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八·腎膀胱部 (18)
卷之二十八·腎膀胱部 (18)
1. 腳氣頑麻腫痛為痹厥
竹瀝(一斗二升),防風,茯苓,秦艽(各三兩),當歸,黃芩(《千金翼》作白芍),人參,芎藭(《千金》作防己),細辛,桂心,甘草,升麻(《千金》作通草),麻黃,白朮(各二兩),附子(二枚),蜀椒(一兩),葛根(五兩),生薑(八兩),
上㕮咀,以竹瀝煮取四升,分五服。初得病,即須摩風膏,日再,痹定止。(《千金翼》無麻黃、蜀椒、生薑。)
風引湯
麻黃,石膏,獨活,茯苓(各二兩),吳茱萸,附子,秦艽,細辛,桂心,人參,防風,芎藭,防己,甘草,乾薑(以上各一兩),白朮(三兩),杏仁(六十枚)
上㕮咀,以水一斗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為度。
上六方表劑。
竹瀝湯若不及熱服,輒停在胸膈,更為人患。每服當使極熱。若服竹瀝湯得下者,必佳也。若加服數劑,病及脈勢未折而苦脹滿者,可以大鱉甲湯下之。湯勢盡而不得下,可以丸散助湯令下,下後更服竹瀝湯,令脈勢折,將息料理乃佳。
大鱉甲湯,治腳弱風毒攣痹氣上,及傷寒惡風濕毒,山水瘴氣,熱毒,四肢痹弱方。
鱉甲(二兩),防風,麻黃,白朮,石膏,知母,升麻,茯苓,橘皮,芎藭,杏仁(去皮尖),人參,半夏,當歸,芍藥,葳蕤,甘草,麥門冬(各一兩),羚羊角(六銖),大黃(一兩半),犀角,雄黃,青木香(各半兩),大棗(二十枚),貝齒,烏頭(七枚),生薑(一兩),薤白(十四枚),麝香(二銖),赤小豆(三合),吳茱萸(五合)
上㕮咀,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分六服,去渣,食前溫服。如人行十里久,得下則止。一方用大黃半兩,煨,畏下可止用六銖。一方用羚羊角五錢,毒盛可用六銖。(胡治有山茱萸半升,《千金翼》無知母、升麻、橘皮、芎藭、人參、當歸、葳蕤。)
上治寒濕屬裡。
〔仲〕烏頭湯,治腳氣疼痛,不可屈伸。(方見歷節注疼痛。)
〔《千》〕,麻黃湯,治風惡毒氣,腳弱無力,頑痹四肢不仁,失音不能言,毒氣衝心。有人病者,但一病相當,即服此第一服,次服第二、第三、第四方。
麻黃,大棗(二十枚),茯苓(三兩),杏仁(三十枚),防風,白朮,當歸,升麻,芎藭,芍藥,黃芩,桂心,麥門冬,甘草(各二兩)
上㕮咀,以水九升,清酒二升,合煮取二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覆令小汗,粉之,莫令見風。
第二服,獨活湯方,。
獨活(四兩),熟地(三兩),生薑(五兩),葛根,桂心,甘草,芍藥,麻黃(各二兩)
上㕮咀,以水八升,清酒二升,合煎取二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腳弱時忌瓠子、蕺菜,犯之一世治不愈。
第三兼補,厚朴湯,並治諸氣咳嗽逆氣嘔吐方。
白話文:
腳氣頑麻腫痛屬於痹症和厥症
竹瀝湯: 使用竹瀝(約二十四公升),加上防風、茯苓、秦艽(各約一百一十克),當歸、黃芩(有版本作白芍)、人參、川芎(有版本作防己)、細辛、桂心、甘草、升麻(有版本作通草)、麻黃、白朮(各約七十四克),附子(兩枚),蜀椒(約三十七克),葛根(約一百八十五克),生薑(約二百九十五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竹瀝熬煮成約八公升的藥液,分五次服用。剛發病時,應立即擦風膏,一天兩次,痹痛就會停止。(有些版本中沒有麻黃、蜀椒、生薑。)
風引湯: 使用麻黃、石膏、獨活、茯苓(各約七十四克),吳茱萸、附子、秦艽、細辛、桂心、人參、防風、川芎、防己、甘草、乾薑(各約三十七克),白朮(約一百一十克),杏仁(約六十枚)。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約三十公升熬煮成約六公升的藥液,分三次服用,以微微出汗為度。
以上六個藥方屬於針對表證的藥劑。
服用竹瀝湯時,如果不及時趁熱喝下,藥液會停留在胸膈,反而引起新的不適。每次服用都應趁熱喝。如果服用竹瀝湯後能腹瀉,病情就會好轉。如果多次服用後,病情和脈象沒有改善,反而感到腹脹滿,可以使用大鱉甲湯來幫助排泄。如果服用湯藥後仍無法排泄,可以用丸藥或散劑幫助湯藥發揮作用,促進排泄。排泄後再服用竹瀝湯,使脈象穩定,並注意休養調理,這樣才能痊癒。
大鱉甲湯,用於治療腳部虛弱、風毒引起的攣縮麻痹、氣逆上衝,以及傷寒引起的怕風、濕毒、山嵐瘴氣、熱毒、四肢麻痹無力等症狀。
使用鱉甲(約七十四克),防風、麻黃、白朮、石膏、知母、升麻、茯苓、橘皮、川芎、杏仁(去皮尖)、人參、半夏、當歸、芍藥、葳蕤、甘草、麥門冬(各約三十七克),羚羊角(約二克),大黃(約五十五克),犀角、雄黃、青木香(各約十八克),大棗(二十枚),貝齒、烏頭(七枚),生薑(約三十七克),薤白(十四枚),麝香(約一克),赤小豆(約五十七克),吳茱萸(約九十三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約四十公升熬煮成約八公升的藥液,分六次服用,去藥渣,飯前溫服。如果走到約十里路的時間後出現腹瀉,就停止服藥。也有版本使用大黃約十八克,煨過,如果擔心腹瀉過度,可以使用約二克。還有版本使用羚羊角約十八克,如果病情嚴重,可以使用約二克。 (有些版本沒有知母、升麻、橘皮、川芎、人參、當歸、葳蕤。)
以上藥方主要治療寒濕在內的病症。
烏頭湯,用於治療腳氣疼痛,導致無法彎曲伸直。(藥方在歷節疼痛篇中有詳細說明。)
麻黃湯,用於治療因風邪引起的毒氣,導致腳部虛弱無力、麻痹、四肢不仁、失聲不能說話、毒氣上衝到心臟。如果有人患有上述其中一種疾病,就可以服用此藥方,先服第一方,再依次服用第二、三、四方。
使用麻黃,大棗(二十枚),茯苓(約一百一十克),杏仁(約三十枚),防風、白朮、當歸、升麻、川芎、芍藥、黃芩、桂心、麥門冬、甘草(各約七十四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約十八公升和清酒約四公升混合煮成約五公升的藥液,分四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一次。服藥後蓋上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然後擦乾身體,不要吹到風。
第二方,獨活湯:
使用獨活(約一百四十八克),熟地(約一百一十克),生薑(約一百八十五克),葛根、桂心、甘草、芍藥、麻黃(各約七十四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約十六公升和清酒約四公升混合煮成約五公升的藥液,分四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一次。腳部虛弱時,忌吃瓠子和蕺菜,如果誤食,將會導致病情終身難以治癒。
第三方,厚朴湯,兼具補益作用,同時可治療各種氣喘咳嗽、氣逆嘔吐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