺熱用黃芩湯送服,心熱、心悸、恍惚用人參湯送服,吐血、咯血、流鼻血等出血症狀用去除心部麥門冬的麥門冬湯送服,脾胃熱用赤芍藥甘草湯送服,肝熱用防風湯送服,腎熱用黃柏湯送服,治療五淋及婦女漏下(陰道不正常出血)用車前子湯送服。痰嗽用生薑湯送服,陰莖疼痛用蒲黃滑石末一錢調服,氣逆用橘皮湯送服,未婚女子虛勞發熱,時冷時熱,用柴胡人參湯送服。以上都是在飯後或臨睡前服用。

黃耆膏子煎丸:治療的病症與前面相同。用人參、白朮(各一兩半)、柴胡、黃芩(各一兩)、白芷、知母、甘草(炙過,各半兩)、鱉甲(一個半,大的,用酥油炙烤過)。以上藥材都研磨成細末,用黃耆膏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剛燒開的熱水空腹送服。黃耆膏的製作方法是:用黃耆半斤粗末,加水二斗,熬煮到剩下一半時,去掉藥渣,再熬煮,不停攪拌成膏狀,大約剩下一斗時,加入白蜜一兩、麥芽糖一兩,再熬煮到蜜、糖熟透,得到十兩膏,冷卻後用來製作藥丸。

地骨皮枳殼散:治療骨蒸(身體發熱像蒸一樣)、虛弱發熱、肌肉消瘦、體力不足、疲倦、夜間盜汗。用藥為:地骨皮、秦艽、柴胡、枳殼、知母、當歸、鱉甲(用醋炙烤到黃色)。以上藥材等份研磨成末,用水一盞,加入桃枝、柳枝各七個、生薑三片、烏梅一個,每服一劑,去藥渣,臨睡前服用。

易簡芎歸湯:治療各種原因導致的失血過多、頭暈、昏厥、流產、產後失血、崩漏、拔牙出血、外傷出血,只要是血流不止,甚至虛弱到要昏倒的情況都能治療。

用川芎、當歸(等份),切碎後用水煎服。如果是產後頭暈,加入芍藥。如果是產後腹痛難忍,加入官桂,用酒和童子小便一同煎煮。

如果懷孕後胎兒死亡或胎動不安,用酒和水一同煎煮服用,可以使胎兒順利產出,若胎兒未死,則可安胎。如果身體虛弱、腹痛、氣短、頭暈、自汗,每次服用時加入羊肉一兩、生薑十片,用水煎煮。如果臨近生產時服用,可以縮短產程,使生產順利。如果是未婚女子或婦女心腹疼痛、經脈不調,用水煎煮服用。如果是妊娠期間胎氣不安,或者產後各種疾病,用酒和水煎煮服用。如果是難產、胎位不正、胎兒死在腹中,先用黑豆一大合炒熟,用水和童子小便一起煎煮服用。如果是難產,可以用百草霜、香白芷等份,用童子小便和好醋各一合,用沸水煎服,嚴重者可以再服一次,就可以順利分娩。如果是腸風(痔瘡)或藏毒,每次服用加入槐花末五分,三天後排出血塊就會痊癒。如果是吐血,也適合服用此方。如果是氣血上逆、下身腫脹,空腹用艾葉湯調服。如果是產後惡露瘀滯、導致心煩意亂、氣喘、腹痛,仍舊按之前方法,用黑豆加生薑汁煎服。如果是產後頭痛,加入荊芥。如果是崩漏、失血不止,加入炒過的香附子,每兩加入甘草一錢,用沸水沖泡後服用。如果是有白帶,加入芍藥半兩、乾薑等份,用米湯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