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3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33)

1. 口臭喉腥

〔《本》〕,加減甘露飲,治男子婦人小兒胃客熱,口臭牙宣,赤眼口瘡,一切瘡疼已散未散,皆可服之。(丹溪云:甘露飲心肺胃藥也。)

熟地,生地,天門冬(去心),黃芩,枇杷葉(去毛),山茵陳,枳殼,金釵石斛,甘草(各一兩),犀角(三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食後臨臥溫服。小兒一服分作二服,更斟酌與之。

此方得自一品之家,其間用犀角一味,甚有道理,百發百中。予族中有一僕,牙宣口臭,牙齒漸漸頹落,

予與二服,頓愈。服之無不愈者,《本事方》前集所未載,此方緣得之不易,故不敢輕泄,服之自有奇效。

〔《本》〕治口臭。香薷一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稍稍含之。(丹溪云:惟香薷湯能治口臭。)

〔羅〕肺熱喉腥治驗,梁濟民膏粱而飲,因勞心過度,肺氣有傷,以致氣出腥臭而唾稠黏,咽嗌不利,口苦幹燥,以,加減瀉白散,主之。

桑白皮(三錢),地骨皮(一錢半),甘草(炙,錢半),知母(七分),黃芩(五分),五味子(二十一粒),麥門冬(五分),桔梗(二錢),

〔《難經》〕云:心主五臭,入肺為腥臭,此其一也。因洪飲大熱之氣所傷,從心火刑于肺金,以桑白皮、地骨皮苦微寒,降肺中伏火而補氣為君。以黃芩、知母苦寒,治氣腥臭清利肺氣為臣。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五味子酸溫,以收肺氣,麥門冬苦寒,治涕唾稠黏口苦幹燥為佐。桔梗辛溫體輕浮,治痰逆利咽膈為使也。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後,一日二服。忌酒濕面及辛熱之物。

〔《聖》〕治口臭,仍醫齒腫痛。細辛煮取濃汁,熱飲令吐,瘥。

〔子和〕尚家一男子,年二十餘歲,病口中氣出,臭如登廁,雖親戚莫肯與對語。戴人曰:肺金本主腥,金為火所乘,火主臭,應便如是也。久則成腐,腐者腎也,此亢極則反兼水化也。病在上宜湧之,以茶調散湧而去其七分,夜以舟車丸、浚川散下五七行,比旦而臭斷。

〔《甲》〕口中腫臭,勞宮主之。

白話文:

【口臭喉腥】

《本》記載,加減甘露飲可以治療男女老少的胃熱症狀,包括口臭、牙齦出血、紅眼病、口腔潰瘍,以及各種瘡痛,無論癒合或未癒合,都可以服用。

所需藥材包括:熟地、生地、去了心的天門冬、黃芩、去了毛的枇杷葉、山茵陳、枳殼、金釵石斛、甘草各一兩,犀角三錢。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兩錢,用水一盞煎煮至剩七分,去掉渣滓,飯後睡前溫服。兒童一次服量分二次服用,視情況調整劑量。

這個處方來自家財萬貫的人家,其中犀角的使用很有道理,效果百發百中。我的族人中有個僕人口臭牙齦出血,牙齒逐漸鬆動掉落,我給他服用了兩次,立刻見效。服用後無不痊癒的,《本事方》前集未曾記載,因為此方得來不易,所以不敢隨意洩漏,但服用後必定會有驚人的療效。

《本》記載,香薷一把,用水一斗煮至剩三升,慢慢含漱,可以治療口臭。(丹溪說:只有香薷湯能治療口臭。)

羅氏經驗,肺熱導致喉部腥臭,梁濟民膏粱飲食,因過度勞心,肺氣受損,導致呼吸時有腥臭味,唾液濃稠黏膩,咽喉不適,口苦乾燥,可以使用加減瀉白散治療。

所需藥材包括:桑白皮三錢、地骨皮一錢半、炙甘草一錢半、知母七分、黃芩五分、五味子二十一粒、麥門冬五分、桔梗二錢。

《難經》說:心主宰五種臭味,進入肺部成為腥臭,這是其中之一。因飲食過熱氣傷害,心火侵蝕肺金,桑白皮、地骨皮苦微寒,降肺中的潛藏之火並補氣,黃芩、知母苦寒,清除肺部腥臭,清利肺氣,五味子酸溫,收斂肺氣,麥門冬苦寒,治療涕唾濃稠、口苦乾燥,桔梗辛溫,治療痰多、利咽。

以上藥材切碎,作為一劑,用水二盞煎至剩一盞,去掉渣滓,飯後溫服,每日兩次。忌酒、濕麵及辛辣熱性食物。

《聖》記載,治療口臭,同時治療牙齒腫痛。細辛煮取濃汁,熱飲使其嘔吐,可以治癒。

子和提到,一家子的年輕男子,年約二十幾歲,口中呼出的氣息有如廁所般惡臭,連親朋好友都不願與他對話。戴人說:肺金本來就主管腥味,金被火剋制,火主臭,所以會這樣。時間長了就會形成腐爛,腐爛屬於腎,這代表過度亢奮後會兼有水化。病在上部,應該引吐,使用茶調散引吐去除七成,夜晚再服用舟車丸、浚川散,排泄五到七次,到早晨時臭味消失。

《甲》記載,口腫臭,勞宮穴可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