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一·脾胃門 (22)
卷之二十一·脾胃門 (22)
1. 消癉門
故知過與不及,皆誅罰無過之地也。如膈消、中消,制之太急,速過病所,久而成中滿之疾。正謂上熱未除,中寒復生者,非藥之罪,失其緩急之宜也。處方之際,宜加審焉。
〔《本》〕《總錄》論消渴有三種:一者,渴而飲水多,小便數有脂似麩片而甜者,消渴病也。二者,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有似油而數者,消中病也。三者,雖渴飲水不能多,腿腳瘦小痿弱,小便數,此腎消病也。特忌房勞。《千金》云:消渴病宜慎者有三:一飲酒;二房勞;三鹹食及面。
能慎此三者,雖不服藥亦自可愈。消渴之人,愈與未愈,嘗須慮患大癰,必於骨節間忽發癰疽而卒。
〔《素》〕帝曰:夫子數言熱中、消中,不可服膏粱、芳草、石藥,石藥發瘨,芳草發狂。夫熱中、消中,皆富貴人也。今禁膏粱,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藥,是病不愈,願聞其詳。岐伯曰:芳草之氣美,石藥之氣悍,二者其氣急疾堅勁,故非緩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岐伯曰:熱氣慓悍,藥氣亦然,二者相遇,恐內傷脾。
脾者土也,而惡木。服此藥者,至甲乙日更論。(腹中論,王注云:多飲、數溲,謂之熱中;多食、數溲,謂之消中。芳草即白芷,石藥即鍾乳之類。)
〔垣〕滑石治渴,本為竅不利而用之。以燥能亡津液也,天令濕氣太過者當用之,若無濕用之是犯禁也。
〔《靈》〕黃帝曰:人之善病消癉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黃帝曰:何以知五臟之柔弱也?少俞曰:夫柔弱者必有剛強,剛強多怒,柔者易傷也。黃帝曰:何以候柔弱之與剛強?曰:此人薄皮膚,而目堅固以深者,長沖直揚,其心剛,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氣血逆留,臗皮充肌,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此言其人暴剛而肌肉弱者也。
(五變篇)𩩲𩨗弱小以薄者,心脆,心脆則善病消癉熱中。肩背薄者肺脆,肺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脅骨弱者肝脆,肝脆則善病消癉易傷。唇大而不堅者脈脆,脈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耳薄不堅者腎脆,腎脆則善病消癉易傷。(全文見診法。)心脈微小為消癉,滑甚為善渴。肺脈微小為消癉。
肝脈微小為消癉;小甚為多飲。脾脈微小為消癉。腎脈微小為消癉。諸脈小者,陰陽俱不足也。勿取以針,而調以甘藥。(全文見治虛實法。)凡治消癉,肥貴人則膏粱之疾。
〔《素》〕心脈耎而散者,當消環自已。(脈要精微論)帝曰:消癉何如?岐伯曰:脈實大,病久可治;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虛實論)
〔《難》〕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脈當得緊實而數,反得沉澀而微者死也。(十七難)
白話文:
所以要知道,治療疾病過度或不足,都會傷害到原本沒有問題的地方。例如治療上消(膈消)、中消時,如果用藥太過急切,反而會加速疾病惡化,久而久之形成腹脹滿的疾病。這正是因為上焦的熱還沒消除,中焦又產生寒氣,並不是藥物的錯,而是沒有掌握治療的輕重緩急。所以在開藥方時,應該更加審慎。
《總錄》這本書討論消渴病有三種:第一種是口渴喝很多水,小便多且帶有像麩皮一樣的油狀物,且味道是甜的,這是消渴病。第二種是吃很多東西,但不太口渴,小便少且帶有像油一樣的物質,而且次數頻繁,這是消中病。第三種是雖然口渴但喝不了太多水,腿腳消瘦無力,小便次數多,這是腎消病。特別要忌諱房事過度。《千金方》說:消渴病應該謹慎的事情有三項:一是喝酒,二是房事過度,三是吃鹹食和麵食。
如果能謹慎這三項,即使不吃藥,也可能會自己好起來。患有消渴病的人,不論是痊癒或未痊癒,常常需要擔心會長出大的癰瘡,通常會在關節處突然發作癰疽而突然死亡。
黃帝問:先生您常常提到熱中、消中,說不可以吃肥膩的食物、香草和礦物藥,吃了礦物藥會導致癲狂,吃了香草會導致發狂。熱中、消中都是富貴人家容易得的病。現在禁止吃肥膩的食物,不符合他們的心意;禁止吃香草和礦物藥,又治不好病,希望聽您詳細解釋。岐伯回答說:香草的氣味美好,礦物藥的氣味強烈,這兩者的藥性都太過急切剛猛,所以不是心性平和的人不能服用這兩種藥。黃帝問:不能服用這兩種藥,是為什麼?岐伯說:熱邪的氣勢強烈,藥物的氣勢也很強烈,兩者相遇,恐怕會傷到脾。
脾屬土,而厭惡木。服用這類藥物的人,要等到甲乙日才能再次討論。(王冰註解說:多喝水、小便頻繁,稱為熱中;吃得多、小便頻繁,稱為消中。香草指的是白芷,礦物藥指的是鍾乳石之類。)
張元素認為,滑石治療口渴,原本是針對小便不通暢而使用的。因為它有乾燥的特性,會耗損津液,在天氣濕氣過重時才適合使用,如果沒有濕氣就使用,是違反禁忌的。
黃帝問:人容易得消癉這種病,要怎麼判斷呢?少俞回答說:五臟都虛弱的人,容易得消癉。黃帝問:要如何知道五臟的虛弱呢?少俞說:虛弱的人一定會有剛強的一面,剛強的人容易發怒,虛弱的人容易受傷。黃帝問:要如何判斷虛弱和剛強呢?少俞說:這種人皮膚薄,眼睛深邃而有神,神氣常向上沖,這種人心性剛強,剛強就容易發怒,發怒則氣會上逆,積在胸中,氣血逆流停滯,堆積在臀部和皮膚之間,導致血脈運行不暢,進而產生熱,熱就會消耗肌肉,因此形成消癉。這是在說那種脾氣暴躁但肌肉虛弱的人。
(《五變篇》)身體瘦弱、皮膚薄的人,心臟虛弱,心臟虛弱就容易得消癉熱中。肩膀和背部薄的人,肺臟虛弱,肺臟虛弱就容易得消癉且容易受傷。脅骨虛弱的人,肝臟虛弱,肝臟虛弱就容易得消癉且容易受傷。嘴唇大而不緊實的人,脈絡虛弱,脈絡虛弱就容易得消癉且容易受傷。耳朵薄而不堅硬的人,腎臟虛弱,腎臟虛弱就容易得消癉且容易受傷。(全文見診法篇。)心脈微弱細小是消癉,脈滑而有力是容易口渴。肺脈微弱細小是消癉。
肝脈微弱細小是消癉;如果脈細小到極點,則容易多飲。脾脈微弱細小是消癉。腎脈微弱細小是消癉。所有脈象都細小的人,是陰陽俱不足。不要用針灸,而應該用甘味的藥物來調理。(全文見治虛實法。)凡是治療消癉,肥胖富貴人家是因為吃太多肥膩食物導致的疾病。
(《素問》)心脈虛軟而散亂的,應該消瘦到一定程度就會自行痊癒。(《脈要精微論》)黃帝問:消癉這種病如何?岐伯說:脈象實大,而且病程短的,可以治療;脈象如懸絲般細小而堅硬,病程久的,就難以治療。(《虛實論》)
(《難經》)如果病人眼睛睜開而口渴,心下感覺很硬,脈象應該是緊實而數,如果反而脈象是沉澀而微弱,這就是死證。(《十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