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七·肺大腸部 (17)
卷之二十七·肺大腸部 (17)
1. 鼻淵
(謂鼻出濁涕)
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不止也,傳為衄蔑瞑目。(全文見診病傳變,又脈解精微論云:泣涕者腦也,故腦滲為涕。)
〔羅〕鼻中諸病,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濁涕不止。如湧泉不藏,久而不已,必成衄血之疾,,防風湯,主之。
防風(去蘆,一兩半),黃芩,人參,甘草(炙),川芎,麥門冬(去心。各一兩)
上細末,每服一錢,沸湯點服,食後服,日三。
〔丹〕治鼻淵。
南星,半夏,蒼朮,白芷,神麯,酒芩,辛夷,荊芥
嘗治一中年男子,右鼻管流濁涕,有穢氣、脈弦小,右寸滑,左手寸澀。先灸上星、三里、合谷,次以酒芩二兩,蒼朮、半夏各一兩,辛夷、細辛、川芎、白芷、石膏、人參、葛根各半兩,分七帖服之,全愈。此乃濕熱痰積之疾也。
〔仲〕肺中寒者吐濁涕。
〔無〕,蒼耳散,治鼻流濁涕不止,名曰鼻淵。
辛夷仁(半兩),蒼耳子(炒,二錢半),香白芷(一兩),薄荷葉(五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蔥、茶清食後調服。
嚴云:,辛夷散,治鼻內壅塞,涕出不已,或氣息不通,或不聞香臭。
辛夷仁,細辛(去土葉),藁本(去蘆),升麻,川芎,白芷,木通(去節),防風,甘草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服。
運氣,鼻淵皆屬熱。經云:少陰之復、甚則入肺,咳而鼻淵,治以苦寒是也。
〔《撮》〕鼻流清涕濁涕:上星(灸二七壯,清補濁瀉。)
〔《集》〕又法:上星,人中,風府(不愈,再取後穴。),百會,風池,風門,大椎。
鼻流臭穢:上星,曲差(灸之),合谷(不愈,取後穴。),人中,迎香
白話文:
[鼻炎]
(指鼻子流出混濁的鼻涕)
當膽臟的熱氣影響到腦部時,就會出現鼻炎的情況,表現為鼻涕不斷地流出且呈現渾濁狀,這可能進一步導致鼻出血和眼睛問題。(詳細內容可參考診斷疾病變化一文,另外在脈解精微論中有提到: 淚水和鼻涕都來自腦部,所以腦部的液體滲漏出來就成為鼻涕。)
[羅] 對於各種鼻部疾病,當膽臟的熱氣影響到腦部時,也會出現鼻炎,鼻涕不斷地流出且呈現渾濁狀,就像泉水般無法停止,若持續下去,可能會發展成鼻出血的病症。可以使用防風湯來治療。
防風湯的成分包含: 防風(去除蘆莖部分)1.5兩、黃芩、人參、炙甘草、川芎、麥門冬(去除心臟部分)各1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1錢,用熱水沖泡,飯後服用,每日三次。
[丹] 治療鼻炎。
可用的藥材包括: 天南星、半夏、蒼朮、白芷、神麯、酒芩、辛夷、荊芥等。曾經治療過一位中年男性,他的右鼻孔總是流著帶有異味的鼻涕,脈象呈現弦小,右手寸脈滑,左手寸脈澀。首先在上星、三里、合谷進行針灸,接著用酒芩2兩,蒼朮、半夏各1兩,辛夷、細辛、川芎、白芷、石膏、人參、葛根各半兩,分成七帖服用,最後病情完全康復。這是因為他患有濕熱痰積的疾病。
[仲] 肺部受寒的人會吐出混濁的鼻涕。
[無] 蒼耳散,用於治療持續流著混濁鼻涕的情況,這種情況被稱為鼻炎。
辛夷仁半兩、炒蒼耳子2.5錢、香白芷1兩、薄荷葉5分。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2錢,飯後用蔥、茶水調服。
嚴格來說,辛夷散,用於治療鼻腔阻塞,鼻涕持續流出,或者呼吸不暢,或者無法嗅聞香氣和臭味。
辛夷仁、細辛(去除土壤和葉子)、藁本(去除蘆莖)、升麻、川芎、白芷、木通(去除節點)、防風、甘草。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2錢,飯後用茶水調服。
根據運氣學說,鼻炎都是由熱引起的。經典中寫道: 當少陰復發時,嚴重的情況會進入肺部,引發咳嗽和鼻炎,治療應使用苦寒的藥物。
[《撮》] 鼻子流出清澈或混濁的鼻涕: 可在上星穴位灸七次,對於清鼻涕用補法,對於混濁的鼻涕用瀉法。
[《集》] 另外的方法: 上星、人中、風府(如果未痊癒,再取後面的穴位),百會、風池、風門、大椎。
鼻子流出異味的鼻涕: 可在上星、曲差(灸之)、合谷(如果未痊癒,再取後面的穴位)、人中、迎香這些穴位進行針灸。
2. 鼻鼽
(謂鼻出清涕)
〔丹〕肥人鼻流清涕,乃飲食痰積也。
蒼朮,片芩,南星,川芎,白芷,辛夷,甘草,
上或末或丸皆可,白湯下。
〔《本》〕治鼻塞清涕出,腦冷所致。
通草,辛夷(各半兩),細辛,甘遂,桂心,芎藭,附子(各一兩),
上細末,蜜丸,綿裹納鼻中,密封,勿令氣泄,丸如麻子稍加大,微覺少痛,效。搗姜為丸,即愈。
〔無〕,辛夷散,治鼻塞腦冷,清涕不已。
細辛,川椒,乾薑,川芎,吳茱萸,辛夷,附子(各三分),皂角屑(半兩),桂心(一兩),豬油(六兩),
上煎豬脂成膏先一宿,以苦酒浸前八味,取入油煎附子黃色止,以錦裹塞鼻孔中。
運氣,鼻鼽有二:
一曰火攻肺虛鼻鼽。經云:少陰司天,熱氣下臨,肺氣上從,鼽衄鼻窒。又云:少陰司天,熱淫所勝,民病鼽衄嚏嘔。又云:少陽司天,火淫所勝,甚則鼽衄。又云:少陽之復,煩躁鼽嚏。又云:少陰司天,客勝則鼽嚏。又云:歲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鼽嚏。又云:金不及曰從革,從革之紀,其病嚏咳鼽衄,治以諸寒是也。
二曰金助肺實鼻鼽。經云:陽明所至為鼽嚏,治以溫劑是也。
針灸鼻鼽獨取足太陽。經云:足太陽之別,名曰飛陽,去踝七寸,別走少陰,實則鼽窒頭背痛,取之所別是也。
〔《甲》〕鼻鼽不利,窒氣塞,喎僻,多涕,鼽衄有癰,迎香主之。鼻鼽不得息,不收涕,不知香臭,及衄不止,水溝主之。
白話文:
[鼻鼽(鼻過敏)]
對於體型較肥胖的人,如果鼻子常流出清澈的鼻水,這可能是飲食不當導致的痰濕積聚造成的。
可用的藥物有蒼朮、片芩、南星、川芎、白芷、辛夷、甘草,這些藥物可以磨成粉或者做成藥丸服用,用普通的熱水送服即可。
另一種情況,如果鼻塞且常有清澈的鼻水流淌,可能是因為腦部受寒所致。
可用的藥物有通草、辛夷、細辛、甘遂、桂心、芎藭、附子等,將這些藥物磨成細末,和蜂蜜混合做成藥丸,用棉布包裹後塞入鼻中,確保封閉嚴密,避免藥物氣味洩漏,藥丸大小如芝麻並略大一些,可能會有些許痛感,但會有效。也可以將生薑搗碎做成藥丸,效果也很好。
有一種辛夷散,適用於治療因腦部受寒導致的鼻塞,以及持續不斷的清澈鼻水。
所需的藥物有細辛、川椒、乾薑、川芎、吳茱萸、辛夷、附子、皁角屑、桂心、豬油等,將豬油熬煮成膏狀,提前一晚將上述八種藥物浸泡在醋中,然後取出放入油中煎煮,直到附子呈黃色即可停止,用布包裹後塞入鼻孔中。
根據氣運理論,鼻鼽可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是由於肺部虛弱,火氣攻上導致的鼻鼽。例如,當少陰之氣當令時,熱氣下降,肺氣上升,就會出現鼻鼽、鼻血、鼻塞的情況。或者,當少陰之氣當令,熱氣過盛,人們也會出現鼻鼽、鼻血、打噴嚏、嘔吐等症狀。或者,當少陽之氣當令,火氣過盛,也可能導致鼻鼽、鼻血。或者,當少陽之氣反覆出現,會出現煩躁、鼻鼽、打噴嚏等症狀。或者,當少陰之氣當令,異常的氣候條件會引發鼻鼽、打噴嚏。或者,當金氣不足,火氣盛行,人們會出現鼻鼽、打噴嚏等症狀。或者,當金氣不足,稱為從革之紀,人們會出現打噴嚏、咳嗽、鼻鼽、鼻血等症狀,此時應使用寒性藥物治療。
另一種是由於金氣助長肺部實證導致的鼻鼽。例如,當陽明之氣當令,會出現鼻鼽、打噴嚏等症狀,此時應使用溫熱性藥物治療。
針灸治療鼻鼽,主要取穴足太陽經絡。
鼻鼽不暢,鼻塞不通,鼻形歪斜,鼻涕增多,鼻鼽出血有膿包,可針刺迎香穴進行治療。鼻鼽呼吸困難,鼻涕收不住,嗅覺失靈,以及鼻血不止,可針刺水溝穴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