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一·脾胃門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一·脾胃門 (13)

1. 百病皆生於痰

其推下腸腹之糞,則藥力所到之處,是故先去其糞。其餘詳悉,不能備述,服者當自知之。

黃連導痰湯,二陳湯加黃連枳實是也。

〔垣〕,黃芩利膈丸,利胸中熱,治膈上痰。

黃芩(生炒。各一兩),南星(三錢),半夏(五錢),黃連(三錢),枳殼(三錢),白朮(五錢),陳皮(三錢),澤瀉(五錢),白礬(五分),

上為末,水浸蒸餅丸。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食遠服。

〔丹〕,中和丸

蒼朮,黃芩,半夏,香附

各等分為末,蒸餅糊丸。

〔垣〕,小黃丸,化痰止涎,除濕,和胃氣。治胸膈不利。

黃芩(一兩),乾薑(二錢),白朮(半兩),半夏(薑製,五錢),澤瀉(三錢),黃耆(半兩),

上為末,蒸餅糊丸,白湯下。

〔羅〕,祛風丸,有人喜食酸鹹,酒色過節,滲注成痰。飲聚於胸膈,滿則嘔逆,噁心涎流,一臂麻木;升則頭目昏眩;降則腰腳疼痛;深則左癱右瘓;淺則厥然倒地。此藥寬中祛痰,搜風理氣,和血駐顏,延年益壽。

半夏曲,荊芥(各四兩),槐角子(炒),白礬(生),橘紅,硃砂(各一兩),

上為末,薑汁糊丸。每服五六十丸,生薑、皂角子仁湯送下,日三服。

〔《玄》〕,導痰丸

半夏(六兩,分作三處,一分礬水浸,一分肥皂角為末水浸,一分用巴豆百粒同水煎)

上余藥在下,半夏在上,浸至十日半月,時時動水,令二藥相透。次相合一處,揀去巴豆、皂角,慢火煮乾,取半夏切碎曬乾入

甘遂(制,二兩),百藥煎(二兩),殭蠶(一兩),全蠍(二兩),

上為末。同前半夏末一處合和用,揀出皂角煉膏為丸。如硬,再入糊,令得所。每服十五丸,實者二十五丸。

〔《本》〕膈上有痰,,川芎丸,。

川芎(二兩,細銼,慢火熬熟),川大黃(二兩,蒸令乾)

上件焙乾為末。用不蛀皂角五七挺,溫水揉汁,絹濾出渣,瓦罐中熬成膏,和前二味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兒三丸,生薑湯下。

〔《經》〕治風痰。用鬱金一分,藜蘆十分,各為末和勻。每服一字,用溫漿水調下,以余漿水漱口,仰服,以食壓之。

〔海〕,五飲湯,治五飲最效。

旋覆花,人參,陳皮(去白),枳實,白朮,茯苓,厚朴(制),半夏(制),澤瀉,豬苓,前胡,桂心,白芍,甘草(炙)

上等分。每兩分四服,姜十片,水二盞煎,去渣,溫服無時。忌肉食、生冷等物。因酒成飲,加葛根、葛花、砂仁。

〔《局》〕,倍術丸,治五飲。一曰留飲,停水在心下;二曰癖飲,水在兩脅;三曰痰飲,水在胃中;四曰溢飲,水溢在膈;五曰流飲,水在脅間,瀝瀝有聲。皆由飲水過多,或飲冷酒所致。

白朮,桂心(去皮),乾薑(炮。各一兩),

白話文:

痰是各種疾病產生的根源。

如果能將腸胃中的糞便排出,藥力就能順利到達,因此要先清除糞便。其他更詳細的細節無法一一說明,服用者應該自己體會。

黃連導痰湯,其實就是二陳湯加上黃連和枳實。

黃芩利膈丸,可以疏通胸腔的熱氣,治療橫膈膜以上的痰液。

  • 配方:黃芩(生的和炒過的各一兩)、南星(三錢)、半夏(五錢)、黃連(三錢)、枳殼(三錢)、白朮(五錢)、陳皮(三錢)、澤瀉(五錢)、白礬(五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水浸泡過的蒸餅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溫開水送服,在飯後服用。

中和丸

  • 配方:蒼朮、黃芩、半夏、香附,各取等份磨成粉,用蒸餅糊做成藥丸。

小黃丸,可以化解痰液、止住口水,去除濕氣,調理胃氣,治療胸膈不順暢。

  • 配方:黃芩(一兩)、乾薑(二錢)、白朮(半兩)、半夏(用生薑炮製的,五錢)、澤瀉(三錢)、黃耆(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蒸餅糊做成藥丸,用溫開水送服。

祛風丸,有些人喜歡吃酸鹹食物,飲酒過度,沉積形成痰液。痰液積聚在胸膈,滿了就會嘔吐、噁心、流口水,手臂麻木;往上就會頭暈目眩;往下就會腰腿疼痛;深入就會導致半身不遂;輕微的就會突然昏倒。這個藥方可以寬胸理氣、祛除痰液、疏散風邪、調理氣血,使人容顏煥發、延年益壽。

  • 配方:半夏曲、荊芥(各四兩)、槐角子(炒過的)、白礬(生的)、橘紅、硃砂(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生薑汁和成糊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生薑和皂角子仁煮的湯送服,每天三次。

導痰丸

  • 配方:半夏(六兩,分成三份,一份用白礬水浸泡,一份用皂角磨成的粉水浸泡,一份用一百粒巴豆一起煎水),其他藥材如下: 甘遂(炮製過的,二兩)、百藥煎(二兩)、殭蠶(一兩)、全蠍(二兩)。 將上面剩餘的藥材放在下面,半夏放在上面,浸泡十天半個月,時常攪動,讓藥材充分滲透。然後將它們混合在一起,挑出巴豆和皂角,用小火煮乾,取出半夏切碎曬乾放入。將所有藥材磨成粉,再將挑出來的皂角煉成膏做成藥丸。如果太硬,可以再加入糊,調整到適當的軟硬度。每次服用十五丸,病情嚴重者可服二十五丸。

川芎丸,治療橫膈膜上的痰液。

  • 配方:川芎(二兩,切碎,用小火熬熟),川大黃(二兩,蒸乾)。 將以上藥材烘乾磨成粉。用不蛀的皂角五七個,用溫水揉出汁,用絹布過濾掉渣滓,在瓦罐中熬成膏,和之前的兩種藥粉混合做成藥丸,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五丸,小兒服用三丸,用生薑湯送服。

治療風痰。用鬱金一分,藜蘆十分,各自磨成粉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少量,用溫熱的米漿水調服,用剩餘的米漿水漱口,仰頭吞服,再用食物壓住。

五飲湯,對治療五種飲症最有效。

  • 配方:旋覆花、人參、陳皮(去白)、枳實、白朮、茯苓、厚朴(炮製過的)、半夏(炮製過的)、澤瀉、豬苓、前胡、桂心、白芍、甘草(炙過的)。 將以上藥材等分。每一兩分成四份,用生薑十片和兩碗水煎煮,去掉藥渣,溫服不限時間。忌吃肉食、生冷食物等。如果是因飲酒引起的飲症,要加入葛根、葛花、砂仁。

倍術丸,治療五種飲症。第一種是留飲,水停留在心下;第二種是癖飲,水在兩脅;第三種是痰飲,水在胃中;第四種是溢飲,水溢在橫膈膜;第五種是流飲,水在脅間,發出瀝瀝的聲音。這些都是因為喝水過多,或是飲用冰冷的酒所導致的。

  • 配方:白朮、桂心(去皮)、乾薑(炮製過的,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