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七·肺大腸部 (24)
卷之二十七·肺大腸部 (24)
1. 喉喑
仍用黃芩降火為君,杏仁、陳皮、桔梗瀉厥氣為臣,訶子泄逆,甘草和元氣為佐,服之良愈。
其三取手陽明。經云:暴喑氣哽,取扶突與舌本出血。舌本,廉泉穴也。
〔《甲》〕喑不能言,合谷及湧泉、陽交主之。
〔桑〕卒暴失音:神門、湧泉。
〔《甲》〕食飲善嘔,不能言,通谷主之。暴喑氣哽,喉痹咽痛不得息,飲食不下,天鼎主之。喑不能言,期門主之。暴喑不能言,支溝主之。
白話文:
喉嚨沙啞:
仍然以黃芩來降火作為主要的藥物,搭配杏仁、陳皮、桔梗來疏散往上衝逆的氣作為輔助的藥物,再用訶子來疏導氣的逆行,甘草來調和身體的元氣作為佐藥,服用後就能夠痊癒。
另外,可以取用手陽明經的穴位。醫書說:「突然間聲音沙啞、氣堵難受,可以取扶突穴和舌下取血。」舌下的位置,就是廉泉穴。
《針灸甲乙經》記載:聲音沙啞不能說話,可以針灸合谷穴、湧泉穴和陽交穴。
《千金方》記載:突然間失聲,可以針灸神門穴、湧泉穴。
《針灸甲乙經》記載:吃東西容易嘔吐、不能說話,可以針灸通谷穴。突然間聲音沙啞、氣堵難受,喉嚨腫痛、呼吸困難、無法進食,可以針灸天鼎穴。聲音沙啞不能說話,可以針灸期門穴。突然間聲音沙啞不能說話,可以針灸支溝穴。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