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一·脾胃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一·脾胃門 (1)

1. 口燥咽乾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乾者,宜下之,大承氣湯。少陰病,自利純青色水,心下痛,口燥乾者,宜大承氣湯。(論見下利。)傷寒無大熱,口燥渴,背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陽明病,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若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方論見渴表解條。)

太陽病,下後不大便,日晡潮熱,心下滿痛,而舌上燥渴者,宜大陷胸湯。

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咽者,必衄。(海藏云:漱水不咽,胸滿,心下手不可近者,桃仁承氣主之。)

病人默默欲眠,目不能閉,起居不安,聲嗄,或咽乾者,當作狐惑治之。咽喉乾燥者,不可發汗。

白話文:

[口乾喉燥]

得了少陰病症,兩三天後,感到口極度乾燥,這時應使用下法治療,可服用大承氣湯。若少陰病患者,自行排泄出純青色的水樣便,且伴有心下疼痛與口乾燥,也適合服用大承氣湯。(相關討論請參考下痢一節。)患了風寒病,沒有高燒,卻口乾渴,背部感覺寒冷,應該服用白虎加人參湯。陽明病,發燒且出汗,不畏寒反而怕熱,如果口乾舌燥,也適用白虎加人參湯。(此方與討論詳見渴表解一節。)

太陽病,經過治療後未有大便,下午開始出現潮熱,心下部滿痛,舌面乾燥並口渴,應服用大陷胸湯。

陽明病,口乾燥,只想含水卻不想吞嚥,可能會鼻出血。(海藏先生說:只想含水卻不想吞嚥,胸部滿悶,手不能接近心下部位,可用桃仁承氣湯來治療。)

患者沉默寡言,想睡卻眼瞼無法閉合,生活起居不安穩,聲音沙啞,或者喉嚨乾燥,應按狐惑病來治療。喉嚨乾燥的患者,不能用發汗的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