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一·傷寒部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一·傷寒部 (9)

1. 乾嘔

乾嘔發熱,兼自汗惡風鼻鳴者,桂枝湯。兼表不解,有水氣而咳者,小青龍湯。(方見發熱。)

乾嘔脅痛,若表解身涼,短氣汗出,不惡寒者,十棗湯。若兼往來寒熱,脈沉緊者,小柴胡湯。(論見往來寒熱。)

乾嘔下利,若兼表不解,發熱而咳者,小青龍湯去麻黃加芫花湯。(論見咳。)若表身涼,脅痛,短氣汗出者,十棗湯。(論見脅痛。)若因下後,

心下痞硬滿,腹中雷鳴,日利數行者,甘草瀉心湯。(論見痞。)

若脈微厥逆者,宜白通湯。若用白通湯溫後利不止,厥逆無脈者,白通加豬膽汁湯。(論見下利。)

乾嘔厥逆,若脈微下利者,通脈四逆湯、白通加豬膽汁湯。(論見下利。)若脈弦遲不利者,四逆湯。(論見吐。)

白話文:

[乾嘔]

如果出現乾嘔且發燒,同時自個兒出汗怕風和鼻塞,這種情況適用於桂枝湯。如果同時有感冒症狀未解,並且身體有水氣導致咳嗽,則應使用小青龍湯。(相關藥方可參考發燒一節。)

如果乾嘔伴隨脅痛,但感冒症狀已解,身體冷卻,短氣且大量出汗,不再感到寒冷,這時應該服用十棗湯。若同時有寒熱交替的症狀,脈搏沉緊,則應使用小柴胡湯。(詳情可參閱往來寒熱一節。)

如果乾嘔並伴有下痢,同時感冒症狀未解,發燒且咳嗽,應使用去掉麻黃的小青龍湯加上芫花湯。(詳細討論可參閱咳嗽一節。)如果身體冷卻,脅痛,短氣且大量出汗,這時應服用十棗湯。(詳情可參閱脅痛一節。)如果在治療後,

胃部感覺硬滿,腹部響聲如雷,每日多次下痢,這時應使用甘草瀉心湯。(詳情可參閱痞症一節。)

如果脈搏微弱且有手足冰冷的現象,應使用白通湯。若使用白通湯溫暖後下痢仍不止,手足冰冷且脈搏消失,這時應使用添加豬膽汁的白通湯。(詳細討論可參閱下痢一節。)

如果乾嘔伴隨手足冰冷,且脈搏微弱並有下痢,可使用通脈四逆湯或添加豬膽汁的白通湯。(詳情可參閱下痢一節。)如果脈搏緊繃且延遲,並無下痢,這時應使用四逆湯。(詳細討論可參閱嘔吐一節。)

2. 乾嘔續法

〔仲〕渴而飲水嘔者,柴胡不中與也。宜治膈間有水,赤茯苓湯主之。

赤茯苓湯,治傷寒嘔噦,心下滿,胸膈間有停水,頭眩心悸。

赤茯苓(一兩),半夏(薑製,半兩),橘紅,芎藭(各半兩),人參(一兩),白朮(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姜五片,水煎服。

傷寒瘥後嘔者,有餘熱在胃脘也,竹葉石膏湯加生薑主之。

〔海〕,葛根湯,治傷寒乾嘔不止。

葛根,人參(各一兩),茯苓(半兩),半夏(薑製,七錢半),白朮(半兩),黃耆(七錢半),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生薑三片,棗二枚,同煎服。

白話文:

【乾嘔治療方法】

如果口渴喝水就嘔吐,表示這時候不適合使用柴胡湯。應該是膈間有水氣問題,可以使用赤茯苓湯來治療。

赤茯苓湯用於治療感冒引起的嘔吐,胸口脹滿,胸膈之間有積水,頭暈心悸的情況。

所需藥材為赤茯苓一兩,半夏(薑製)半兩,橘紅、芎藭各半兩,人參一兩,白朮半兩。將這些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五片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感冒痊癒後仍持續嘔吐,可能是胃部仍有殘留的熱度,可以使用竹葉石膏湯,並加入生薑來治療。

另外,葛根湯用於治療因感冒導致的持續乾嘔。

所需藥材為葛根、人參各一兩,茯苓半兩,半夏(薑製)七錢半,白朮半兩,黃耆七錢半,麥門冬(去心)一兩,甘草(炙)一兩。將這些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三片生薑和兩枚棗,一起煎煮後服用。

3. 少陽病

4. 口苦咽乾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活人》云:宜小柴胡湯。)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誤吐氣虛者悸,誤下血虛者驚。)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家,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悸。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少陽欲解時,從寅至辰上。

陽明病,腹滿,脈浮緊,口苦咽乾而喘。若其人發熱惡寒,誤下之,則腹滿,小便難。若其人發熱不惡寒反惡熱,誤下之,則胃空虛,為懊憹;誤下之,則譫語;誤加燒針,則不得眠。(論見腹滿。許學士云:宜小柴胡湯。)

白話文:

[口苦咽乾]

在少陽病的症狀中,會有口苦、咽乾、眼睛眩暈的現象。(《活人》書中提到:適合服用小柴胡湯。)

當少陽受到風邪影響,可能會導致雙耳聽力下降,眼睛泛紅,胸口感覺悶堵且煩躁。這種情況不能使用催吐或瀉下的方法治療,如果使用這些方法,可能會引起心悸和驚恐。(錯誤地催吐會導致氣虛引起的心悸,錯誤地下瀉會造成血虛導致的驚恐。)

感冒後如果脈象呈現弦細,伴隨頭痛發燒,屬於少陽病的範疇。對於少陽病不能輕易發汗,發汗可能會引發譫語,因為這涉及到胃部功能,如果胃部調理得宜,病情就能康復,否則會出現煩躁和心悸的狀況。感冒三天後,如果少陽的脈象變弱,表示病情正在逐漸好轉。少陽病最有可能痊癒的時間段,是從清晨的寅時到辰時。

在陽明病的情況下,可能有腹部脹滿,脈搏浮動緊繃,口苦、咽乾和呼吸困難的症狀。如果病人出現發燒與畏寒,錯誤地使用下瀉法,會導致腹部更嚴重的脹滿以及小便困難。如果病人出現發燒但不畏寒反而怕熱,錯誤地下瀉,會造成胃部空虛,產生懊惱不安的感覺;錯誤地下瀉,還可能導致譫語;如果再錯誤地使用燒針療法,可能會導致失眠。(對於這種情況,許學士認為:應當服用小柴胡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