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六·肺大腸部 (9)
卷之二十六·肺大腸部 (9)
1. 咳嗽
黃芩(一兩半,酒洗),滑石(半兩),貝母,南星(各一兩),風化硝(二錢半),白芥子(五錢,去殼)
上為末,湯浸蒸餅丸。(丹溪云:脅下痰非白芥子不能除。)
上風化硝佐礞石、茯苓、半夏治痰嗽例。丹溪云:礞石丸重在風化硝。
〔潔〕小黃丸,治咳嗽面赤,煩躁脈洪。(方見前濕痰條。)
〔羅〕,人參半夏丸,化痰墜涎,止嗽定喘,或風痰茶痰食痰,一切痰逆嘔吐,厥頭痛。或風氣偏正頭風疼,或壅頭目昏眩,耳聾鼻塞,咽乾胸膈不利。
人參,茯苓,天南星(各半兩),半夏,乾薑,白礬,寒水石(各一兩),蛤粉(二兩),薄荷(五錢),藿香(二錢半),
上為細末,水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湯下,食後,日三服。
金珠化痰丸,治痰熱安神定志,除頭痛眩暈,心怔忡恍惚,胸膈煩悶,涕唾稠黏,痰實咳嗽,咽膈不利。
生龍腦(研細,半兩),皂莢仁(炒黃,一兩),天竺黃(一兩),金箔(二十片,為衣),白礬(枯,二兩),半夏(薑汁製,四兩),
上皂角仁半為末,與諸藥同拌勻,生薑自然汁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湯下,食後臨臥。
人參清金丸,治熱止嗽,消痰定喘。
柴胡,人參(各一兩),黃芩,甘草(炙),半夏(各七錢),麥門冬,青黛,陳皮(各二錢),五味子(二十一粒)
上為細末,水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白湯下,食後。
〔垣〕脾肺受寒痰嗽用藥法。《難經》云:肺太過則外症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其內症喘咳上暍,逆氣煩心,胸滿煩熱,夜則涕出多嚏,鼻塞不通。肺金大實,以子助母也。心脾肺皆受寒邪,涎出口甘,水反侮土,寡於畏也。腹中大寒,病名曰寒中,痰白作泡,肺中氣虛而為大寒,子助母也。
當於肺中瀉腎水,非辛熱之藥不退也。口甘涎沫者,胃中寒而不和,以辛甘熱去之。飲酒者多有此反化。
半夏溫肺湯,治心腹中脘痰水冷氣,心下汪洋嘈雜,常多唾,口中清水自出,脅肋急脹,痛不欲食,此胃氣虛冷所致,其脈沉弦細遲。
旋覆花,人參,細辛,桂心,甘草,陳皮,桔梗,芍藥,半夏(制。各半兩),赤茯苓(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姜三片,煎,食後服。
丁香半夏丸,治心下停飲冷痰,頭目眩暈,睡臥口中多涎。
檳榔(三錢),丁香,半夏(各一兩),細辛,乾薑,人參(各五錢),
上為細末,生薑汁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薑湯下,日三服,食後。
〔羅〕,溫胃化痰丸,治膈間有寒,脾胃停飲,胸膈不快,痰涎不已。
半夏(炮,三兩),陳皮(去白),乾薑(炮),白朮(焙。各二兩),
上為細末,生薑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不拘時。
白話文:
咳嗽
-
黃芩滑石貝母散: 黃芩(用酒洗過,一兩半)、滑石(半兩)、貝母、南星(各一兩)、風化硝(二錢半)、白芥子(去殼,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湯浸泡過的蒸餅做成藥丸。朱丹溪說:「脅肋下的痰,不用白芥子就無法去除。」
-
風化硝礞石丸: 風化硝搭配礞石、茯苓、半夏,可以治療痰多的咳嗽。朱丹溪說:「礞石丸的重點在於風化硝。」
-
小黃丸: 治療咳嗽時臉色發紅、煩躁不安、脈象洪大的情況。(此方在之前的濕痰條文中。)
-
人參半夏丸: 能夠化解痰液、使痰液下墜、止咳平喘,能治風痰、茶痰、食積痰等各種痰多引起的嘔吐、頭痛、頭暈等症狀,以及風邪引起的頭痛,或頭目昏眩、耳聾鼻塞、咽喉乾燥、胸膈不適等情況。 人參、茯苓、天南星(各半兩)、半夏、乾薑、白礬、寒水石(各一兩)、蛤粉(二兩)、薄荷(五錢)、藿香(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水調成糊狀,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生薑湯送服,飯後服用,每日三次。
-
金珠化痰丸: 治療痰熱引起的失眠、心神不定、頭痛眩暈、心悸、胸悶、流濃稠鼻涕、痰多咳嗽、咽喉不適等症狀。 生龍腦(磨成細粉,半兩)、皂莢仁(炒黃,一兩)、天竺黃(一兩)、金箔(二十片,用作外衣)、白礬(枯礬,二兩)、半夏(用薑汁製過,四兩)。 將皂莢仁一半磨成粉末,與其他藥材混合均勻,用生薑自然汁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生薑湯送服,飯後睡前服用。
-
人參清金丸: 治療熱性咳嗽,止咳、化痰、平喘。 柴胡、人參(各一兩)、黃芩、甘草(炙)、半夏(各七錢)、麥門冬、青黛、陳皮(各二錢)、五味子(二十一粒)。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水麵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白開水送服,飯後服用。
-
脾肺受寒痰嗽用藥法: 《難經》說:肺功能太過,外在症狀是臉色蒼白、容易打噴嚏、悲傷憂愁不快樂、想哭;內在症狀是喘咳氣逆、胸悶煩躁發熱,晚上會流鼻涕、打噴嚏、鼻塞不通。這是肺金過於充實,是腎水在幫助肺金。心、脾、肺都受寒邪侵襲,會流出甜味的口水,這是因為水邪反過來侵犯脾土。腹中寒冷,這種病稱為「寒中」,痰呈白色泡沫狀,是肺氣虛寒的表現。 應當從肺中瀉出腎水,不用辛熱的藥物就無法消除寒邪。口水是甜的,是胃中寒冷不調和的表現,用辛甘溫熱的藥物來治療。經常喝酒的人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
半夏溫肺湯: 治療心腹部、胃部痰水冷氣、心下部位嘈雜、經常吐口水、口中不斷湧出清水、脅肋部位脹痛、不想吃東西等症狀,這是胃氣虛寒引起的,脈象沉弦細遲。 旋覆花、人參、細辛、桂心、甘草、陳皮、桔梗、芍藥、半夏(製過,各半兩)、赤茯苓(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四錢,加生薑三片,煎煮後服用,飯後服用。
-
丁香半夏丸: 治療心下停積冷飲、寒痰、頭暈目眩、睡覺時口中多涎等症狀。 檳榔(三錢)、丁香、半夏(各一兩)、細辛、乾薑、人參(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生薑汁調成糊狀,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湯送服,每日三次,飯後服用。
-
溫胃化痰丸: 治療膈間有寒、脾胃停積水飲、胸膈不適、痰涎不斷等症狀。 半夏(炮製過,三兩)、陳皮(去白)、乾薑(炮製過)、白朮(焙乾,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生薑麵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湯送服,不拘時間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