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一·傷寒部 (10)
卷之三十一·傷寒部 (10)
1. 下利
赤石脂禹餘糧湯
赤石脂,禹餘糧(各四兩),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煎溫服。不瘥,再服。
下後心下痞硬,腹中雷鳴,乾嘔而利者,甘草瀉心湯。(方論見痞。)下後心下痞硬,表裡不解而利者,桂枝人參湯。(方論見痞。)下利脈促,表不解,喘汗而利者,葛根黃芩黃連湯。(論見前下利有表條。)凡藥下後,潮熱脅滿,嘔而利者,先用小柴胡湯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
(論見潮熱。)凡藥下後,譫語,脈調和,小便利,而下利不厥者,調胃承氣湯。(論見譫語。)下後脈大浮革,腸鳴而利者,當歸四逆湯。(論見前下利脈治條。)下後脈數不解者,必便膿血。(論見前便血條。)下後成陰症,厥逆,咽不利,唾膿而利者,麻黃升麻湯。(論見厥利條。
)
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為欲解也。雖煩,下利必自愈。傷寒脈浮緩,手足溫,至七八日忽暴煩,下利日十餘行者,必自止。(論見黃門。)發熱而厥,七日下利者,為難治。傷寒六七日不利,便發熱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陰無陽故也。
少陰病但欲臥,不煩,至五六日,忽自利,煩躁不得寐者死。(論見但欲寐。)下利,脈沉弦者,下重也;脈大者,為未止;脈微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今自愈。下利脈數而渴者,自愈。設不瘥者,必清膿血。(論見前。)下利脈數,有微熱,汗出,今自愈。
設復緊,為末解。傷寒下利日十餘行,脈反沉者死。假令下利,寸口關上尺中悉不見脈,然尺中時一小見,脈再舉頭者,腎氣也,若損脈來至,為難治。下利清穀,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
白話文:
赤石脂禹餘糧湯
用赤石脂和禹餘糧各四兩,將它們搗碎,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後溫服。如果沒好轉,可以再服一次。
如果腹瀉之後,出現心口堵塞、腹部腸鳴、想吐又拉肚子的情況,可以使用甘草瀉心湯。(相關論述見「痞」的章節。)如果腹瀉後,心口堵塞,而且表裡都沒解決好而繼續腹瀉,可以使用桂枝人參湯。(相關論述見「痞」的章節。)如果腹瀉時脈搏急促,表證還沒解除,而且伴隨喘氣、出汗的症狀,可以使用葛根黃芩黃連湯。(相關論述見前面「下利有表」的條文。)凡是服藥後,出現潮熱、胸脅脹滿、想吐又腹瀉的情況,應先用小柴胡湯來解除表證,再用柴胡加芒硝湯。(相關論述見「潮熱」的章節。)凡是服藥後,出現胡言亂語、脈搏平和、小便通暢,而且腹瀉卻沒有出現四肢厥冷的情況,可以使用調胃承氣湯。(相關論述見「譫語」的章節。)如果腹瀉後,脈象變得大而浮散,像是皮革一樣,同時伴隨腸鳴和腹瀉,可以使用當歸四逆湯。(相關論述見前面「下利脈治」的條文。)如果腹瀉後,脈象仍然頻數不緩解,必定會拉膿血。(相關論述見前面「便血」的條文。)如果腹瀉後變成陰證,出現四肢厥冷、咽喉不利、口吐膿液且腹瀉,可以使用麻黃升麻湯。(相關論述見「厥利」的條文。)
少陰病,脈象緊,到了七八天自己開始腹瀉,脈搏突然變得微弱,手腳反而轉溫,而且脈象的緊弦感消失,這是病情要好轉的徵兆。即使感到煩躁,腹瀉也一定會自己痊癒。傷寒,脈象浮緩,手腳溫暖,到了七八天突然感到煩躁,腹瀉一天拉十幾次,也一定會自己停止。(相關論述見「黃門」的章節。)發燒又四肢厥冷,七天後腹瀉的,屬於難治的情況。傷寒六七天沒有腹瀉,反而開始發燒又腹瀉,而且汗流不止的,會死亡,這是因為有陰無陽的緣故。
少陰病患者只想躺著睡覺,不感到煩躁,到了五六天突然開始腹瀉,而且煩躁不安難以入睡的,會死亡。(相關論述見「但欲寐」的章節。)腹瀉時,脈象沉而弦的,是下墜的感覺;脈象大的,說明腹瀉還沒停止;脈象微細而數的,說明腹瀉將要自己停止,即使發燒也不會死亡。腹瀉時有微熱和口渴,脈象虛弱的,現在會自己痊癒。腹瀉時脈象頻數而且口渴的,也會自己痊癒。如果沒好的,必定會拉出清膿血。(相關論述見前面。)腹瀉時脈象頻數,有微熱、出汗的,現在也會自己痊癒。如果脈象又變成緊弦的,表示病情還沒解除。傷寒,腹瀉一天拉十幾次,脈象反而沉下去的,會死亡。假設腹瀉時,寸口、關上、尺中都摸不到脈,但是尺中偶爾會有一點小小的脈搏跳動,而且脈搏跳動向上,這是腎氣的表現,如果脈象損傷來勢微弱,屬於難治的情況。腹瀉拉出清稀的食物殘渣,不可用發汗解表的方法,如果發汗,必定會引起腹部脹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