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二·傷寒部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二·傷寒部 (3)

1. 叉手冒心

發汗過多,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方論見悸。)

白話文:

如果因為治療而發汗過量,患者會出現雙手交叉胸前,像是在護住心臟的動作,且感覺心臟悸動,希望有人或物能壓在胸口上以舒緩不適的情況,這種狀況適用桂枝甘草湯來治療。(關於此藥方的詳細討論可參考「心悸」一節。)

2. 驚悸

少陽耳聾目赤,胸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論見口苦。)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宜,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半夏(二合),大棗(六枚),柴胡(四兩),生薑,人參,龍骨,鉛丹,桂枝,茯苓(各一兩半),大黃(二兩半),牡蠣(一兩半),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溫服。

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起臥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活人》云:醫以火於臥床下或周身用火迫劫汗出,或熨而成火邪者是也。)

桂枝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桂枝(去皮,三兩),甘草(炙,二兩),生薑(切,三兩),牡蠣(炒,五兩),龍骨(四兩),大棗(十二枚),蜀漆(洗,去腥三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溫服。

太陽傷寒者,加溫針必驚也。風溫脈浮自汗,身重多眠,若被火者,微則發黃,劇則如驚癇,時瘛瘲。(論見風溫。)陽明病,脈浮緊,口苦咽乾,腹滿,若加燒針,必怵惕煩躁不眠。(論見自汗。)

白話文:

[驚悸]

如果出現少陽病的症狀,如耳朵聽力下降、眼睛紅腫,胸部有飽脹感且感到煩悶,這種情況下不能嘔吐也不能瀉下,若強行嘔吐或瀉下會導致心悸和驚恐的情況發生。(詳細理論可參考口苦的討論。)

得了傷寒病,大約八九天的時間,如果進行瀉下治療,可能會導致胸部憋悶、煩躁驚恐、小便不順暢,甚至出現說胡話的現象,全身感覺沉重,翻身都很困難,這種情況下,適合使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成分包括:半夏20毫升,大棗6顆,柴胡120克,生薑,人參,龍骨,鉛丹,桂枝,茯苓各45克,大黃62.5克,牡蠣45克,

將這些材料切碎,每次服用15克,加入約375毫升的水,煎煮至剩下約300毫升,濾掉藥渣後溫熱服用。

如果傷寒病患者脈搏浮動,醫生使用火療強製出汗,可能會導致失去體內的陽氣,進而引發驚恐、狂躁,晚上睡覺也會很不安穩,這種情況下,應該使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的成分包括:桂枝(去皮)90克,炙甘草60克,生薑90克,炒牡蠣150克,龍骨120克,大棗12顆,蜀漆(洗去腥味)90克,

將這些材料切碎,每次服用15克,加入約375毫升的水,煎煮至剩下約300毫升,濾掉藥渣後溫熱服用。

太陽傷寒的患者,如果進行溫針治療,可能會引起驚恐的情況。風溫病患者,脈搏浮動且自汗,身體感覺沉重,嗜睡,如果用火療,輕微的可能會導致皮膚泛黃,嚴重的可能會像驚癇那樣,偶爾抽搐。(詳細理論可參考風溫的討論。)陽明病患者,脈搏緊繃,口苦喉嚨乾燥,腹部有飽脹感,如果再用火療,可能會引起心悸、煩躁,影響睡眠。(詳細理論可參考自汗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