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六·肺大腸部 (4)
卷之二十六·肺大腸部 (4)
1. 咳嗽
〔潔〕,利脅丸,主胸中不利,痰涎咳嗽喘促,利脾胃壅滯,調秘泄藏,推陳致新,化食,治利膈氣之妙品也。
木香,檳榔,藿香(各一錢),甘草(炙,五錢),人參,當歸,厚朴(各三錢),大黃(酒炒),枳實(各一錢),
上為細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衍》〕有婦人患肺熱久嗽,身如炙,肌瘦,將成肺勞。以枇杷葉、木通、款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黃減半,各如常制治訖,同為末,蜜丸如櫻桃大,食後夜臥各含化一丸,未終一劑而愈。
上利肺氣藥加大黃,脾胃壅滯者宜之。
〔世〕,杏仁煎,治哮嗽寒熱,喜少嗔多,面色不潤,食少,脈強緊。
杏仁一兩,去皮尖,用童便浸,一日一換,夏月一日三換,浸半月,取出洗淨焙乾,研令極細,每服一棗大,用薄荷一葉,白蜜少許,水一盞煎,食後服。甚不過兩劑,永瘥。
〔《千》〕用童便浸杏仁七日,漉出洗淨,研成泥,別入甕瓶中。換小便煎成膏,熱水下二錢,瘥。
〔《圖》〕用童便一升,浸杏仁三升,春夏七日,秋冬二七日,並皮尖研細濾取汁,煮令魚目沸,候軟如麵糊即成。用柳篦攪,勿令著底,即以粗布攤干為丸,每服三五十丸,茶酒任下。
〔丹〕肺郁痰嗽,睡不安者。
貝母,杏仁
上為細末,砂糖入薑汁蒸餅丸,含化。
上童便浸杏仁,利肺氣潤劑也,津液枯少者宜之。
潤下丸,治氣實有痰,又治積氣,並大腸經氣滯痰嗽。
陳皮(去白,八兩),甘草,食鹽(各五錢)
上以水拌,令鹽水乾,焙燥為末,蒸餅為桐子大,或為末,白湯點服,立效。
〔《衍》〕有人患氣嗽將期,或教以橘皮、生薑焙乾,神麯等分,末,為丸如桐子大。食後夜以米飲服三五十丸,兼舊患膀胱氣,緣服此皆愈。
〔潔〕玉粉丸,治氣痰脈澀。(方見前。)
〔《局》〕,桔梗湯,除痰下氣,胸脅脹滿,痰逆噁心,飲食不進。
陳皮(去白),半夏(薑製),桔梗(炒。各十兩),枳實(去穰麩炒黃,三兩),
上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七分,去渣服。
上用陳皮、枳實,氣充形實者宜之。寒者,加薑、桂些少。後二方有星、半,痰澀甚者忌服。夫形肥或有汗,或脈緩體重嗜臥之人,咳者脾濕勝也。形瘦或夏月無汗,或脈澀之人咳者,肺燥勝也。濕者宜白朮、蒼朮、茯苓之屬燥之是也,燥者宜杏仁、栝蔞之屬潤之是也。
白朮湯,治咳嗽體重嗜臥,脈緩。前濕條白朮丸亦治此病。
白朮,茯苓,半夏(各等分)
上為粗末,作五分或半兩,甚者加水二盞,姜七片,煎至一半,取清水調神麯末二錢服之。病甚者玉壺丸大妙,永除根。
白朮散,治夏暑大熱,或醉飲冷酒,痰濕不止,膈不利。
白話文:
[咳嗽]
利脅丸:這個藥丸主要治療胸部不舒服,有痰、咳嗽、氣喘,同時也能調理脾胃的阻塞,使大小便順暢,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消化。它能有效治療橫膈膜的氣阻。
- 組成:木香、檳榔、藿香(各一份)、炙甘草(五份)、人參、當歸、厚朴(各三份)、酒炒大黃、枳實(各一份)。
- 製法:將藥材磨成細粉,用水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 用法:每次服用三、五十丸。
《衍》記載:有位婦人因為肺熱引起長期咳嗽,身體發燙,肌肉消瘦,快要變成肺勞。用枇杷葉、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等份,大黃減半,按照常規方法處理後,一起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櫻桃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後和睡前各含化一丸,不到一個療程就好了。
- 這個方子是針對肺氣不順暢,且需要大黃來疏通的,適合脾胃阻塞的人。
杏仁煎:治療哮喘咳嗽,伴隨忽冷忽熱,容易發怒,臉色不好,食慾不振,脈搏強勁而緊張的症狀。
- 組成:杏仁(一兩,去皮尖,用童子尿浸泡,夏天每天換三次,其他季節每天換一次,浸泡半個月),取出洗淨、烘乾,磨成極細粉末。
- 用法:每次服用如棗子大小的杏仁粉,加入薄荷葉一片、少量蜂蜜,用水煎服。通常服用一、兩次就能痊癒。
- 另一種方法:《千金方》記載,將杏仁用童子尿浸泡七日,取出洗淨,磨成泥狀,放入甕瓶中。再用童子尿煎成膏狀,用熱水服用二錢,也能治癒。
- 第三種方法:《圖經》記載,用一升童子尿浸泡三升杏仁,春夏泡七日,秋冬泡十四日,連皮尖一起磨成細末,過濾取汁。將汁液煮到像魚眼泡時,再煮成麵糊狀。用柳條攪拌,避免黏鍋,然後攤在粗布上風乾,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茶或酒送服。
[丹方]:治療因肺部鬱悶引起的痰咳,導致睡眠不安穩。
- 組成:貝母、杏仁。
- 製法:磨成細粉,加入砂糖和薑汁蒸餅做成藥丸,含化服用。
- 說明:用童子尿浸泡杏仁,是為了滋潤肺氣,適合體內津液不足的人使用。
潤下丸:治療體內氣實有痰,以及因氣滯導致的咳嗽,尤其適用於大腸經氣滯引起的咳嗽。
- 組成:陳皮(去白,八兩)、甘草、食鹽(各五錢)。
- 製法:用水拌勻,使鹽水乾涸,烘乾後磨成粉末,用蒸餅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或直接以粉末用白開水沖服。
- 《衍義》記載:有人患氣咳即將發作,有人教他用橘皮、生薑烘乾,加上等量的神麯,磨成粉末,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後晚上用米湯送服三、五十丸,同時也治好了原本有的膀胱氣病。
玉粉丸:治療氣痰脈澀。(藥方見前文)
桔梗湯:可以祛痰、降氣,治療胸脅脹滿、痰逆噁心、食慾不振。
-
組成:陳皮(去白)、半夏(薑製)、桔梗(炒,各十兩)、枳實(去穰麩炒黃,三兩)。
-
用法: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加生薑三片,一起煎煮至七分,去渣服用。
-
說明:桔梗湯使用陳皮、枳實,適合體魄強壯、體內氣足的人。體寒的人,可以加少量薑、桂。後兩種藥方因為含有星、半夏,痰液黏稠的人忌用。體型肥胖、容易出汗、脈搏慢、身體沉重、嗜睡的人,咳嗽多因脾濕引起;體型消瘦、夏天不出汗、脈搏澀的人,咳嗽多因肺燥引起。濕盛者,宜用白朮、蒼朮、茯苓等燥濕藥;燥盛者,宜用杏仁、栝蔞等潤燥藥。
白朮湯:治療因體內濕氣引起的咳嗽,伴隨身體沉重、嗜睡、脈搏緩慢等症狀。之前的濕條提到的白朮丸也可以治療此病。
- 組成:白朮、茯苓、半夏(各等份)。
- 用法: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五分或半兩,症狀嚴重者可加水兩碗,生薑七片,煎至一半,取藥汁用清水調神麯末二錢服用。病情嚴重者,用玉壺丸效果更好,可以徹底根治。
白朮散:治療夏季暑熱或醉酒後飲冷酒導致的痰濕不止、橫膈膜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