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一·傷寒部 (2)
卷之三十一·傷寒部 (2)
1. 黃
(王叔和原入陽明篇)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當發身黃。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腑穢當去故也。
〔海〕色如煙燻黃,乃濕病也,一身盡痛。色如橘子黃,乃黃病也,一身不痛。
〔成〕濕家之黃也,身黃似熏黃,雖黃而色暗不明也。熱家之黃也,身黃似橘子色,甚者勃勃出,染著衣,正黃如黃柏,是其正黃色也。色如熏黃,一身盡痛,發熱者為濕痹,若脈沉緩,小便不利者,甘草附子湯、五苓散。若脈大頭痛鼻塞者,納藥鼻中則愈矣。(論見體痛。)
〔許〕一人病身體痛,面黃,喘滿,頭痛,自能飲食,大小便如常。予診之脈大而虛,鼻塞而煩。予曰:非濕熱宿谷相搏,此乃頭中寒濕,非茵陳五苓不可行也。仲景云:濕家病身疼痛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初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攻鼻故塞,納藥鼻中則愈。仲景無藥方,此方見《外臺》。
《刪繁》症云:治天行熱病,蓋通貫臟腑,寒濕沉於骨髓之間,或為黃疸,宜瓜蒂散,即此方也。(瓜蒂散方見後黃續條。)
又有一舟梢,病傷寒發黃,鼻痠痛,身與目如金色,小便赤而數,大便如常。或者欲用茵陳五苓。予曰:非其治也,小便利,大便如常,則知病不在臟。今眼睛鼻頞痛,是病在清道中。清道者,華蓋肺之經也,若下大黃,則必腹脹為逆。亦用瓜蒂散,先含水,次搐之,鼻中黃水盡乃愈。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湯主之。陽明胃家實,身無汗,但頭汗出,小便不利,飲水漿發黃,亦,茵陳蒿湯,主之。
茵陳蒿(嫩者,一兩),大黃(半兩),山梔(二錢),
上㕮咀,用水三大盞,先煎茵陳減半,納二味,煎熟溫服,日三服,小便當利,如皂莢汁狀,色正赤。過一宿,腹滿減,黃從小便中去也。
身黃脅痛,小便難,未下者宜柴胡,下後者忌柴胡。(二法俱見胸脅痛門。)
傷寒發汗後而身目俱黃,所以然者,以寒濕在裡不解故也。法不可下,當於寒濕中求之。(與熏法同。)
太陽病,脈浮數,為表未解,醫反下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論見結胸。《活人》云:茵陳湯主之。)陽明病,面赤,攻之必發熱身黃,小便不利。(論見胃實。)陽明病,黃而腹滿,脈遲,飽則頭眩,小便難者,雖下之,腹滿如故。
(論見腹滿。)下後不能食,脅下滿痛,頸項強,小便難而身黃者,與柴胡湯必下重。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身必發黃。風溫脈浮汗出,身重多眠,若被火則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瘲。(論見風溫。)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論見頭汗。)
白話文:
黃疸
傷寒病,如果脈象是浮緩,手腳卻是溫熱的,這表示病邪停留在太陰經,應該會出現黃疸。如果小便通暢,就不會發黃。到了七八天,即使出現非常煩躁、一天拉肚子十幾次的情況,也會自己停止,因為脾的功能恢復了,體內的穢物也排泄出去了。
黃疸的顏色如果像煙燻過的黃色,那是濕邪引起的,會全身疼痛。如果顏色像橘子黃,那是黃疸病,不會全身疼痛。
濕邪引起的黃疸,身體的黃色像被煙燻過一樣,顏色暗淡不明亮。熱邪引起的黃疸,身體的黃色像橘子皮的顏色,嚴重的甚至會黃到像黃柏一樣,是正黃色。黃疸的顏色像煙燻過的黃,又全身疼痛、發熱的,屬於濕痹,如果脈象沉緩、小便不暢的,可以用甘草附子湯或五苓散治療。如果脈象大、頭痛、鼻塞的,將藥塞入鼻中就可以痊癒。(詳見關於身體疼痛的論述。)
有一個人身體疼痛、面色發黃、喘促、頭痛,但能正常吃飯,大小便也正常。我診斷他的脈象是虛大,而且鼻塞、煩躁。我說:「這不是濕熱與積食相互作用,而是頭部有寒濕,不能用茵陳五苓散治療。」仲景說:「濕邪引起的病,會身體疼痛發熱、面色發黃、喘促、頭痛鼻塞煩躁,脈象大,但還能正常吃飯,腹部沒有不適,病在頭部,是寒濕侵襲鼻部導致的鼻塞,把藥塞入鼻中就能痊癒。」仲景沒有提供藥方,這個方子在《外臺》中可以找到。
《刪繁》說,治療天行熱病,這種病會影響五臟六腑,寒濕會沉積在骨髓之間,有時會導致黃疸,應該用瓜蒂散,就是這個方子。(瓜蒂散的方子在後面的黃疸條目中。)
還有一位船工,得了傷寒,出現黃疸,鼻子酸痛,身體和眼睛像金色一樣,小便赤黃而且次數頻繁,大便正常。有人想用茵陳五苓散治療。我說:「這不是對症的治療方法,小便通暢,大便正常,就知道病不在內臟。現在眼睛和鼻子都痛,說明病在呼吸道。呼吸道是肺經所經過的地方,如果用大黃下瀉,一定會導致腹脹逆氣。也應該用瓜蒂散,先含一口水,再將藥粉吸入鼻腔,等鼻中的黃水排盡就好了。」
傷寒病到了七八天,如果身體黃得像橘子皮,小便不暢,腹部稍微脹滿,可以用茵陳湯治療。陽明胃氣實,身體沒有汗,只有頭部出汗,小便不暢,喝水後就出現黃疸,也應該用茵陳蒿湯治療。
茵陳蒿(嫩的,一兩)、大黃(半兩)、山梔(二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三大碗,先煎茵陳蒿至水量減半,再放入大黃和山梔,煎好後溫服,一天三次。小便應該會通暢,像皂莢汁一樣,顏色是正紅色。過了一夜,腹脹會減輕,黃疸也會從小便中排出。
身體黃疸,脅肋疼痛,小便困難,還沒有瀉下的,應該用柴胡劑;瀉下後就不要用柴胡劑。(這兩種治療方法在胸脅痛的章節中都有提到。)
傷寒病,發汗後,如果身體和眼睛都發黃,那是因為寒濕在體內沒有解除的緣故。這種情況不能用下法,應該從去除寒濕入手治療。(治療方法與熏法相同。)
太陽病,脈象浮數,表示表邪沒有解除,醫生反而用了下法,如果沒有發生結胸,只是頭部出汗,身體其他地方沒有汗,汗只到脖子就停了,小便不暢,身體一定會發黃。(詳見關於結胸的論述。《活人》說:可以用茵陳湯治療。)陽明病,如果面色發紅,用下法治療一定會導致發熱和身體發黃,小便不暢。(詳見關於胃實的論述。)陽明病,出現黃疸和腹脹,脈象遲緩,吃飽飯就頭暈,小便困難,即使用了下法,腹脹還是沒辦法消除。(詳見關於腹脹的論述。)
瀉下後,不能進食,脅肋下滿痛,頸項強硬,小便困難而且身體發黃的,用柴胡湯治療,一定會導致裏急後重。
陽明病,如果用火烤,額頭稍微出汗,小便不暢,身體一定會發黃。風溫病,脈象浮、出汗、身體沉重想睡覺,如果用火烤,會稍微發黃,嚴重的會出現驚癇,時不時地抽搐。(詳見關於風溫的論述。)太陽中風病,用火烤強迫發汗,邪風被火熱逼迫,血氣流動紊亂,失去常度,兩陽相熏,灼燒身體,導致發黃。(詳見關於頭汗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