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九·腎膀胱部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九·腎膀胱部 (4)

1. 耳聾

其二取手陽明絡。經云:手陽明之別,名曰偏歷,去腕三寸,別入太陰,實則齲聾,取之所別也。又云:邪客手陽明之絡,令人耳聾,時不聞者,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痏,立聞。不已,刺中指爪甲上與肉交者,立聞。其不時聞者,不可刺也。左刺右,右刺左。

其三取手太陽。經云:手太陽之脈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視盛虛熱寒陷下調之也。又云:耳聾無聞,取耳中是也。

其四取肝。經云:肝虛則目䀮䀮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取其經厥陰少陽。氣逆則頭痛,耳聾不聰,頰腫,取血者是也。

其五取肺。經云:肺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乾,取其經太陰足太陽之外厥陰內血者是也。

耳有膿不可刺。經云:耳痛不可刺者,耳中有膿。若有干膜耵聹,耳無聞也。

〔《竹》〕治耳聾。用蒼朮一塊,長七分,將一頭削尖,一頭截平,將尖頭插耳內,於平頭上安箸頭大艾炷灸之,聾輕者七壯,重者十四壯。如覺耳內有熱氣者,效。

〔《玉》〕耳聾耳鳴,或疼或癢,或停耳:聽會(在耳珠前陷中,口銜尺方可下針,按入半寸,瀉八吸),翳風(針入半寸,瀉七吸)合谷,三里(瀉)

〔《摘》〕又法:翳風(在耳後陷後按之引耳中,令病人先以錢二十四文口咬,側臥取之,針透口,令病人閉口搖頭,其怒氣從耳出、)聽會(法如前。)

〔世〕又法:中渚、臨泣。

〔《甲》〕耳聾,兩顳顬痛,中渚主之。耳焞焞渾渾無所聞,外關主之。頭重頷痛,引耳中噥噥嘈嘈,和窌主之。聾,耳中癲溲,癲溲者若風狀,聽會主之。耳聾填填如無聞,噥噥嘈嘈若蟬鳴,聽宮主之。聾,翳風及會宗下空主之。耳聾,嘈嘈無所聞,天容主之。聾,耳中不通,合谷主之。耳聾無聞,天窗主之。

〔《脈》〕病若耳聾,脈反浮大而澀者死。(《千金翼》云:脈大者生,沉逆細者難治。)

少陽終者,耳聾,百節盡縱,目系絕。(全文見診生死。)

白話文:

耳聾的治療方法

方法一:取手陽明經的絡穴。 經書說:手陽明經的別絡叫做偏歷,位於手腕上方三寸處,它會分出支脈進入手太陰經。如果這個部位有問題,會導致牙齒疼痛和耳聾。所以要取這個分出支脈的部位來治療。另外,經書也提到,邪氣侵犯手陽明經的絡脈,會使人耳聾,有時聽不到聲音,這時可以針刺手大拇指和食指指甲根部,像韭菜葉形狀的部位,各刺一針,立刻就能聽到聲音。如果沒效,就針刺中指指甲根部與肉交界的地方,也能立刻聽到聲音。如果時好時壞,就不能這樣刺。要左耳聾刺右邊的手,右耳聾刺左邊的手。

方法二:取手太陽經的穴位。 經書說:手太陽經的病症會導致耳聾、眼睛發黃、臉頰腫脹。要根據病情是實證、虛證、熱證、寒證來調整治療。還說,耳聾聽不到聲音,可以針刺耳朵附近的穴位。

方法三:取肝經的穴位。 經書說:肝虛會導致眼睛昏花看不清,耳朵聽不到聲音,容易恐懼。可以針刺肝經的厥陰和少陽經。如果肝氣上逆,會導致頭痛、耳聾、聽力下降、臉頰腫脹,要用放血的方式治療。

方法四:取肺經的穴位。 經書說:肺虛會導致呼吸短促、耳聾、咽喉乾燥,可以針刺肺經的太陰經、足太陽經外側和厥陰經內側的放血部位。

注意事項:耳朵有膿時不能針刺。 經書說:耳朵痛不能針刺,是因為耳朵裡面有膿。如果耳朵有乾燥的膜或耳垢堵塞,也會聽不到聲音。

艾灸治療: 用一塊約七分的蒼朮,將一端削尖,一端削平,將尖端插入耳內,在平端放上如筷子頭大的艾炷進行艾灸,耳聾輕微者灸七壯,嚴重者灸十四壯。如果感覺耳朵內有熱氣,就表示有效。

針灸治療: 耳聾耳鳴,或疼痛或發癢,或耳朵感覺堵塞:可以針刺聽會穴(位於耳珠前方凹陷處,需嘴巴稍微張開時才可下針,針入半寸,用瀉法八次呼吸),翳風穴(針入半寸,用瀉法七次呼吸)、合谷穴、足三里穴(用瀉法)。

另一種針刺方法: 針刺翳風穴(位於耳後凹陷處,按壓時可感覺牽引到耳內。要讓病人咬住二十四個銅錢,側臥取穴,針透口,讓病人閉口搖頭,使怒氣從耳朵散出)、聽會穴(方法如前)。

還有其他針刺方法: 針刺中渚穴、臨泣穴。

各穴位主治: 耳聾,兩側太陽穴疼痛,針刺中渚穴。耳朵嗡嗡響,聽不清聲音,針刺外關穴。頭部沉重,下巴疼痛,牽引到耳朵裡嗡嗡作響,針刺和窌穴。耳聾,耳朵裡感覺像癲癇一樣,像風一樣的症狀,針刺聽會穴。耳聾,耳朵像被堵住一樣聽不到聲音,嗡嗡作響像蟬鳴,針刺聽宮穴。耳聾,針刺翳風穴和會宗穴下的空處。耳聾,嗡嗡作響聽不到聲音,針刺天容穴。耳聾,耳朵不通暢,針刺合谷穴。耳聾聽不到聲音,針刺天窗穴。

脈象診斷: 如果患耳聾,脈象反而浮大而澀,表示病危。(《千金翼》說:脈象大的表示病情可治癒,脈象沉細而逆的則難以治癒。)

少陽經病到最後階段,會導致耳聾,全身關節鬆弛,眼睛的脈絡斷絕。(全文詳見診斷生死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