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3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36)

1. 咽喉噎塞口開目瞪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細嚼三十丸,白湯送下,不拘時候。勿多飲湯,恐速走下,則減藥力。

夏三月大暑,陽氣在外,陰氣在內。以此病值此時,是天助正氣而銼其邪氣,不治而自愈矣。然亦有當愈不愈者,蓋陰氣極盛,正氣不能伸故耳。且如膈咽不通,咽中梗甚者,前證俱作,治法當從時用利膈丸瀉肺火,以黃耆補中湯送下。

如兩足痿厥,行步恇怯,欹側欲倒,臂臑如折,及作痛而無力,或氣短氣促而喘,或不足以息,以黃耆、人參、甘草、白朮、蒼朮、澤瀉、豬苓、茯苓、陳皮等作湯,送下滋腎丸五六十丸。六七月之間,濕熱之令大行,氣短不能言者,加五味子、麥門冬。如心下痞悶,食不下,以上件白朮、蒼朮等湯送下消痞丸七十丸,更審而用之。

黃耆補中湯(方見痞)。利膈丸(方見翻胃)。滋腎丸(方見淋)。消痞丸(方見痞)。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熱湯浸泡蒸餅,揉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細嚼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不拘泥於服藥時間。不要喝太多湯,以免藥丸快速進入腸胃,降低藥效。

夏天三個月裡的大暑時節,陽氣在體表,陰氣在體內。如果這個病在這個時候發生,是上天幫助身體的正氣來消磨邪氣,通常不治療也能自己痊癒。但也有應該痊癒卻沒有痊癒的情況,這是因為體內陰氣太盛,正氣無法伸張的緣故。如果出現胸膈、咽喉不通暢,咽喉梗塞很嚴重等前面提到的症狀,治療方法應該順應時節,使用利膈丸來瀉肺火,再用黃耆補中湯送服。

如果出現兩腳無力,走路害怕、搖晃不穩、快要跌倒,手臂像折斷一樣,或者疼痛無力,或呼吸短促、喘氣,甚至吸氣不足,可以用黃耆、人參、甘草、白朮、蒼朮、澤瀉、豬苓、茯苓、陳皮等藥材煮成湯,送服滋腎丸五六十丸。在六、七月之間,濕熱的氣候盛行,如果出現氣短無法說話的情況,可以加入五味子、麥門冬。如果出現心下痞悶、吃不下飯的情況,可以用上面提到的白朮、蒼朮等藥材煮成的湯,送服消痞丸七十丸,要仔細審視病情來使用。

黃耆補中湯(配方見痞滿的章節)。利膈丸(配方見翻胃的章節)。滋腎丸(配方見淋症的章節)。消痞丸(配方見痞滿的章節)。

2. 嘈雜

〔丹〕嘈雜只是痰因火而動,梔子、姜炒黃連不可無。此食鬱有熱,山梔、黃芩為君,南星、半夏、陳皮為佐,熱多加青黛。肥人嘈雜,二陳湯少加蕪芎、蒼朮、白朮、炒梔子。心下嘈雜者,導飲丸最妙。(方見內傷飲食。)

白話文:

【標題】: [胃部不適]

【內容】: 丹溪認為,胃部的不適主要是因為痰受到火氣影響而產生,治療時不可不用梔子和薑炒過的黃連。若是由於飲食鬱結且伴隨熱象的情況,應以山梔和黃芩作為主要藥物,輔以南星、半夏和陳皮,如果熱象較重,可再加入青黛。對於體型較豐腴的人出現胃部不適,可用二陳湯基礎上稍加川芎、蒼朮、白朮和炒梔子來調理。對於心下(胸口)感到不適的人,使用導飲丸會有很好的效果。(導飲丸的詳細配方請參照內傷飲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