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心小腸部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心小腸部 (14)

1. 臁瘡

〔世〕治臁瘡極妙。地骨皮一斤,黃柏皮二兩,銼為粗末,用香油一斤半煎。濾過藥油六七兩,入淨松香二十兩,黃丹二兩,同煎。候黃丹微黑色,卻入輕粉七角,光粉二角,煎法皆如煎膏法,用長條紙拖過掛乾用。若此瘡紫黑,先用三稜針去惡血,以冷水洗淨,隨瘡大小剪膏藥掩上,用絹帛緊緊扎縛。

俟一周時再換膏藥,換時須用冷水洗瘡。不過數換,不問新久即愈。須忌日氣、火氣、陽氣。倘換膏藥再看,如有黑腫未盡,可再出血,以紫黑血盡為度。

治臁瘡。用糯米泔漱口過,洗瘡拭乾,卻以地骨皮為細末,蜜調敷瘡上,又以油紙縛之。

〔丹〕治臁瘡。

白膠香(一兩),黃柏(一兩),軟石膏(一兩,另研),青黛(半兩),龍骨(五分),

上為細末,以香油調敷患處。

又方,羯羊屎二分,石膏一分,赤石脂半分,為細末,香油和之,舊黑油傘紙作隔膏縛之,除根。

〔羅〕,翠玉膏,治臁瘡。

瀝青(四兩),黃蠟,銅綠(各五錢),沒藥(三錢),

上件,先將銅綠為細末,入香油調勻。又將黃蠟、瀝青火上溶開,次下油銅綠,火上攪勻。將沒藥等三味,旋旋入攪勻。用河水一碗,將藥傾在內,用手扯拔勻,油紙裹。看瘡大小分大小塊,口嚼,捻成餅子,貼於瘡上,紙封三日易之。

〔丹〕臁瘡。用砂糖水煮冬青葉三五沸,撈起,石壓干,將葉貼在瘡口上,一日換二遍。腳痛成瘡,水蓼煎湯洗瘡,候乾自安。(《經驗方》)

〔《山》〕臁瘡。用韭汁洗淨,挹干,銼虎骨敷上。

〔丹〕,二妙丸,治下焦濕瘡。(但是下焦有瘡皆可服。)

潛行散末、蒼朮末各等分,煉蜜為丸,桐子大。

〔海〕治兩臁腳膝生瘡,服黃耆丸,立安。(《局方》虛損門。)

黃耆丸

川烏頭(炮,去皮臍),川楝子,地龍(去土,炒),茴香(炒),杜蒺藜(炒,去刺),赤小豆,防風(去蘆頭),黃耆(銼。各一兩),烏藥(二兩),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下,鹽湯亦得,婦人醋湯下,並空心服。

白話文:

[臁瘡治療]

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臁瘡治療方法。首先,取一斤的地骨皮和二兩的黃柏皮,切碎後,用一斤半的香油煎煮。過濾後得到六到七兩的藥油,加入二十兩的純淨松香和二兩的黃丹,一同煎煮。等到黃丹呈現微黑時,再加入七角的輕粉和二角的光粉,煎煮方式如同熬膏藥,最後用長條紙拖過,晾乾即可使用。如果瘡口呈紫黑色,先用三棱針排出壞血,再用冷水清洗乾淨,根據瘡口大小剪下膏藥覆蓋,再用織物緊緊纏繞固定。

一週後再更換膏藥,換藥時需用冷水清洗瘡口。只要更換幾次,無論新舊,都能痊癒。必須避免日曬、火熱、陽氣。如果更換膏藥後發現黑腫尚未消退,可以再次放血,直到紫黑色血液完全排盡。

另一種臁瘡的治療方式是,先用米漿漱口,然後清洗瘡口擦乾,接著把地骨皮磨成細粉,以蜂蜜調和,敷在瘡口,再用油紙包紮。

另一個臁瘡治療配方如下:一兩的白膠香、一兩的黃柏、一兩的軟石膏(另研)、半兩的青黛、五分的龍骨,全部磨成細粉,用香油調和敷在患處。

另外,可用兩份的羯羊屎、一份的石膏、半份的赤石脂,磨成細粉,與香油混合,再用舊的黑油傘紙做隔層,製成膏藥,能根除臁瘡。

翠玉膏也是治療臁瘡的好選擇。取四兩的瀝青、五錢的黃蠟、五錢的銅綠、三錢的沒藥,先將銅綠磨成細粉,與香油混合均勻,再將黃蠟和瀝青熔化,慢慢倒入銅綠油,攪拌均勻。接著,將沒藥等其他成分逐漸加入,攪拌均勻。最後,將藥物倒入一碗河水中,用手拉扯均勻,再用油紙包裹。根據瘡口大小裁剪,咀嚼後搓成餅狀,貼在瘡口上,用紙密封三天後更換。

臁瘡也可以用砂糖水煮冬青葉,取出壓乾,將葉子貼在瘡口上,一天更換兩次。若是腳痛轉變為瘡,可以用水蓼煎湯清洗瘡口,待乾燥後就會好轉。

臁瘡也可以用韭菜汁清洗,擦乾後,敷上虎骨粉。

二妙丸是一種治療下焦濕疹的藥物,只要是下焦部位有瘡都可以服用。將潛行散末和蒼朮末各等量,用煉蜜製成丸狀,如桐子般大。

黃耆丸是專門針對臁腳膝部生瘡的治療藥物,效果顯著。成分包括炮製後的川烏頭、川楝子、地龍、茴香、杜蒺藜、赤小豆、防風、黃耆、烏藥等,磨成細粉後,用酒煮麵糊製成丸狀,如桐子般大。每次服用十五丸,溫酒送服,也可用鹽湯或醋湯,最好空腹服用。

2. 腳氣瘡足跟瘡

〔世〕,捷應散,治腳濕氣成瘡,癢不可當,爬之流黃水。

用羯羊糞曬乾為末,安於瓦上,手把竹柴火燒作灰,又研細。先用蔥椒湯洗之,次用香油調厚敷上,以山茶花葉罨之,帛縛四五日即可。

〔丹〕腳上爛瘡久不瘥。先以酸漿豆腐水洗三二次。尋懸鉤擔葉、地暴扭葉搗細,入鹽些少盦之。地暴扭葉,即覆盆子葉也。

〔海〕足跟瘡久不愈,毒氣攻注。用白朮為細末,先以鹽漿水溫洗干貼。二日一換,可以負重涉險。

白話文:

【腳氣和足跟瘡】

「捷應散」能治療因腳部濕氣而引發的瘡,對於癢到無法忍受的情況特別有效,搔抓後會流出黃色液體。

做法是:先將羯羊的糞便曬乾磨成粉末,然後放在瓦片上。用手拿著竹柴燒成灰,再將灰研磨得更細。首先用蔥椒煮的湯清洗患處,接著用香油調和藥粉厚敷在患處,再用山茶花葉蓋住,用布綁緊,大約四到五天就會見效。

丹方針對腳上長期未癒的爛瘡。首先用酸漿豆腐水清洗患處兩三次。然後取懸鉤擔葉和地暴扭葉(也就是覆盆子葉)搗碎,加入少量鹽巴,敷在患處。

海方則是針對久久不能痊癒的足跟瘡,若是毒氣攻心。可使用白朮研成細末,先用鹽漿水溫和清洗患處,然後將藥粉貼上。每兩天換一次藥,可以恢復體力,即使行走艱難路途也無礙。

3. 凍瘡

〔子和〕經曰:寒瘡流水,俗呼為凍瘡。或經年不愈者,用野中淨土曬乾,以大蒜研如泥,捏作餅子如大觀錢厚薄,量瘡口大小貼之。以艾火加於餅上灸之,不計壯數,以泥干為度。去幹餅子,再換濕餅子,灸不問多少,直至瘡痂覺痛癢,是瘡可治也。然後口含漿水洗漬,用雞翎二十莖縛作刷子,於瘡上刷洗淨。

以此洗刷,不致肌肉損傷也。以軟帛拭乾,用木香檳榔散敷之。如夏月醫之更妙。

〔世〕足跟紅腫凍瘡:足跟(左足指面後跟赤白肉際骨下,刺入三分,彈針出血,可灸二七壯。)

足跟凍瘡潰破。用椒蔥湯洗,刮去腐肉,用三稜針出血。將馬屁勃入生牛骨髓調和敷之,效。

治凍瘡。用茄根燒灰,洗了,用雀兒腦髓塗之。

〔禹錫〕取臘月牡鼠死者一枚,油一大升煎之使爛,絞出渣,再煎成膏。塗凍瘡及折破瘡。

〔丹〕治凍瘡。用煎熟桐油、密陀僧敷。

〔《山》〕用五倍子煎湯洗。

〔羅〕,如神散,治凍瘡皮爛不可忍。

用川大黃不拘多少為細末,新水調掃凍破瘡上,痛止立效。

〔世〕治凍瘡痛者。橄欖核燒存性,為末,用香油調塗患處,其痛隨愈。

〔子和〕戴人女僮,足有凍瘡,戴人令服舟車丸、浚川散,大下之,遂愈。人或疑之。戴人云:心火降則寒消,何疑之有?

白話文:

【凍瘡】

子和曾經說過,流著水的冷傷,一般人都稱之為凍瘡。有些凍瘡可能長時間都好不了,這時可以使用野外乾淨的土曬乾,搭配大蒜搗成泥,做成像大觀錢一樣厚度的餅狀物,依照傷口的大小貼上。然後在餅上加艾火進行灸療,不計次數,直到泥土完全乾燥為止。拿掉乾掉的餅,再換濕的餅進行灸療,直到傷口開始結疤且感覺到疼痛和癢,表示凍瘡可以治療了。然後用嘴含著漿水清洗傷口,使用綁成刷子的20根雞毛清潔傷口。

這種清洗方式不會讓肌肉受損。用軟布擦乾,然後塗抹木香檳榔散。在夏天治療效果更佳。

足跟紅腫的凍瘡:在左腳腳跟的赤白肉交界處骨頭下方,刺入三分深度,讓針彈出血,可進行兩七次的灸療。

對於已經潰破的凍瘡,可以先用花椒蔥湯洗淨,刮除腐肉,用三稜針出血,然後將馬屁勃和生牛骨髓混合塗抹,效果很好。

治療凍瘡,可以用茄子根燒成灰,清洗後,塗抹麻雀腦髓。

取臘月死掉的老鼠一隻,與一大升的油一起煎至爛,絞出殘渣,再煎熬成膏,塗抹在凍瘡或裂開的傷口上。

治療凍瘡,可用煮熟的桐油和密陀僧敷塗。

使用五倍子煎湯洗滌。

神奇散,能治療凍瘡導致的皮膚破裂難忍。

使用不限量的四川大黃研磨成細粉,用水調勻塗抹在凍傷的部位,立即止痛。

治療凍瘡疼痛,橄欖核燒成灰,研磨成粉末,用香油調勻塗抹在患處,疼痛會立刻消失。

子和的女兒的婢女,腳上有凍瘡,子和讓她服用舟車丸和浚川散,進行強烈的排泄,凍瘡就痊癒了。有人對此產生懷疑,子和解釋說:當心臟的火氣下降,寒冷就會消除,為什麼要懷疑呢?