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心小腸部 (25)
卷之二十·心小腸部 (25)
1. 金瘡
〔《廣》〕,金瘡血不止痛。白芍藥一兩,熬令黃,杵細為散,酒後米飲下二錢。並得初,三服漸知。
〔《鬼》〕,治金瘡出血肉瘻。蝙蝠二枚,燒煙盡,以水調服方寸匕。令一日服盡,當下如水血消。金瘡腸出欲入之。磁石、滑石各三兩,為細末,白米飲送下方寸匕。日再用。(《鬼遺方》)
仲景問曰:寸口脈微而澀,法當亡血,若汗出,設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瘡,被刀斧所傷,亡血故也。
〔《脈》〕金瘡血出太多,其脈虛細者生;數實者死。金瘡在陰處,出血不絕,陰脈不能至陽者死;接陽而復出者生。金瘡出血,脈沉小者生;浮大者死。斫瘡出血一二石,脈來大者,二十日死。斫刺俱有病,多少血出不自止斷者,其脈止。脈來大者,七日死;滑細者生。
白話文:
金瘡
[《廣》] 治療金瘡出血不止痛:用白芍藥一兩,炒至黃色,搗成細末,用酒送服二錢,之後再喝米湯。通常服用第一次就有效,連服三次會逐漸見效。
[《鬼》] 治療金瘡出血、肌肉腐爛流膿:用蝙蝠兩隻,燒成灰,用水調勻,每次服用一小撮(方寸匕),一天內服完。服用後會像拉肚子般排出帶血的水便,血就會止住。
金瘡傷口導致腸子外露,想將其納回體內:用磁石、滑石各三兩,磨成細末,用白米湯送服一小撮,每天服用兩次。(《鬼遺方》)
張仲景問:寸口脈微弱而澀,按道理是失血的徵兆,如果又發汗,但又沒出汗,這是什麼情況?回答說:如果身體有傷口,被刀斧所傷,也是會導致失血。
[《脈》] 金瘡出血太多,脈象虛弱細微的人可以存活;脈象洪數有力的人則會死亡。金瘡傷口在陰部,出血不止,如果陰脈無法到達陽脈就表示快死了;如果陰脈能夠連接到陽脈,血又流出來表示還可以存活。金瘡出血,脈象沉細的人可以存活;脈象浮大的人會死亡。刀傷出血一兩石,脈象洪大的人,二十天就會死亡。刀傷和刺傷都有的傷患,無論出血量多少都無法自行止血,如果其脈象停止,則表示快死了。脈象洪大的人,七天就會死亡;脈象滑細的人則可以存活。
2. 杖瘡
〔河〕,鬼代丹,治打著不痛。
無名異(研),沒藥(研),乳香(研),地龍(去土),自然銅(醋淬,研),木鱉子(去殼,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溫酒下一丸,打不痛。
〔《精》〕,乳香散,治杖瘡神效。
自然銅(半兩,醋淬七次),乳香(三錢),沒藥(三錢),茴香(四錢),當歸(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溫酒調下。
雞鳴散,下杖痛腹中惡血甚好。(方見攧撲傷損。)
五黃散,治杖疼定痛。
黃丹,黃連,黃芩,黃柏,大黃,乳香(以上各等分)
上為細末,新水調成膏,用緋絹帛上攤貼。
〔潔〕,沒藥散,治杖瘡止痛,令瘡不移。
密陀僧,沒藥,乳香(各一兩),干胭脂(一兩半),膩粉(半兩),
上細末,次入龍腦少許,若多更妙。燒蔥與羊骨髓生用,同研如泥,攤在緋帛上貼之。
〔丹〕杖瘡痛,用黃柏、生地黃、紫荊皮敷。此皆要藥也。只是血熱作痛,用涼藥去瘀血為先,須下雞鳴散之類。(雞鳴散方,見攧撲傷損條。本草紫荊,破宿血。)
又方,用生地黃、黃柏、童便調敷,或加韭汁。不破者,以韭菜、蔥頭杵貼,冷即易之。膏藥用紫荊皮、乳香、沒藥、生地黃、大黃、黃柏之類。
又方,用木耳盛於木杓內,用沸湯浸爛,攪水令乾,於砂盆內擂細敷瘡上。
又方,用大黃、黃柏為末,生地黃汁調敷,如干再敷。
又方,用野苧根嫩者,不拘多少洗淨,同鹽並擂,敷在瘡上神妙。傷重多用鹽。
〔世〕,杖瘡丹
用劉寄奴末六錢,馬鞭草末四錢,蜜調敷。如濕者乾摻。(馬鞭草即鐵筅箒。此方甚妙。)
白話文:
【杖瘡】
根據《河》書記載,有鬼代丹能治療被打後不感到疼痛的情形。將無名異、沒藥、乳香研磨成粉,地龍去土,自然銅經醋淬後再研磨,木鱉子去殼,所有藥材等量混合,製成粉末後,加入煉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劑。服用時,溫酒送下一丸,可使人捱打時不感疼痛。
根據《精》書記載,乳香散對治療杖瘡有神效。取自然銅半兩,醋淬七次,與乳香、沒藥、茴香、當歸等藥材等量混合,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溫酒調服。
雞鳴散用於治療杖傷後腹部惡血,效果良好。(該方可見於跌撲損傷的記載中。)
五黃散用於治療杖傷疼痛。將黃丹、黃連、黃芩、黃柏、大黃、乳香等藥材等量混合,研磨成細末,用新水調成膏狀,攤貼在緋絹帛上使用。
根據《潔》書記載,沒藥散能治療杖瘡並止痛,防止瘡口移動。將密陀僧、沒藥、乳香、幹胭脂、膩粉等藥材等量混合研磨成細末,再加入少許龍腦,越多越好。將蔥和羊骨髓一起研磨至泥狀,攤在緋色的布上貼在患處。
根據《丹》書記載,對於杖瘡疼痛的情況,可以使用黃柏、生地黃、紫荊皮敷貼。這些藥材都是重要的藥物。如果是因爲血熱引起的疼痛,應優先使用涼性藥物去除瘀血,需使用雞鳴散等藥物。(雞鳴散的方子可見於跌撲損傷的條目中。根據本草記載,紫荊皮能破除宿血。)
另一個方子是使用生地黃、黃柏、童便調和敷貼,或者加入韭菜汁。未破皮的情況下,可以用韭菜、蔥頭搗碎後貼敷,保持冷敷狀態。膏藥可用紫荊皮、乳香、沒藥、生地黃、大黃、黃柏等藥材製作。
另一個方子是使用木耳裝在木勺內,用沸水浸泡使其軟爛,攪拌後濾去水分,在砂盆內研磨成細末,敷在瘡口上。
另一個方子是將大黃、黃柏研磨成末,用生地黃汁調和敷貼,乾燥後再次敷貼。
另一個方子是使用新鮮的野薴根,洗淨後與鹽一同搗碎,敷在瘡口上,效果神奇。對於嚴重的傷情,可以多加鹽。
根據《世》書記載,劉寄奴末六錢、馬鞭草末四錢,用蜜調和敷貼。如果是溼瘡,則可以直接撒在患處。(馬鞭草即是鐵筅箒。這個方子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